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唐代以开元钱为本位币,平民普遍使用开元铜钱。由于经济发展较快,铜钱不能满足所需,有时出现了实物货币,其中谷帛成为最通行的交换媒介和流通手段。谷帛之所以能作为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在唐代长期占领流通领域,还有一个原因,除了开元钱,所铸其它年号铜钱不合标准,常有减重变质,因此引起通货膨胀,物价混乱,私铸泛滥。当铜钱出现上述情况时,谷帛总会出现,充当货币职能,代替铜钱使用。不论唐代的货币制度还是流通货币本身,都有其特殊性。

  • 标签: “开元钱” 唐代 经济生活 交换媒介 货币职能 经济发展
  • 简介:目前,随着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国近代货币经济的论著也不断问世。每每读一新作,都颇感获益良多。近读由戴建兵教授所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一书,又甚感受益匪浅。该书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中国近代货币与经济的关系,使人眼前一亮,读后顿感豁然开朗,堪称一部从全新视角研究中国近代货币经济问题的力作、佳著。

  • 标签: 中国近代史研究 货币经济 中国经济 经济关系 白银 教授
  • 简介:《纸上繁华——李伟先先生旧藏纸币掇英》一书的初稿完成了。在编撰过程中,就其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限于篇幅,未能充分的展开。现辑其中的两三张纸币,考述略加详细,发表于此,以求教于大家。

  • 标签: 纸币 近代 编撰过程
  • 简介: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步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建筑开始了近现代化的进程。处于现代转型初始期的近代中国建筑,“在外来影响下摆脱传统营造方式,并在建筑生产的各个方面走向现代化”,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承上启下、中西交错、新旧并存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建筑,是近代中西文化理念和建筑文化相互作用、交叉、融合的产物。

  • 标签: 近代建筑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建筑 太原 近现代化 鸦片战争
  • 简介:<正>班禅是藏族宗教领袖,深受藏族人民爱戴,“班禅额尔德尼”。班、梵语音译,意为“通晓五明的学者”;禅、藏语音译,意为“大”;额尔德尼,满语音译,意为“宝”。喇嘛教格鲁派最高领袖人物之一的称号。四川省博物馆藏历代班禅织金锦缎像,为建国前九世班禅的经师刘家驹喇嘛在杭州都锦生产合作社订制的、首批藏族宗教领袖织锦像,为我馆珍藏的较珍贵的班禅像。一世班禅织锦像,长69厘米,宽42厘米。蓝底织班禅侧身跏趺

  • 标签: 五世班禅 格鲁派 喇嘛教 九世班禅 织锦 藏族人
  • 简介:近代中国的典当业留下了许多法规.特别是进入民国之后.典当法规无论在数量和完备程度,还是在法规的级别、层次上都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时代.而上海尤甚。近代上海的典当法规,涵盖各时期,时间跨度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至新中国成立初的五十年代。本文按照法规颁布的时间顺序比较异同.择要分述如下。

  • 标签: 上海 典当法规 操作手续 押店当物 利率制度
  • 简介:近代四川铜币考黄友良四川铸造铜币始于西汉。《史记》、《汉书》之《幸传》皆记汉文帝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公孙述据蜀时,“废铜钱,置铁钱官”①。刘备获益州后,用刘巴之言,铸直百五铢钱②。成都南较场侧502厂工地曾出土直百五铢钱,即...

  • 标签: 近代四川 铜币 四川省 铜元局 清政府 度支部
  • 简介:由江苏钱币学会主编的巨著一书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了,该书涉及发行机构660多个,纸币7000余种,文字166万,全书另附纸币图版346种.这是钱币学学术研究的大事.洋洋洒洒上百万字的巨著,笔者在春节期间日夜披览,在学术探究的喜阅中,终于将此书读完,深有所得,略书所感,就教于方家.

