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敦煌文化.是古代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自1900年莫高窟第17洞窟被发现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利用敦煌丰富的文献资料,对古代有关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农牧业、生产工艺、医学、算数等方面做了具有时代意义的研究.使敦煌文化的芳香吹遍海内外,誉满全世界.形成了以研究敦煌文化为主的敦煌学。

  • 标签: 敦煌文化 藏文文献 馆藏 文献资料 生产工艺 各民族
  • 简介:<正>公元七世纪初,在青藏高原上兴起了强盛的吐蕃王朝。吐蕃为了扩张势力,从公元六七○年前后至八世纪后叶与唐朝进行了长达一百二十多年的争夺西域四镇(龟兹、于阆,焉耆、疏勒)的战争,其结果导致了吐蕃对包括于阗在内的西域很多地区的达半个世纪(八世纪后叶至九世纪中叶)的占领。在吐蕃统治于阗的几十年中,吐蕃与于阗在各方面关系十分密切。藏族的政治、文化、语言、经济等对于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于阗的佛教和佛教僧人对吐蕃本土的佛教传播起了推动作用,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藏文文记载颇多,可以说是史不绝书。

  • 标签: 藏文文献 吐蕃 于阗 佛教僧人 世纪初 藏族
  • 简介: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对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进行了先后六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汉文、蒙文、叙利亚文、西夏文、吐蕃文以及回鹘文文。莫高窟北区38个石窟出土的回鹘文文多达128件,回鹘文文书碎片1241片,除少数为信件、世俗文书外,大部分为佛教内容的文献。本文详细介绍了这部分文献的研究、刊布情况和尺寸、内容等特点。

  • 标签: 敦煌莫高窟 北区石窟 回鹘文文献
  • 简介:文章在回顾国内藏敦煌藏文文出版、解题目录的基础上,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和21世纪初国内有关藏敦煌藏文文的研究文章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对国内藏敦煌藏文文再次加以统计。此外,文章指出,西藏发现的前弘期藏文文中有不少可以归入敦煌藏文文中。提醒研究者关注两者的密切关系。

  • 标签: 国内藏敦煌藏文文献 整理 研究回顾
  • 简介:根据《法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敦煌藏文文》记载,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中有十六篇有关观音的经文。这些经文中有显宗经文,也有密宗陀罗尼明咒文,有些经文名称与藏文《大藏经》中的藏文佛经的名称完全相同。此文通过对法藏敦煌藏文文中的观音经卷内容分析比较,探讨吐蕃观音信仰形态特征。

  • 标签: 敦煌藏文文献 吐蕃 观音信仰
  • 简介:文献复制是博物馆业务工作的组成部分,其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字:窄、少、尖。窄,是指这项工作的社会面狭窄,只有博物馆需要这种技术。少,一指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少,国内仅北京、上海等少数博物馆有这类人员。二指复制品数量少,少则一、二份,最多不会

  • 标签: 文献复制 博物馆事业 面狭窄 复制方法 铅笔硬度 打印件
  • 简介:(ArchaeologyoftheSouthernGobiofMongolia)是一本大部头的英文版考古调查报告,副标题为"蒙古古代文明之考察"(anExplorationofanAncientCivilizationinMongolia),作者为范尔舍韦斯(WalterA.Fairservis,Jr.),卡罗来纳学院出版社1993年出版发行.作者在该书的扉页题写道:"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亚探险队成员纳尔逊(Nelson)和庞德(Pond)的田野工作基础上完成".

  • 标签: 戈壁考古 考古英文版 英文版简介
  • 简介:历史认识是三级思维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史料是历史认识的唯一依据,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手段,在史料中文献史料是其主体,所以有必要对文献史料辨证性质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历史研究工作的开展。

