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正>在苏州城中景德路城隍庙工字殿墙上,有一块著名的苏郡城河三四直图碑,现已断裂成8小块,亟待抢救.该碑分正反两面,正面刻《重浚苏州城河记》,记载了清代嘉庆元年(1796)8月至次年5月,苏州城内全面疏浚河道的经过.反面刻有《苏郡城河三四直图》,图的上部刻有《苏郡城河三四直图说》,引原文如下:

  • 标签: 直图 城隍庙 苏州 疏浚河道 旧志 横河
  • 简介:这几年,随着公共交通的发展,售票员这个职业在一些城市渐渐消失,“李素丽”们许多面临着转业或下岗的冲击。八十年前的广州市政府,也面临着一个类似的问题。据《广州民国日报》1927年1月报道,随着公交汽车在广州市的发展,手车夫(人力车夫)的生计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市工人部根据市手车夫工会提出的请求,向市议局提出方案。

  • 标签: 人力车夫 广州市 公共交通 城市
  • 简介:滚起来的花灯说到灯展、花灯、灯谜,我们都不陌生.年纪稍大点儿的人,小时多玩过“滚铁环”,也就是用一个带弯钩的长柄,推着自制的铁环滚来滚去,呛啷呛啷,煞是快乐.回忆起来,其实是“极为无聊的快乐”,但那时玩具极少,这“滚铁环”便是我们最得意的娱乐项目.谁的铁环粗大,谁能玩出新花样,自然会享受到更多的荣耀,深受小伙伴们羡慕.

  • 标签: 现代 明朝 娱乐项目 花灯 快乐
  • 简介:蚌埠墩遗址出土的陶器刻划符号是研究早期文字形成和文明发展的重要材料。其中,几何类刻划符号具有表现某些原始思想观念和简单记事的功能。水纹系列刻划符号主要是表现水波起伏的动态形象;"圆圈形"符号可能和"天"有关;"半框形"、"方框"和"十字形"符号可能和"地"和"四方"有关。

  • 标签: 双墩遗址 几何类刻划符号 天圆地方
  • 简介: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诗云:"相思不尽又相思,潍水春光处处迟.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庙接柳郎祠."()这是他"去官十载"(乾隆28年4月)时所作的诗,是对在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任知县时的回忆.诗中的"鸳鸯庙"和"柳郎祠",极有可能就位于现在的潍坊市寒亭区河滩镇宋家庙村.据载:"(宋家庙村)元代称仇庄,自龙王庙、平王庙建成后称庙,后宋人旺,改称今名."宋家庙村是个约有1300人左右的自然村,村里大部分人家姓宋,只有一个家族姓张,就是我们家,现有21口人.这篇调查报告所采用的口碑资料主要来自我的父亲,以及我爷爷的弟弟即我的二爷爷,我父亲的四哥即我的四大爷,还有80岁的村民李淑云(女).父亲所提供的资料中有一部分是他所亲见亲历的,还有一些是他听老一辈人说的.对于本村的民俗事象,我们家无疑最有发言权,因为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我们家都是住在龙王庙西侧的道房里,负责管理这些庙宇的.庙里奉行道教,过去是由这里的道士管理.据家谱记载,清朝咸丰末年以前我们家族的姓氏已无从考究,斯时迁来此地,随原住于此的道教师傅改为张姓,成为这里的道士,从而对本村的主要民俗事象有着较多的了解.

  • 标签: 宋家双庙村 龙王庙 “海眼” 民俗研究 中国 山东
  • 简介:以年节和村落为表演时空的落子活动,在组织者、表演者和观众的"戏乐"参与下凸显为一种乡土村落的民间狂欢。在不同历史时期,落子表演的运行机制和发生过程有很大差异,表现出民间舞蹈与社会情境的密切关联。落子展演的仪式活动特性具有活动组织的秩序性、人员构成的随意性、表演要求的严格性与年节展演的娱乐性。"跑落子"活动被反复展演的目的,出于乡民群体在年节期间的仪式性庆典活动中对"戏乐"的追求,人与人、村与村的互动关系一起建构了落子活动的内在秩序。

  • 标签: 民间舞蹈 沧州落子 年节庆典 乡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