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崇宁重宝,北宋徽宗赵估崇宁年间(1102—1106年)铸,文隶书,直读,均为当十钱。版式分大、中、小样多种,大多光背无文,背文当“十”者极为少见。然钱背不乏背星或月纹者,且大多位置不正,形状各异,不成定式,可能系范型受损、铜形成。有纹者,笔者未见资料报道或谱书拓图。即便其它北宋钱有文者亦很少见谱载或资料刊出。

  • 标签: 宋徽宗 崇宁重宝 北宋 钱币 历史
  • 简介:<正>中国的绘画艺术,因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传统风格,而成为世界艺术长廊中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这一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异彩纷呈,名家辈出;所形成的流派,亦是非常繁富。宋朝以来逐渐形成的“文人画”,便是众多流派中一支突出的异军。“文人画”的兴起,不仅对后来的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在一个时期内,左右了中国的画坛。因此,对中国“文人画”的起源、流传、艺术特色和影响等问题的探究,将有助于我们全面地了解中国绘画演进的全过程;对于人们欣赏和鉴定中国绘画作品,亦是大有裨益的。

  • 标签: 文人画 中国绘画 作品 书法 山水画 支派
  • 简介:敦煌写本《杂抄》一卷,题下原注:'一名《珠玉抄》,二名《益智文》,三名《随身宝》。'看这几个名称即可知道是民间的通俗用书,其中应倮存有当时社会风俗习尚的资料。可惜原件已为伯希和携归法国,入藏巴黎国立图书馆(编号伯二七二一)。二十年代初刘复教授到巴黎抄录了该馆的大量敦煌写本,编成《敦煌掇琐>出

  • 标签: 敦煌写本 伯希和 敦煌掇琐 巴黎国立图书馆 慧立 《西京杂记》
  • 简介:五铢钱始铸于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止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流通年限最长,也是发行最为成功的一种货币。现将笔者收藏的一枚双“卍”字五铢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 标签: 五铢钱 古代历史 公元前 汉武帝 唐高祖
  • 简介:海(1886-1967),俗姓龚,名学光,字辑熙,四川省绵竹县人。从婴儿到青年都处在清光绪西太后(慈禧)专权时期。日往月来,清廷政治越趋腐败,国势日益垂危。正当帝国主义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时候,海已经成为年届二十、血气方刚的热血男儿。此时,他毅

  • 标签: 能海法师 龙兴寺塔 佛教文化 彭县
  • 简介:2008年12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湖州市杨家埠镇白龙山村清理了一批汉晋墓葬,其中出土的两东汉铜镜制作精良、纹饰特殊,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价值。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湖州市 文物考古研究所 龙山 艺术价值 杨家埠 浙江
  • 简介:介绍一与佛教有关的汉代铜镜翟玉莘湖北省荆州博物馆馆藏一东汉神人画像镜。该镜铜质、呈茶绿色,直径19.9厘米.厚0.6厘米,镜面微鼓,背面中央为半球形钮,连珠钮座,主体纹饰为浅浮雕环绕式神人画像带,以四乳间隔分为上、下、左、右对称的四区,乳钉周围饰...

  • 标签: 画像镜 佛教 早期传播 西王母 东王父 莲花
  • 简介:甘肃天水市出土的一件绿松石镶嵌的兽纹青铜牌饰,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二里头文化铜牌饰的形制、风格、纹饰等均非常相似,结合甘肃东部其他与二里头陶器相似器物的分析,夏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地区可能已存在着文化交流、传播等方面的联系.天水地区可能是连接中原与四川地区文化交流的纽带.三星堆等地也有铜牌饰及其他二里头文化因素,其与距离较近的陇右地区早有沟通的可能性较大.

