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为救儿子,离婚已3年的她,突然要求与前夫生孩子;新生儿降临,燃起的希望却再次破灭,悲痛中,她陪儿子起走完生命的旅程。

  • 标签: 女人 新生儿 儿子 离婚 前夫
  • 简介:洪圣大王不同波罗神?波罗诞庙会在广州黄埔区南岗庙头村的南海神庙周围举行。这里古属扶胥镇,位于黄木湾畔,北宋文豪苏东坡有诗咏之,遂有“扶胥浴日”景,南宋时首评“羊城八景”时入列八景之中。但南海神庙为什么叫波罗庙呢?波罗诞是拜外国人还是中国神呢?有的学者还是“蒙查查”的!

  • 标签: 庙会 广州 南海神庙 羊城八景 黄埔区 苏东坡
  • 简介:清初画家石涛和当时其他三位画家八大山人、弘仁、石并称为“四僧”,他善画山水、兰竹、花果,兼画人物,还有画论《画语录》问世,其理论及实践在当时皆有独到之处,因此他被现在的许多理论家、画家所推崇。近几十年来关于他的论文、著作、画集有很多,有的全面介绍,有的侧重于他的作品、画论或生平。本篇想简单地论述下他生的三阶段对他的画风的影响。

  • 标签: 清朝初年 画家 石涛 绘画 艺术风格
  • 简介:这是山西灵石县王家大院座照壁的砖雕.内容是“福捧寿”,时代是清朝初年。图案中心是变形的“寿”字.四周环绕着只蝙蝠,蝙蝠象征“福”字。让蝙蝠作为“福”的象征是取其谐音,“蝠”“福”同音.让不识字的人也容易理解图案的含义.这是民间图案最实际也最简便易懂的方式。

  • 标签: 砖雕 “福”字 民间图案 王家大院 清朝初年 灵石县
  • 简介:雅克·勒高夫(JacquesLeGoff,1924年1月1日~2014年4月1日)是法国年鉴学派第三代的核心人物,长期担任《经济、社会、文明年鉴》杂志的编辑、主编,其重要著作有《圣路易》、《新史学》、《历史与记忆》、《钱袋与永生》、《炼狱的诞生》、《心态史:模糊不清的历史》、《中世纪文明》、《试谈另中世纪》、《中世纪的知识分子》等.

  • 标签: 中世纪 时间 西方 文化 劳动 年鉴学派
  • 简介:从清代同治年问至二十世纪中叶,位于北京城前门外珠市口以南、永定门以北的天桥逐渐成为众多行当艺人撂地卖艺谋生的块杂吧地。在天桥老艺人的自观和老街坊的他观中,天桥主要指永安路东口西南方圆“二里大”,包括三角市场、公平市场等有艺人撂地卖艺的地方。在“新”中国改造“旧”社会的语境下,作为近代北京的杂吧地,穷苦、低下、卑贱的艺人与凌乱、肮脏、邪恶的天桥互现,

  • 标签: 都市社会 北京城 艺人 天桥 近代 阶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九族”制构成了我国古代的家族血缘世系,它是以本人为基准,垂直向上推衍直系长辈四代(父、祖、曾祖、高祖),向下推衍直系晚辈四代(子、孙、曾孙、玄孙),构成直系血亲。传统观念把上四代以内和下四代以内称为近支(近亲),以外称为远支(远亲)。“九族”制的重要标记是由古代丧服制的“服”来体现的,“服”包括:、最重孝服“斩缞”:用最粗生麻布制成,断处外露,不缉边。丧礼中子与未嫁女为父母丧服,承

  • 标签: 五服 垂直向 九族 丧服 传统观念 直系血亲
  • 简介:地处黄海之滨的江苏省东台,直有着初夏吃槐花的习俗,东台有槐树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西汉年间,相传西汉孝子董永就是在株老槐树下相识七仙女,后来相亲相爱地成婚,老槐树自然成“月老”了,这也就是民间故事《天仙配》的由来,东台直被称为董永、七仙女传说的发源地,槐树也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吉祥之树。

  • 标签: 《天仙配》 民间故事 槐树 江苏省 发源地 西汉
  • 简介:<正>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的叶纹刻画陶片,颇为有趣.这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不但以流畅的曲线美表现河姆渡原始艺术的风格,而且也以特殊的构图证明,六七千年前已经出现盆景艺术,并且可能已形成种社会风尚.笔者在《论河姆渡原始艺术的美学特征,兼论中国绘画南北差异之起源》(《东南文化》1991年5期)文中,对此已作过论述.这里仅就“叶纹”本身的内涵作补充研究.、“叶纹”的形态特征研究首先需要说明,、河姆渡原始刻画是对自然物的感性认识的模仿与抽象,不是对自然物的摹写和照相.因此,对“叶纹”形态特征研究,不可能用生物科学的方法,进行准确的定名.而只能采用近似的模糊的方法,并借助点概率统计方法,

  • 标签: 五叶纹 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遗址 原始艺术 自然物 侧脉
  • 简介:浙江余姚玉桂楼有“浙东第二藏书楼”之称,本文主要介绍了桂楼的藏书历史,而桂楼独特的建筑风格又为研究浙东地区清代古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标签: 五桂楼 藏书 建筑风格
  • 简介:<正>一九八四年下半年,本馆先后在南京白下区和栖霞区发掘了5座汉代墓葬(图),现将清理结果公布如下:、南空汽车营汉墓墓残,为土坑木椁墓.(图二)土坑已毁,坑内有长方形棺椁,腐烂严重,椁板长2.20、宽1.20、厚0.05米;棺板长2.00、宽0.97、厚0.10,侧立板高0.50米.随葬品如下:铜镜1件完整,日光连弧纹镜.圆形圆钮,座外有内向连弧纹周,为八连弧,钮座和弧圈之间有浅直线和弧线相连.外区饰以符号.直径10厘米,缘厚0.5厘米.

