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洪”一词,《敦煌变文校注》中被解释为是仙人名、地理专有名词,但是结合传世典籍、出土文献和方言现状等方面来考释,发现《校注》的释义并不准确,“洪”在敦煌变文中的含义应该就是其本义“高大的山崖”。

  • 标签: 洪崖 敦煌变文 词义
  • 简介:<正>一前言西村位于陕县张茅乡西1公里处,距县城22.5公里。遗址位于西村西南台地上(图一),东西长约800、南北宽约200米,共计160000平方米。张茅中学南边的台地为遗址的中心区。从断崖上可以看到灰层堆积厚达4米以上,计有汉、周、商、龙山及仰韶文化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这次发掘的地点在陇海铁路和郑(州)西(安)公路的南边,即遗址区的东南隅、的地势比较低凹地带。1983年7月,陕县文化馆为了配合陇海铁路庙(沟)——张(茅)段电气化铁路改

  • 标签: 二里头文化 标本 陶器 文化遗址 口径 二里头遗址
  • 简介:本文主要对八峰石窟的各窟龛内容诸如塑像、壁画及石碑等进行了全面考察,整理为石窟内容总录.

  • 标签: 八峰崖石窟 内容总录
  • 简介:闻宥中录有新津崖墓出土画像棺画像多幅,其中有"戏猿"图两幅.图中"妇人被猿背负"和"妇人坐于山洞之中"的内容是了解该图真实含义的关键.该图表现的应是一幅与妇人和猿有关的鬼神传说故事,正确定名应为"玃盗女"图.该图很有可能表现了四川西部山区汉晋时期人猿杂处的现状下发生的怪异事件,反映了四川古代的特定地域的生态环境和土著居民的生存状态.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汉墓画像中的"驱鬼辟邪"一类的画像石.

  • 标签: 新津 画像石棺 “玃盗女”图
  • 简介:延庆县古居遗址为人工开凿于山崖之上的洞窟遗址。有学者认为古居属于契丹燕王家族墓地,也有学者认为属于西奚人的居住址。从目前的发现来看,将其族属定为西奚是可信的,但以往的相关研究和考证的方法值得商榷。本文依据遗存自身的时代与文化特征,结合相关文献记载,试做更深入的探讨。

  • 标签: 古崖居 洞室 火炕 直腹罐 西奚
  • 简介:分布于重庆龙河(古代南宾河)沿岸的丰都、石柱两县的棺葬,其墓葬形态主要是长方形横穴式、这种形制的棺葬,是来自于渝东南、黔东北、湘西、鄂西南地区的古代五溪蛮中的某支民族北迁至龙河流域后所留下的文化遗存,是中国境内行棺葬民族埋葬习俗的重要见证。

  • 标签: 墓葬 文化遗存 形制 东南 石柱 民族
  • 简介:河套地区史前时代发现的靠式窑洞建筑遗址多达19处,居址数量达400多座。文章根据这些居址的形制特征,将其分为三型、两个阶段,通过对房屋形态、门道、房屋面积、地面墙面的处理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认为史前时代窑洞演变的核心是对安全性和舒适性的不断改善,是对黄土认知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结果。此外,文章还通过对窑洞内灶址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窑室内部空间的使用。

  • 标签: 河套地区 史前时代 靠崖式窑洞 灶址
  • 简介:2000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三峡考古队,在三峡库区重庆忠县脚墓地D区发掘出土了一批战国中、晚期楚文化墓葬。这是迄今为止在三峡地区发现的分布位置最偏西的楚墓。这批墓葬规模较大,文化因素较单纯,为研究战国中、晚期楚的疆域、楚巴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 标签: 重庆忠县 三峡考古 战国中晚期 楚墓
  • 简介:中国古钱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的货币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才能,创造出了自成体系、光彩夺目、独具特色的东方货币文化。新疆钱,是中国古钱币这一体系中的奇葩,不仅见证着新疆的特殊历史,还以其粗犷质朴的钱币文字和铸造特征,特殊的美感,显现出独特的魅力。

  • 标签: 新疆红钱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货币文化 古钱币 中国 体系
  • 简介:清代王犟善于山水画,作品清晖秀润,格调高古,形成我国清初画坛“虞山派”,号为“四王”之一、“清六大家”之一,遐迩闻名。公毕生不入仕途,专事绘画,笔耕不断,直到临终之年尚作画四幅。其画落款时大多自标以“临”、“摹”、“抚”、“拟”、“仿”之类字句,以致清末以来被某些人贬为“恶画”、“崇古保守”等,肆意歪曲,其实经历史印证并非如此。王犟绘画是“托古改制”,借古开今,另出新意。他成功集古人之“大成”,成绩卓著,影响一代又一代后学。