  • 标签: 文献资料 史料 辨证性质 考证工作
  • 简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了书同文字的政策,规定以泰国文字作为全国的通行文字,这一政策的推行决定了此后汉字两千多年的历史,也奠定了秦文字在汉字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因此秦文字的研究一直是文字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出土古文字材料中的秦文字为重点,对近年来的秦文字研究进行了全面回顾,并就今后的秦文字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出土文献 秦文字 研究回顾
  • 简介:敦煌遗书中训蒙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的办学形式(包括官学、私学、寺学)、训蒙教材、教学内容等,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敦煌遗书中训蒙文献的研究可分为起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末)、兴盛(二十一世纪以来)三个阶段。通过梳理和分析,可以归纳出各阶段敦煌训蒙文献研究的特点:第一阶段研究范围小,研究对象单一,研究形式主要侧重对文献发掘、辑录和校勘。第二阶段则成果较丰硕,有跋文、有文献的校释、有专题性质的论文,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范围不断拓宽。第三阶段的研究在研究队伍、研究范围和内容、成果上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 标签: 文献研究 敦煌遗书 二十世纪末 述论 教学内容 八十年代
  • 简介:<正>最近,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敦煌吐蕃文献选》一书,书中汇集了王尧、陈践二位先生从法国《敦煌吐蕃文书选集》一、二两辑中所选译的藏文文,并收有译者的考释文字。把敦煌所出的古藏文文书译为汉文,以利于更多的研究者阅读和研究,这是我国学术界共同的愿望。《文献选》的出版,标志着这个工作有了可喜的进展,而这个进展是与王尧、陈践二位先生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

  • 标签: 战国策 敦煌石室 敦煌文书 史记 吐蕃 民族出版
  • 简介:吴善谦(1567-1643),字伯享,号黄岭,别号员明道人,枞阳高旬人。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举人。明天启年间,任浙江台州府推官。崇祯元年(1628),迁升钦差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在任三年,他敢于直言,针对国家利弊,民间疾苦,前后奏疏三十余次。后因执法触怒权贵,被迫罢官回归故里。余在整理集藏文献

  • 标签: 文献价值 监察御史 奏疏
  • 简介:本文主要对《后汉书》中有关地动仪的原理部分的文字进行分析,认为“柱”是和尊底相连的固定的直立杆,“都”是会聚的意思,“旁行八道”意思是从“柱”向侧旁有八条“道”可行,“八道”也是固定不动的,“八道”和“关”是相连的。并且应用地震学的原理进行分析,认为在当时的地震背景下利用地动仪测知地震方向很可能是可行的。最后对张衡地动仪重新作了初步设想。

  • 标签: 张衡地动仪 都柱 固定 测知 地震方向很可能可行
  • 简介:本文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了敦煌文献中的白话禅诗.文章认为,本用于演唱目的而创撰的通俗化佛教歌辞,实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搜求补充;敦煌佛教歌辞的语言文、白掺杂,内容丰富,其中中国化特征最为明显的是歌咏父母恩德的诗偈和山歌性质的《山僧歌》等.敦煌佛教歌辞和其他形式的诗体中,有相当部分的白话诗体现出了禅宗南北两派意涵,以及一般意义上的禅的观念.而这些,都应该视为研究唐五代白话禅诗的庞大而宝贵的资料,纳入中国俗文学、特别是中国佛教俗文学的研究范围之中.

  • 标签: 敦煌文献 佛教俗文学 禅宗 禅文学
  • 简介:敦煌文献和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大量俗语词,从这些俗语词中可以发现许多传世文献不栽的新词新义,这是从事敦煌吐鲁番文献语词研究的主要目标。此外,敦煌吐鲁番文献俗语词还可以帮助我们理清词义发展脉络、丰富古书通假材料,并可以佐证前代语言学家成说,这在汉语史研究中同样具有极大的价值。本文即考释了四组敦煌吐鲁番俗语词,并从中揭示出其丰富的汉语史价值。

  • 标签: 敦煌吐鲁番文献 语词 汉语史
  • 简介:馆藏古籍文献的整理对博物馆文物的展示和研究以及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南京博物院的具体实践为例,对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包括整理原始卡片,编制馆藏古籍文献总目和各分类目录,研究重点古籍文献,发现系列性的古籍文献,并联系相关文物和历史事件进行研究等。

  • 标签: 博物馆 古籍文献 文献整理 南京博物院
  • 简介:传世唐代典籍中有“袴奴”一词,但因其使用不广,其形制一直以来未有确解。本文结合敦煌写本文献和吐鲁番出土文书,对照敦煌壁画及相关出土实物,验证于唐初的“具奴抹”之礼,并结合其命名理据,认为“袴奴”功用上等同于“行滕”,但形制却与中原本有的“袴袜”相类,也就是后世所称的“膝裤”。

  • 标签: 袴奴 敦煌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