  • 标签: 出土 二里头文化 青铜牌饰 二里头遗址 器物 中原
  • 简介:陶靖节先生字元亮,或名潜字渊明,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终年六十有三,私谥“靖节征士”。先生的思想及其诗文,对后世产生了深广的影响,他被崇为东晋杰出的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颇高的声誉。关于先生的生平事迹,《晋书》、《宋书》、《南史》都有记载;涉及他的出仕、退隐和作品,古今多有评价,这里毋须

  • 标签: 渊明 生平事迹 征士 柴桑 靖节祠 《晋书》
  • 简介:东周时期金属铸币,如燕国、齐国的刀币,东周、郑国、卫国和晋国的空首布,赵、魏、韩三国的平首布,楚国的铜贝等,其币常铸有文字,这些文字中有很多是地名。据黄锡全先生统计,先秦时期金属铸币上的地名不少于400个。

  • 标签: 金属铸币 东周时期 地名 性质 先秦时期 文字
  • 简介:张大千的敦煌临摹、考察活动多彰显以审美价值,往往被视为艺术家的临摹创作活动而不为学术研究所重。但张大千以其艺术直觉的敏感性,重新发掘了敦煌归义军时期供养人像作为生者真仪的特殊性。特殊性背后,体现的是晚唐五代归义军政权的在地化倾向。这一立足本土、强调文化主体性的历史现象,表现在张大千自敦煌归来后于川渝多地举办的临摹展览中,恰好呼应了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救亡话语以及吁求"中国文艺复兴"的心理诉求。由此,张大千的敦煌临摹活动及作品,与贯穿整个近代中国的民族话语达成了合流。张大千的临摹手法、取向、考察路数,多有争议。回到抗战时期西北考察的历史语境下,他对艺术现象的敏感,看似摹古,却参与民族文化身份的追寻与重塑,堪称学术史中的"预"。

  • 标签: 张大千 西北考察 预流 重访 中国文艺复兴
  • 简介:山西省博物馆收藏东汉晚期的二铜镜,“周仲车马二神镜”、“龙氏镜”(见图版叁)。铜镜主题纹饰布局采用四分法,其形制和浮雕式的技法,标志着中国铜镜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周仲车马二神镜:直径21.8、厚1.2厘米。圆形,大圆钮,钮座外有连珠纹一圈。四乳钉将主纹饰分为四区,神人与车马两两相对。一区神人盘坐椭圆形座垫上,背两侧均有羽毛向上卷,左右侧为羽人。与此神人相对的为长胡须神人端坐,座垫为长方形,背羽毛下卷,左右侧为羽人。一区为六驾马车,均作奔腾状,第二、四、六匹马昂首竖耳,第一、三、五匹马回首张望。车作二轮,辐条十四根,车厢为长方形,伞盖户牖俱全。车顶后有一天雀,振翅飞翔。车后的斜曲线,示飞驰时扬

  • 标签: 省博物馆 山西 画像镜 三角锯齿 神仙思想 神人
  • 简介:<正>一九六五年三月,我馆在南阳地区物资回收仓库拣选到古铜鼓一。该铜鼓系黄铜铸造,鼓面中心有修补痕迹,敲击时声音依然宏亮。现将此铜鼓介绍如下:鼓重16公斤,鼓面直径49厘米,鼓高27厘米。其体形扁矮,分为胴部、胸部、腰部和足部三段。通体呈束腰状。鼓面和胴部相接折处出现小垂檐,径略小于胴部,胴部与腰部间无分界线,腰部靠上起一凸棱分腰部为两部分。

  • 标签: 南阳地区 博物馆 黄铜铸造 凸棱 铜鼓 南阳市
  • 简介:在类型学上,所谓神纹青铜器孑然于其时代,难以列入谱系。但解构来看,其纹样奇诡者无非两点:一是无地纹而鼓张的面部构造,形成与人面相似的立体视感;二是眼纹的瞳孔、眼球、眼睑分明,颇有清新自然的现实感。这两点所依凭的工艺传统与纹样源流均有清晰的发展脉络。

  • 标签: 神面纹青铜器 工艺传统 纹样源流
  • 简介:大同市博物馆收藏的一唐镜白彦芳周雪松(大同市博物馆)1994年4月,在大同市西北部的陈庄村外,村民施工中发现了一件唐代瑞兽葡萄铜镜,现收藏于大同市博物馆。铜镜为圆形,青铜质,直径10.6、厚1.1厘米,兽形钮,镜的周边及中部各有凸棱一周,将镜背分为...

  • 标签: 大同市 博物馆 葡萄果实 高浮雕 蔓枝 海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