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国内目前在遗产保护的技术手段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还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对保护方案的前期勘察与价值评估工作存在基础资料普遍不足的缺陷;相关理念和原则与具体保护实践有所脱节,或体现不够充分;对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展示利用的关系缺乏全方位统筹考虑;保护方案的制定和管理方缺少必要的协调与沟通。今后的遗址保护工作要与社会各界进行多学科、多专业广泛合作,综合研究,共同解决难题。

  • 标签: 遗产保护方案 普遍问题 建议
  • 简介:<正>福泉山遗址位于上海市青浦县重固镇西首(图一,左下)。这一带东有通波塘、西有堰西港、南有山泾港、庄泾港,地势低汗,海拔仅3.3米。福泉山是一个略呈方形的土墩,东西长94、南北宽84、高7.5米。清光绪《青浦县志》记载:“福泉山在于山北,下皆黄土,隆然而起,仅十余亩,殆古谓息壤也。……初因形似号复船,后以井泉甘美

  • 标签: 福泉山 图版 遗址 墓葬 遗物 陶器
  • 简介:<正>印纹陶遗址分布密集,堆积比较丰富,时代早晚不一.笔者根据对嘉兴印纹陶遗址的调查和墓葬清理的情况,谈谈个人的看法.一、印纹陶遗址概况本区目前发现的印纹陶遗址约有130多处,极大部分没有进行科学发掘,少数遗址进行了抢救发掘.据调查,印纹陶遗址大部分在良渚文化遗址的附近或旁边,多数在高地或土墩上,很多遗址发现大量印纹陶片,而文化层很薄,或找不到文化层.较多的印纹陶遗址的下面直接叠压着良渚文化遗址.

  • 标签: 印纹陶 遗址 石室土墩墓 嘉兴 原始瓷 文化层
  • 简介:土耳其,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它既神秘又陌生。几千年来,赫梯帝国、波斯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先后进驻此地,现在随处可见千年古城和罗马古遗迹。当我真正走进它时,发现其神奇远远不止这些。这里有浪漫的爱琴海,有极富外星球感觉的地貌,还有热气球、棉花堡、可口美食等等。在这里,伊斯兰教与东正教并立,东西方文化碰撞出精彩的火花,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试问,有哪个国家包容如此多的神奇元素呢?

  • 标签: 土耳其 古遗址 游历 波斯帝国 罗马帝国 奥斯曼帝国
  • 简介: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良渚遗址群东边的临平遗址群逐渐显现。该遗址群距良渚遗址群仅20公,目前已发现13处不同规模和类型的良渚文化遗址,分布范围约30平方公。临平遗址群是规模和等级略低于良渚遗址群的次级文化中心,横山显贵墓葬、玉架山环壕聚落群、茅山大型农耕遗迹是其代表性文化内涵,它们反映了良渚时期贵族等级、社会组织结构、生产力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的真实状况。

  • 标签: 良渚文化 临平遗址群 环壕聚落 农耕遗迹
  • 简介:遗址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工作已经纳入国家文物保护的重点工作。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大遗址受到了巨大冲击。要保护好大遗址,必须首先确立“抢救第一”的思想,在考古发掘过程中依靠多学科专家的有效合作:还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令,坚持遗址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确立可持续的科学保护方式。

  • 标签: 大遗址保护 多学科合作 可持续保护
  • 简介:考古遗址博物馆依托考古遗址原址建立,具有明确的时空定位。考古遗址博物馆的藏品以遗址遗存为主,在遗址所在地就地展示;展陈原则着重凸显博物馆自身特色和"人本"展陈理念。藏品主要展示手法则依据遗存特点,除了原地、原状展示,还有复原、模拟展示,既可将器物、遗迹组合展示,也可对精品文物进行重点展示。考古遗址博物馆在认真审视自身优势的基础之上,秉持传统,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展示理念,对遗址文化信息进行多方面深层次的探索、提炼,才能更好地体现博物馆的存在价值。

  • 标签: 考古遗址博物馆 藏品 陈列原则 展示手法
  • 简介: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陶器刻划符号是研究早期文字形成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材料。其中,几何类刻划符号具有表现某些原始思想观念和简单记事的功能。水纹系列刻划符号主要是表现水波起伏的动态形象;"圆圈形"符号可能和"天"有关;"半框形"、"方框"和"十字形"符号可能和"地"和"四方"有关。

  • 标签: 双墩遗址 几何类刻划符号 天圆地方
  • 简介:1999年,福建省晋江市深沪湾出水一批文物,包括铜铳、铁炮、瓷盘、铜锣、锡壶等,晋江市博物馆对该批文物进行了征集。2000年、2006年,中国水下考古队先后派人到文物出水现场调查,初步判定其为一处明末清初古沉船遗址。在对该批文物进行整理后,可知晋江深沪湾沉船的性质应该为军事战船。

  • 标签: 深沪湾 沉船遗址 军事文物
  • 简介:1993年浙江安吉县博物馆在天子发掘了一座西晋太康六年纪年墓(M2)和一座孙吴时期无纪年墓(M3)。根据两墓的形制规格、随葬器物分析,这是两座高等级的贵族墓葬。天子一带是朱氏家族墓地,三国东吴至晋没有其他贵族葬在这里。据随葬器物特征判断,M3下葬年代约在240年左右,结合有关史料记载推断,M2、M3的墓主应是朱氏家族的朱才与朱琬父子。

  • 标签: 浙江安吉 太康六年 孙吴时期 朱氏家族 墓主
  • 简介:春天不知不觉早已悄然而至,很多人都走出屋子,去大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或驻足观察,或拍照留念,希望把这份有时间限制的美好存留地更久。古代没有手机,相机这些现代数码产品,古人们是如何“留住”春天的呢?

