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2004年端午节前夕,中国民俗学会和北京民俗博物北京东岳庙举行端午民俗座谈会。北京民俗博物馆长韩秀珍主持座谈会,刘魁立、乌丙安、陶立璠、高丙中、萧放、麻国庆、赵书、李龙吟等出席座谈会。端午习俗渐渐远离城市民众的

  • 标签: 端午节 中国 民俗文化 学术会议
  • 简介:博物在当代中国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驱动力之一,博物文化产品开发已成为当代博物发展的一种趋势。本文将从博物文化产品开发的重要意义、开发思路和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探讨博物文化产品开发。

  • 标签: 佛山市祖庙博物馆 文化产品开发
  • 简介:近年来,社区博物成为国外博物业界所热议的发展课题,逐渐形成了博物学研究的新领域。这一博物经营理念之传入国内,亦日益得到业界各方的关注与重视。笔者试图从博物传播学角度,解析社区博物的传播原理与社会效果,探讨社区博物之于城市文化发展和城乡社区建设的意义。

  • 标签: 社区博物馆 博物馆传播学 社区发展
  • 简介:<正>翻阅国内博物学界近年来发表的文章,会使人产生这样一个印象,即凡出自社会科学类博物学的论文,基本上用“文物”一词来表达“物”;凡出自自然科学类博物学的论文,基本上用“标本”一词来表达“物”。但谁都没有宣称自己的论文是属于社会科学类或自然科学类的博物学的。实际上,无论国内国外,都没有划分出社会科学博物学和自然科学博物学。博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所有博物的一般理论,不应该根据“物”的具体形态或的规模大小来划分不同类型。有些比较考究这个问题的研究者在使用“文物标本”一词时,显然比前面两种说法要周全些,但众所周知,博物的藏品并不仅仅是文物或标本,比如在历史博物,常伴随有发掘现场记录、照片(胶卷)、图书文献等;在革命纪念,常有当事人回

  • 标签: 博物馆学 自然科学博物馆 “物” 文物 间接资料 直接资料
  • 简介:博物教育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相互促进,这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然而,与西方先进博物相比较,我国博物与学校教育的相互融合程度还不够,校合作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如何促进博物与学校教育的融合,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努力。本文以三个教育项目举例,探寻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变化对于促进博物与学校教育融合的意义。

  • 标签: 角色变化 参与者 引导者 馆校合作
  • 简介:声音展示是当代博物新出现的一种展示现象。荷兰鹿特丹海事博物、鹿特丹历史博物中的声音展示在其整体展陈中体现出鲜明的独立性。声音展示,以其传播功能上的延伸效应突破了博物的传统展示手法,又因其凝聚了人类生活经验、文化范式以及历史事件而具有文献价值,拓展了展示内容的范畴。从展示效果看,声音展示更多是从交流互动的角度,实现了观众与历史、观众与博物之间的认同需求,丰富了当代博物的文化形态。

  • 标签: 博物馆 声音展示 博物馆文化形态
  • 简介:南京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拥有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在不断的探索。2007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发现了20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有很多项目已经濒危,不再受到人们的青睐,而逐渐远离现代生活。很多的非遗项目,不抢救保护下一步就是消失。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抢救保护传统制作技艺类非遗项目的过程中对如何保护非遗做出了自己的思考。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技艺 培训 提升
  • 简介:随着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民俗的日益边缘化,民俗博物作为社会小传统的载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增生了不同于传统主流博物的两大功能——物质文化景观功能和体验文化功能,因而成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鉴于民俗博物还承担着非物质文化的传承重任,无围墙式的民俗生态博物将是重要的发展形式之一;同时在民俗博物的建设和发展中,还要注意坚持民间主体性,在运行模式上可以更为民间化、私人化。

