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1989年9月,在永济市古蒲津渡口出土了震惊世界的黄河铁牛群。这是一组罕见的唐代铁质文物,是中国古代冶炼技术、铸造工艺、雕塑艺术的集中体现。它将实用技术和审美艺术融为一体,展示了唐代的艺术特色和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古代铁器群中的珍宝。

  • 标签: 蒲津渡 铁牛群 艺术
  • 简介:对于博物馆讲解工作而言,其工作所起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除了能够对相应的知识进行宣传教育之外,还能够通过讲解工作人员的讲解艺术来满足游客的各方面需求。因此,博物馆讲解艺术应该以人性化的讲解形式,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类型的讲解,从而才能够提高博物馆讲解工作的服务质量。

  • 标签: 博物馆 讲解艺术 人性化讲解
  • 简介:太赫兹(Terahertz)波指频率在0.1~10THz(1THz=10^12Hz),波长30μm~3ram范围的电磁波。太赫兹波段电磁波介于微波和红外之间,对陶瓷、塑料等很多介电、非极性物质具有良好的穿透性;辐射能量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日本情报通信研究机构(NICT)和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已建立开放的太赫兹光谱数据库(http://thzdb.org)。太赫兹成像技术作为新兴前沿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力。

  • 标签: 技术应用 成像技术 文物艺术品 赫兹 检测 化学研究所
  • 简介:赤峰市地处北方草原地带,古代是沟通欧亚大陆商贸大通道——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在丝路交往中曾占据了非凡的位置。循着丝路而来的,不仅仅有商品贸易,也成为人类历史上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多种文化在此交流汇集,东西方文化以此为纽带碰撞、融合、升华。千百年来,围绕着这条大通道,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人类文明的产生、社会历史的发展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赤峰地区的许多古代遗存被揭示出来,向人们展示了古代草原丝路文化的多元、包容和异彩纷呈。其中,赤峰地区出土的唐宋时期金银器,就是草原丝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草原丝绸之路 金银器 艺术风格
  • 简介:文化遗产和艺术作品的数字化保护与数字内容应用是近年来国内外文化界和科技界的一个共同研究热点,也是我国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开展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佛山石湾陶瓷艺术的数字化保护工作,研究了非接触式光学三维扫描设备进行表面反光的陶瓷作品三维数据扫描和形态整合的问题。同时研究了利用HDR技术进行陶瓷表面色彩纹理信息采集和复原的技术方法,得到完整的陶瓷作品数字化模型,达到了对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数字内容建设的目的。最后,讨论和研究了文物数字化内容的宣传和推广方法,并给出了实际应用的案例。

  • 标签: 数字化文物保护 数字内容 石湾陶瓷 文化创新
  • 简介:大同华严寺是现存保护较好的辽代木结构建筑之一,其中又以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辽代彩塑最为著名。殿内现存彩塑34尊,其中29尊为辽塑,其余5尊为明塑,堪称辽代彩塑艺术高峰的代表,本文以殿内彩塑为切入点,重点分析其文物价值与艺术价值。

  • 标签: 下华严寺 辽代 彩塑赏析
  • 简介:炳灵寺石窟藏传佛教壁画中保留着多幅印度成就师的画像。此文以其中的“道果法”祖师毗瓦巴为例,对石窟中6幅毗瓦巴图像在不同窟龛中的分布情况、宗师及其“道果法”于元明时期在炳灵寺的传播背景、以及在石窟中的功能特征做了尝试性探析。

  • 标签: 炳灵寺 毗瓦巴 道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