  • 标签: 纸币 钱币学会 中国金融 江苏 春节期间 中国近代
  • 简介:按照货币学原理,进人流通领域的货币可分为本位币和辅币。本位币义称主币,辅币是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其作用主要有:担任小额交易之媒介;应付巨额收付之余数;便利日常买卖之找零。辅币一般用贱金属铸造,其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在一定限额内,辅币具有有限法偿性,可与主币自由兑换。辅币是不足值货币,因此为防滥铸,不能自由铸造,而只准国家铸造。辅币制度是一国货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辅币 制度演变 近代中国 实际价值 自由兑换 货币制度
  • 简介: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金融史料组1964年编选的《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汇集了档案馆藏1840-1911年间大量清代珍贵档案文献,对研究我国近代货币史极具参考价值,但书中部分资料引自晚清官修文献及部分杂志、报刊,已非原始文献,加之排印校勘疏忽,不免讹误.如第一辑下册823页"各省铸造银元概况表"(简称"表"),对户部造币总厂及17省造币厂银元的始铸、停铸、复铸均有详细记载.

  • 标签: 货币史 总行 金融史 中国人民银行 中部 参考价值
  • 简介:银钱业的领券制度.是近代中国货币发行史上一项独特的制度。笔者由于工作的关系.曾对领券制度产生的源流做了初步的梳理。然而,现存关于领券制度的资料比较缺乏.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本文仅是提供一些基本情况.并谈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 标签: 近代中国 货币发行 基本情况 源流
  • 简介:清末至民国政府时期,受西方近代考古学和文物保护观念的影响,中国现代文物保护意识逐渐形成,政府当局开始以国家的名义开展各项文物保护工作,全国性的文物调查工作也在这一时期开始正式开展起来。本文通过对清朝末期、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南京政府时期各个不同历史阶段文物调查工作历程的叙述研究,全面回顾了清末至民国时期政府及民间学术团体开展文物调查的发展过程,梳理出近代中国文物调查工作所经历的开端、初兴、发展三个历史阶段,走过的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的过程。近代中国文物调查工作的开展,促使政府当局在不断变化的文物保护形势中掌握了主动,合理规划及适时地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政策和方针。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文物保护事业正是在文物调查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文物调查工作的开展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文物保护事业。

  • 标签: 近代中国 文物 调查 保护
  • 简介:近代日本经历了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开启了作者与出版者实现版权自觉的时代,书篇中版权保护标记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从民间至政府,版权观念由初醒至成熟,版权实践也从自发逐渐走向相对完善的法制规范。

  • 标签: 近代 日本 版权保护 版权保护标记 著作权
  • 简介:1843年上海开埠后,由于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很快成为中国最大的黄金集散地。上海的黄金交易约始于1873年,但最初没有固定的买卖场所,经常变更地点,大抵分散在几家茶楼聚会,专做叶金、赤金及沙金等金货生意。1902年,上海金业集资租赁仁记路(今滇池路)一处房屋,进行集中交易。

  • 标签: 上海开埠 黄金市场 投机 标金 近代 对外贸易
  • 简介:四川大学档案馆中收藏有诸多近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与郑德坤的往来书信,内容多谈及近代历史学、考古学、学术出版、研究机构交流等内容,是研究中国近代学术史的珍贵文献资料。

  • 标签: 中国近代学术史 信函 学者 历史学家 考古学家 四川大学
  • 简介:19世纪中期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史地的著作《海国图志》东传日本,对促进日本了解世界以及之后的明治维新都具有相当的积极作用,对近代日本的政治和思想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海国图志》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当时日本的情况,对该书带给近代日本在思想上和意识形态上的几点影响进行阐述,以期对近代中日在思想文化上的交流有一个更生动的认识。

  • 标签: 《海国图志》 日本 影响
  • 简介:明清两朝,随着全球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州已成为我国重要通商口岸。当时我国贸易以出口为主,外国商人以白银购买我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大宗货物。从欧洲、南北美洲、东南亚、印度外来的商船先期到达的我国口岸,便是广东沿海,哥德堡号便是一例。17世纪后国外开始用机器铸造、使用银币。各国商船船载大量机制银币,俗称洋圆(元)来华交易,洋圆外形精美,

  • 标签: 货币改革 广东 先行者 银元 近代 通商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