  • 标签: 小传统 物质文化景观 体验文化 旅游资源 非物质文化
  • 简介:<正>中国几千年古代文明中所遗留下来的大量珍贵文物,是凝结着劳动人民智慧的艺术珍品,它不但给人以历史和文化知识的教育,还给人带来巨大的艺术享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博物馆内的每一件陈列品都体现着某种形式的美。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六、七十年前发表“以美育代宗教说”等一系列的讲演和文章,就指出和强调在美感教育中,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们在陈列讲解中主要还是介绍某件文物所反映出来的历史知识,很少涉及到美学教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憾。观众参观博物的目的,除要了解历史以外,还要求能够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事实上,如果在讲解过程中能够注意到美学教育(主要是审美教育),

  • 标签: 陈列品 美学教育 观众 博物馆 讲解员 培养观
  • 简介:<正>自从博物学(muscology)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概念被提出以后,各国的博物学者一直试图建立一套与该学科相对应的独特的博物学语言,来证实博物学在各门科学体系中所占有的明确位置.1986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国际博协组织各国专家编撰的《博物学词典》(DictionariumMuseologicum)一书,就是一次极为有益的尝试.

  • 标签: 博物馆学 词典 语种 方面词汇 德语 释义
  • 简介:随着博物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博物的展示设计也向着重视展示空间规划、展示形式设计与展示环境营造,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多元的互动体验展示模式和拓展博物与观众双向传播学习的模式转变。镇江博物在近年的展陈改造工作中,基于满足观众的感官体验、情境体验、互动体验、虚拟体验等,科学规划展示空间,合理设计观众动线,采用先进的采光与照明技术,注重色彩与色调的艺术效果,运用场景复原、场景置入等手法,激发观众的参观与参与兴趣,提升了展示效果。观众调查显示,以互动体验为主的多元体验是博物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 标签: 博物馆 展示设计 互动体验 多元化
  • 简介:自古以来,中国就讲究所谓的“五福”,即福、禄、寿、喜、财。寿为“五福”之一。追求长寿,是北京人,也是中国人的愿望。

  • 标签: 北京人 老北京 礼俗 中国人
  • 简介:香港地区博物的运作具有组织架构一体化、陈列展览现代化、展品来源社会化、推广活动网络化、服务设施人性化等特点,为内地博物的运作提供了参考。

  • 标签: 香港地区 博物馆 运作
  • 简介:<正>随着我国博物事业的发展,博物的人才问题便突出的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好的博物既应是珍贵文物和标本的集合地,也应是人才的聚汇场所,好的藏品如果没有人才去整理、鉴别、陈列、研究、宣传,那么,这个博物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里我丝毫没有贬低藏品在构成博物诸因素中的作用,而是要特别提醒人们,应该十分重视人才的作用.为此,笔者认为,重视人才是发展博物事业的关键.

  • 标签: 博物馆事业发展 人才问题 散论 对博 藏品 文物鉴定
  • 简介:民族学博物作为民族学与人类学伴生的产物,成为异文化物品收集和展示的场所。自20世纪60年代起,在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的思潮下,人类学内部开始对该学科具有的西方中心主义和殖民主义色彩进行反思和批评。在此影响下,民族学博物也不得不重新思考其未来发展之路,即在当今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环境下,民族学博物如何重新定位自身的职能及使命。

  • 标签: 民族学博物馆 后殖民语境 多元文化
  • 简介:深圳群众文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文化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样,群众文艺创作活跃,极大丰富了全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文化的社会地位仍有待提高,内部管理和服务受益面也亟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文化馆 内部管理 体制改革 社会力量
  • 简介:为什么要“打春牛”?按照我国的传统风俗,“打春牛”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反映农民祈求丰收的愿望,二是提示人们,季节不等人,过了春节,紧张的春耕就要开始,大家要及早做好准备。打春牛头象征吉祥,打春牛尾象征四季平安。

  • 标签: 传统风俗 北京 象征
  • 简介:开办免费艺术培训班是广州文化根据时代需求的举措,经过近十年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培训班从面向弱势群体到面向大众,不断发展壮大,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很好地发挥了文化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功能。

  • 标签: 文化馆 公益培训 公共文化的发展
  • 简介:网上博物的建设,是一个新的尝试。本文介绍了网上专业博物与现实专业博物的区别,“网上给水技术博物”栏目的设置及网站的建设和维护。

  • 标签: 博物馆 因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