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天津艺术博物馆藏107号敦煌本《文选》栋二先生亦多有勘正,已日趋完备;但其在字形辨认、正于方家。首经罗国威先生校勘、整理。其后刘明、赵家字词考辨等方面尚有可商之处,故此提出,以正于方家。

  • 标签: 敦煌本 《文选注》 补校
  • 简介:“吉礼”系《周礼·春官·大宗伯》所记五礼之首,其次为凶、宾、军、嘉(亦作佳)四礼。由于十三经(其中特别是《周礼》、《仪礼》、《尚书》)历来就有对其真伪、年代、作者和意义等方面,歧义繁多,争论不休,至清代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皇清经解》即是很好的证

  • 标签: 《周礼》 吉礼 祭祀礼仪 民俗文化
  • 简介:1932年(英)查德威尔发现了中子。1936年,赫维西和利瓦伊提出中子活化分析,随后于1938年西博格及其合作者应用了带电粒子活化分析;但要,直到四十年代中期这种方法还被认为是相当稀奇的。随着1942年费米(美)原子反应堆点火,可得到1012中子/(厘米2·秒)左右的中子通量时,中子活化分析作为一种高灵敏度方法的可能性才迅速地得到确认,作为核技术之一的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建立了。

  • 标签: 中子活化分析 应用 考古学 展望 带电粒子 四十年代
  • 简介:<正>《江谦考古》一九八七年第二期刊载一件战国中晚期量器铭文。内容涉及楚国的历法、城邑、职官、量器等方面,史料价值甚高,周世荣同志已有专文研究,周文(杀隶)定矜慎,考释简赅,多有可采。一九八七年秋,笔者赴湘西开会,?次长沙,承周同志热情帮助,有幸摩娑铜原物,不但得以核对铭文若干文字笔书,而且识出“七月”合文,此后又形成一些看法,凡得十则,缀成此文,以做为对周文的补充,并藉此向周同志鸣谢。铜铭文五十六字,加上合文(享月、之日、二十、七月)整六十字,全铭(杀隶)定

  • 标签: 史料价值 古文字研究 补释 中晚期 考古研究 周文
  • 简介:古代铸器工匠文化水平有限,铭文中出现错字的现象是存在的。量器非玺印,使用方格不能成为伪器的证据。近年临淄出土的四件铜证明中国历史博物馆博所藏“右里”量器为真品

  • 标签: 右里 量器
  • 简介:<正>1986年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在山东长岛召开第六届年会,湖南省博物馆的周世荣先生在一篇题为《湖南出土战国秦汉铜器铭文补记》的文章中发表了一件楚国铜的铭文,引起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我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得以看到这一宝贵材料。去年,周先生在《江汉考古》1987年2期上又发表了《楚(尹阝)客铜铭文试释》,吸取裘锡圭、李学勤、林澐、李家浩等多位学者的意见,对铭文做了很好的考释,但阅后感到有些问题

  • 标签: 铜器铭文 古文字研究 战国秦汉 山东长岛 楚国 李学勤
  • 简介:2005年,有一批精美的瓷器在北京毛家湾出土,其中有一件烧制年代有争议的破损的龙泉青瓷。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研究人员为了给出其确定的烧制朝代,利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测量瓷片的化学元素组成,并结合基于微机统计软件的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与已知朝代的瓷片样本的测试数据进行比较与归类,得出了科学的结论。该破损瓷器的所有碎片都被归类为明代龙泉青瓷,这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专家基于将该青瓷与其他确定烧制朝代的龙泉青瓷相比较得出的结论一致。

  • 标签: 中子活化分析 中国科学院 龙泉青瓷 计算机统计 模式识别 利用
  • 简介:<正>《尚书·舜典》说舜“同律、度、、衡。”孔疏:“律者,候气之管,而度、、衡三者,法制皆出于律。”认为这时已经把计量单位和声律相联系。但远古时代显然不可能对乐律和度量衡的关系理解到这种深度。《尚书》几经窜乱,这一说法的可靠性很成问题。因为如《管子·君臣篇》只说:“衡石一称,斗

  • 标签: 黄钟律管 汉代 度量衡 计量单位 容积 同律
  • 简介:易溶盐反复结晶产生的体积膨胀,会对土遗址特别是土遗址表面迹象造成破坏,因此,以易溶盐的含量多少判断其干预时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就易溶盐含量对秦陵陪葬坑土遗址的影响,开展安全含盐问题的探究。将Na2SO4/NaCl质量比为1∶1混合盐掺入重塑土样中,经气候箱老化后,利用超景深显微镜测定盐胀面积判断土样被破坏的程度,结果表明含盐超过0.1%,就会导致盐胀面积突然增加,这一指标的获得以及本次实验研究中提出的利用超景深显微镜测定土壤表面盐胀面积评估盐害的方法,为土遗址开展进一步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提出了初步依据和新的研究方法。

  • 标签: 土遗址 秦陵陪葬坑 易溶盐 安全含盐量 盐胀 超景深显微镜
  • 简介:本文通过将郾客铜与楚简文字对比,认为郾客铜中的""字当隶定为"",读为"故",并将包山68号简释为"耆州"的"耆"字改释为"",此字可能为楚文字中"故"的专字,进而对郾客铜铭文中仍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以待考古学的进一步求证。

  • 标签: 楚郾客铜量 ( )
  • 简介:敦煌初唐卷子本裴《史记·管蔡世家》残卷之附篇前、后,有两大段包括两个相同的“太史公曰”在内的重复之文,又,附篇增衍“曹叔振铎世家”一题。敦煌本此卷这两处重大文字错误,乃因附篇拼补入卷所造成。敦煌本《管蔡世家》中误重之文和增衍的附篇之题,后为司马贞《索隐》所据本、北宋景祜本《史记》相继沿存下来,而又有所变易。初唐盛唐至北宋这三个重要阶段有代表性的《史记》传本文本之同异,既显示出《史记》夹注本之传承有绪,又反映该本在不同时期的重要特点。

  • 标签: 《史记·管蔡世家》 敦煌本 《索隐》本 景祜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