  • 标签: 汉墓 腹径 底径 发掘简报 南京市 折纹
  • 简介:消失的王朝、段沉睡的历史,远逝的民族,契丹,像他们的文字那样神秘而遥远,让我们起追寻远逝的民族。

  • 标签: 契丹族 民族 契丹文字 历史
  • 简介: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自杀是公共领域之外的私人事务。但事实上,自杀并不仅是种个人行为,它还指向复杂的社会伦理和文化逻辑,与乡风民俗、价值观念、家庭功能、社会认知等"地方性知识"密切相关。忽视自杀者的日常生活及其意义世界,并不能有效解释急剧社会变迁中的自杀现象。把自杀行为看成"社会事实",通过对农村两类自杀高危人群的特点、动机和类型分析,可以发现导致农民自杀行为的般性因素、发生机制和个体差异。

  • 标签: 自杀行为 地方性知识 自杀类型
  • 简介: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和道教都在不约而同地对自己的宗教仪轨进行整理。到隋唐代时期,这些仪轨已经以种相当成熟与规范化的面目运用于各自的宗教活动中,同时也被普遍应用于民间的信仰活动中。过去仪式相对简单、粗陋的民间信仰活动出现了程式化的趋势。民间信仰在吸收、整合了佛道仪轨后,以种十分复杂的面貌出现,深刻地影响着宋明以后民众的诸类信仰活动。

  • 标签: 隋唐五代 民间信仰 仪式
  • 简介:1927年7月,广东省政府委员会第33次会议,通过代理民政厅长朱家骅提议的禁止女子束胸案。规定“限三月内所有全省女子,律禁止束胸,……”倘逾限仍有束胸,经查确,即处以五十元以上之罚金,如犯者年在二十岁以下,则罚其家长。”

  • 标签: “性解放” 女子 运动 民国 广东省政府 委员会
  • 简介: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华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越来越成为中国人节庆文化大众艺术的部分。民间大众由于对联知识的缺乏,在如何分辨上下联和如何张贴等方面,存在着不少具体问题。对联的张贴应该遵循以下三原则:“上”仄“下”平原则;语意重心原则;横批指示原则。这三原则应该兼而用之。

  • 标签: 对联 上平下仄原则 语意重心原则 横批指示原则
  • 简介:10月5日早上“第届岭南祠堂文化节”在广州市海珠区黄埔古村正式开幕,本届岭南祠堂文化节将继续深挖黄埔古村“海上丝绸之路”的深刻内涵,以“路”海丝文化等为重要内容,通过展览、巡游、文艺演出、互动体验等形式,带领游客重走当年繁华之路,领略传统岭南祠堂文化,凸显海珠区在广州这个千年商都以及中外通商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在文化节的开幕式上,由海珠区民间文化传承基地黄埔小学小龙队表演的《小龙精彩贺崇祠》为开幕式打响了头炮。

  • 标签: 祠堂文化 文化节 岭南 广州市海珠区 “海上丝绸之路” 假期
  • 简介:<正>丹徒下湖遗址,位于沪宁铁路三山车站南约2.5公里处,西北距镇江市约13公里(图).下湖,平面略呈葫芦形,南接丹阳县中心河,北连上湖.下湖原与上湖同为,后由大坝将两者隔开,有利于保持等差水位.环湖周,有下东沟、西因、前韦、前后庄泉、池家坝、两湖、倪家等村庄围绕分布.该湖南北长约2000、东西最宽处约400米,若连同上湖的面积共有百万平方米以上(图版叁.1).湖底近平,中部稍高,海拔高度约7米左右,内长有芦苇和水草.湖岸的东、北、西三面是缓坡高地,西北面并与宁镇丘陵的余脉相连,整个地貌呈北高南低之势,其南为地势稍低的丹阳练湖平原.考之,所谓上、下湖以及丹阳练湖,它们最早的成湖时间大约是六朝初期.史载“晋时陈敏为乱,据有江东,务修耕织,令弟谐遏马林溪以溉云阳(今丹阳),亦谓之练塘(湖)”.可证以上三湖在形成之前,原都是丘陵高地之间的大小平地.该遗址发现于1980年春.当时,丹徒

  • 标签: 吴文化 遗址 丹徒 鼓座 楚文化 湖熟文化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叶,我国思想界陆续冲破些禁区和摆脱"左"的樊篱,各地开始大量发掘和公布了许多过去不敢问津的民间文化遗存,包括常被误解为封建迷信的民间宗教和巫术巫蛊等文化现象.1983年,周扬先生生前曾把这次思想解放,称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加以论述.正是在这次思想解放运动开始不久,贵州的文化界人士就把安顺地区的军傩--地戏介绍到了全国,从而使我们知道,在那里的乡野民间,至今还保存着五六百年前明代初年朱家王朝以"调北征南"和戍边名义由原居地安徽等地派去的皇家军队的后裔,他们的文化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被保存下来.80年代末,台湾清华大学教授、人类学和民俗学家王秋桂先生主持启动庞大的"中国地方戏与仪式研究"计划,安顺地区的军傩--地戏也被列入其中,因而在当地对傩文化进行了相当广泛的调查.课题完成后,秋桂向我们赠送了他本人与当地文化研究者沈福馨两人合作编著的(民俗曲艺丛书,财团法人施合郑民俗文化基金会1994年出版)书,从而使我们有了更多的材料,对军傩--地戏也有了更深层的了解.

  • 标签: 民间文化遗存 民间宗教 巫术巫蛊 文化现象 思想解放运动 《六百年屯堡——明王朝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