  • 标签: 江南 册页 数码产品 大自然
  • 简介:塘山遗址是世界同时期最大的防水工程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拦截良渚遗址北侧大遮山诸峰的山水,使遗址区免受北侧山体造成的洪灾。塘山遗址体现人类早期治水以堵为主的思路。

  • 标签: 良渚遗址 塘山遗址 防水工程 良渚文化 治水思想
  • 简介:<正>被誉为“山东四大古镇”之一的安丘县景芝镇,以其香溢四海的美酒而著称。早在明代初期,景芝酿酒业的规模已相当可观,当时每年纳酒税为“一百锭四贯”,约合纹银千两之多。本世纪三十年代,景芝镇酒的产量占“全县酒之产量400万市斤”的半数。如今的景芝酒厂,更是以其现代化的生产规模,众多的名,优、特产品,良好的经济效益,而成为我国屈指可数的

  • 标签: 景芝镇 酿酒业 经济效益 三十年代 明代初期 产量
  • 简介: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从最初神农时期的药用到成为世界性饮料,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在《红楼梦》成书的清代,中国的茶文化日臻成熟和完美。只要翻读《红楼梦》,顿觉满纸茶香飘逸而来,书中说及茶的地方有262次之多,咏及茶的诗词联句有10余处,字里行间充满茶的甘洌、醇厚之味。真所谓:“一部《红楼梦》,满纸生茶香。”

  • 标签: 《红楼梦》 茶道 世界性 茶文化 饮料 茶叶
  • 简介:<正>1989年10月至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厦门大学人类学系、新余市博物馆合作,联合组成考古发掘队,对水北镇拾年山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发掘.考古发掘队由李家和任领队,省考古所徐长青,市博物馆徐若华、王强、李小平,厦大吴诗池、钟礼强和87级考古专业19名同学及邹池根、傅雪

  • 标签: 烧土 夹砂 黑灰 灰色土 第三次发掘 新余市
  • 简介:江苏省镇江市马迹山遗址是宁镇地区典型的台形遗址,遗址使用时间较长,时间范围从龙山时代末期至两周时期。遗址文化内涵比较丰富,共发现47个灰坑、13座房址、1座墓葬,出土了一批器物。马迹山遗址的发掘,丰富了宁镇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内涵,并为探寻宁镇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标签: 镇江 马迹山遗址 台形遗址 龙山时代末期至两周时期
  • 简介:明代各地遍设卫所,徐州卫即是其中之一,卫镇抚司隶属其下。在徐州明代地下城考古中,发现了一组组合式大型建筑基址。该建筑以五开间的宽大厅堂为中心,两边附有厢房,基址内还出土了大量的军备物品。根据厅堂前部出土的碑志可知该组建筑为徐州卫卫镇抚司公署。该组建筑基址保存较为完好,结构较为完整,在目前徐州城市考古中较为罕见。

  • 标签: 明代 徐州卫 卫镇抚司 建筑遗址
  • 简介:近三年,南京博物院在保护江南古遗址古墓葬的过程中,采取了隔(用防渗毯等方法隔住室内东西南北及地下的渗水和室外的雨水)、引(将高处及地下渗水引入设计的特殊盲沟)、防(对土壤表面进行加固与预防处理,达到固结土壤防止滋长霉菌与青苔)三种水环境的治理方法,从而使保护的古遗址古墓葬基本不再受多雨、高湿、高温环境的影响,取得了显著的保护成效。

  • 标签: 古遗址 古墓葬 水环境
  • 简介:本文用简单易行的方法将正硅酸乙酯进行预聚合,用盐酸作催化剂,待反应完毕后,在用乙二胺将PH值调节至微碱性,得到的预聚物呈无色透明液体。用此预聚物加固室内重塑土样,通过各种测试手段,如加固前后重量变化、渗透速度、空隙率变化、颜色变化、透气性变化、PH值以及盐蚀、冻融、高温高湿试验后的抗压强度等,并与PS材料、硅丙非水分散体、正硅酸乙酯和Remmers加固的标准土样进行各项性能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正硅酸乙酯预聚物加固后的土样各项性能都比较理想,能满足土遗址保护的要求。

  • 标签: 土遗址 加固保护 预聚物
  • 简介:<正>丹徒下湖遗址,位于沪宁铁路三山车站南约2.5公处,西北距镇江市约13公(图一).下湖,平面略呈葫芦形,南接丹阳县中心河,北连上湖.下湖原与上湖同为一体,后由大坝将两者隔开,有利于保持等差水位.环湖一周,有下东沟、西因、前韦、前后庄泉、池家坝、两湖、倪家等村庄围绕分布.该湖南北长约2000、东西最宽处约400米,若连同上湖的面积共有百万平方米以上(图版叁.1).湖底近平,中部稍高,海拔高度约7米左右,内长有芦苇和水草.湖岸的东、北、西三面是缓坡高地,西北面并与宁镇丘陵的余脉相连,整个地貌呈北高南低之势,其南为地势稍低的丹阳练湖平原.考之,所谓上、下湖以及丹阳练湖,它们最早的成湖时间大约是六朝初期.史载“晋时陈敏为乱,据有江东,务修耕织,令弟谐遏马林溪以溉云阳(今丹阳),亦谓之练塘(湖)”.可证以上三湖在形成之前,原都是丘陵高地之间的大小平地.该遗址发现于1980年春.当时,丹徒

  • 标签: 吴文化 遗址 丹徒 鼓座 楚文化 湖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