  • 标签: 山水画 画册 托古改制 虞山派 绘画 作画
  • 简介:明代仿宋《雪景山水画》为绢本,局部设色,纵157、横74.5厘米,是山西省博物馆于1961年从北京宝古当购得。画面主要表现冬雪后的农村自然山势景色,抒发绘画者对祖国锦绣河山和农家生活之热爱,属于写实山水画。画面远景是巨嶂高壁耸拔的山峰,峰顶满是点叶树丛,气势雄伟。中部画悬岩山顶柏树丛中寺庙建筑,高低参差,古朴典雅。

  • 标签: 山水画 雪景 明代 赏析 省博物馆
  • 简介:五、师长替我挑铜板我们单位点多线长,工地分散在南北疆,宋师长是主管部队施工的工程师,我作为报社常驻记者经常跟随他下基层。师长有收藏石头的嗜好,所以,在途中只要停车休息,师长就会在戈壁滩上专心致志地捡石头,驾驶员和我也会跟在他身后帮着找石头,同时也学点石头的知识。石头不论大小,只要形状占怪,化纹奇特,颜色鲜艳的,他都收入囊中。

  • 标签: 红钱 石头 师长 工程师 下基层 戈壁滩
  • 简介:我喜欢新疆钱,不仅是它拙中见奇的文字,淳厚滋润的红铜色,浑身散发出那种质朴凝重的西域古风,还因为钱走街串巷,寻寻觅觅,那些人,那些事,温馨而有趣,快乐又感人,随着岁月流逝,越发浓香淳厚。前言收藏和写作都是我的喜爱,都是我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写作很寂寞,也很枯燥,写到写不下去的时候总想用什么东西抚慰一下疲倦的心绪。收藏,是一帖良药,修身养性,怡情益智。

  • 标签: 新疆红钱 修身养性 写作 收藏 红铜 西域
  • 简介:笔者在收集钱过程中,陆续收集到了数十枚钱缘竖立的钱,这些钱上自乾隆通宝,下至光绪通宝,几乎清代各朝现存的钱中都能发现这类边缘竖立的奇特小红钱。为此,笔者查阅了杜坚毅先生的《新疆钱大全图说》及其发表在1996年《新疆钱币》第四期上的补遗和1996年至今的全部《新疆钱币》杂志,除《新疆钱币》2000年第三期中李江霖先生的《几枚尚未记述的钱版别》一文中介绍了一枚乾隆通宝“方穿园眼、狭缘、外缘显双重边框的阴郭小径钱”外,

  • 标签: 钱币 光绪通宝 中都 乾隆 版别 记述
  • 简介:钱收藏爱好者都知道,“背逆(或称逆背)”现象在新疆钱中也是一道不错的“风景”,因此,也受到不少泉家和收藏者的喜爱。

  • 标签: 新疆红钱 欣赏 收藏爱好者 收藏者
  • 简介:<正>山水寨沟汉画像砖墓,位于新郑县城西约10公里的辛店乡山水寨沟村东岗上。1989年1月,该村农民在建房时发现。我所即派人前往调查,发现墓口已被挖开,墓顶填土被起走,随时都有被盗掘的可能。我们一边将此情况向上级反映,一边派人进行保护。3月,我所对该墓进行了清理。清理结果简报如下。一、墓葬概况该墓为单室子母砖券墓,由于填土已被农民盖房时挖去,所以地层情况不太清楚。墓门南向,墓道残存1米多,斜坡式,前窄

  • 标签: 汉画像砖 斜坡式 填土 子母 墓葬 长方形
  • 简介:新疆建省后,南疆各地钱短缺。自1886年起,库车和阿克苏两局因规模较大,附近产铜较丰,承担起代其他钱局铸造钱的任务。此种委托代铸钱(彩图见封面),背面都有两个不同的局名:满文或满、维文为铸造局名,汉文穿上字为发行局名,穿下“十”字为官铸好钱的例行标志。

  • 标签: 红钱 中国 新疆 铸造规模 图案文字
  • 简介:2007年9月.甘肃省博物馆举办了“黄宾虹书画作品展”。本次展出的是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黄宾虹作品。系其家属遵先生遗愿捐赠的,是省内外最具水平的一批精品。展览中选取了70余件作品,涵盖了黄宾虹先生早、中、晚时期的代表作品,其中包括了山水、花鸟、书法等,内容丰富且多为经典之作。

  • 标签: 黄宾虹 山水画 艺术特色 甘肃省博物馆 书画作品展 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