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上一股收藏的热潮正在悄然兴起,有人说我国正面临着第四次收藏的高潮。在各种收藏品中金融藏品因其独特的地位和良好的收藏增值预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那么,新中国成立以来值得收藏的金融藏品有哪些呢?

  • 标签: 金融藏品 生活水平 人民币 私人收藏 市场流通 国债
  • 简介:我会为了推进钱币研究工作,特为学员编印《钱币专辑》第二辑,对钱币文字、秦半两、唐乾元、革命根据地造的几种银元,以及新发现的“大泉五十”铜范等,作了介绍和探讨。现尚有余书,每本收费三角,如有需要,请将书款邮汇陕西省西安市解放路233号,

  • 标签: 大泉五十 秦半两 铜范 中国钱币学会 革命根据地 乾元
  • 简介:陈光甫(1881—1976年),原名辉祖.后改辉德,字光甫,人们习惯直呼其字日光甫先生。江苏丹徒人。他十二岁开始做学徒,勤备好学。后到美国留学,在著名的沃顿商学院获商学学士学位,1909年归国。曾担任江苏财政司副司长.并改组裕苏钱庄,任江苏银行总经理。但他不屑于担任政府官职.于1915年6月以10万元注册,与庄得之创办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自任总经理。成立之初.上海银行只有10万资金和七个员工.是当时上海资金最少的银行,被同行讥称为“小小银行”。但陈光甫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将上海银行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私营银行之一,资产逾3亿元.并开创了数个第一:第一个提供银元、银两并用账户,方便顾客的银行:第一个提供礼券业务,为开此风气之先的银行;

  • 标签: 陈光甫 货币思想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上海银行 沃顿商学院 金融
  • 简介: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发明了许许多多重大的科学成就。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四大发明,闻名全球,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本文仅就汉代画像砖、汉代画像石棺、汉阙、汉代崖墓上的雕刻中所表现的制盐工艺、酿酒工艺、斜织机、圆周率、高层建筑、桥梁、亭院等图象作些讨论,其中不少是独创性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鲜明的特色和高超的技艺。

  • 标签: 汉代 画像石 崖墓 石棺 古代文明 中国科技
  • 简介:中国钱币博物馆作为总行直属事业单位,在货币金银局的直接领导下,分工负责钱币的征集、保管、陈列、展览和研究、宣传工作,同时代管中国钱币学会秘书处,主办《中国钱币》杂志。钱币博物馆、钱币学会、钱币杂志的工作,如何做得更好,如何更加贴紧当前的货币金银工作,为货币金融事业服务,从理论到实践,有一个认识逐步提高的过程,尤其是金融机构改革以后,我们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 标签: 中国钱币学会 博物馆 时代 事业 货币 陈列
  • 简介:近年来,我省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工作,认真贯彻《文物保护法》,坚持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教育广大文博干部职工,不断增强科学意识,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坚持科技创新,力争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运用到文物保护工作中去,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同时我们充分利用陕西文物资源的优势,积极开展文物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意大利、比利时、日本、美国等国家开展了文物保护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了一批先进设备,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合作实施

  • 标签: 科技合作 科技创新 文物保护 文物管理 《文物保护法》 文物科技
  • 简介:《历史档案》杂志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馆刊,创刊于1981年,它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批准开放历史档案的方针下应运而生的产物。在当时,它是全国唯一的一份既公布历史档案史料,又刊发学术论文的学术刊物。25年来,《历史档案》出版已逾百期,它作为档案馆展示馆藏档案的窗口,为史学研究和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民族等各方面数百个专题史料,计1200余万字,其中有关货币金融的史料有23个专题,时间从康熙八年(1669)至1941年。这些原始档案翔实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货币史中诸多方面的情况,其价值是其它文献所不可比拟的。

  • 标签: 《历史档案》 档案史料 货币金融 十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建设 学术刊物
  • 简介:一、开埠:贸易金融时代(1843-1864)160年前,一位法国冒险家如此描述黄浦滩:这是我们所能想象的最丑的地方.它那平庸的外貌具有一种令人可怕的单调乏味的气象。土地上没有一点树木.有一半淹在水里,差不多全部种上了庄稼,不计其数的污水间和小河纵横交错,到处是坟墩,低矮肮脏的茅屋.其实只是竹子和干泥搭成的破栅子。

  • 标签: 金融中心 中央商务区 上海外滩 冒险家 贸易体系
  • 简介:廖红主张科技馆的教育应体现出科技进步对人类思想、道德、观念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提出,科技馆的教育不要拘泥于“授业、解惑”,而要更深层次地探讨有关科学知识、技术发展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和对人的思想的影响。只有改变了陈旧的自然观、历史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才能为科技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 标签: 科技馆 科技教育 社会问题 思想教育
  • 简介:崔希栋在评析科技馆展品创新时说,随着国内外科技馆的发展,展品展示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传统基础领域适合科技馆展示特点的项目已逐渐被研制出来,展示方式与手段也日趋完善,展品开发创新已越来越难。而对于新的科学技术领域,要研制出具有生命力的展品也是不容易的。科技馆不能投入精力去做新科技的试验工作,

  • 标签: 科技馆 展品创新 科技创新 科学实验
  • 简介:我省的文物科研工作起步较早,伴随着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和与之相伴的国际显学——敦煌学的发轫而兴起。几十年来在国家文物局和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八五”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全省文物科研工作突破传统优势领域,向学术的深度和学科的广度发展,文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物保护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 标签: 甘肃 文物保护 文物科技 文物科研
  • 简介:5月30日-6月1日,由中国文物研究所主办,云南省文物局承办的全国文物科技管理信息综合系统培训班在昆明开班。此次培训是配合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项目实施方案及今年项目工作计划及时安排组织的软件操作系统培训。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文物局、博物馆的60名学员参加了操作技术培训。

  • 标签: 国家文物局 信息综合系统 科技管理 培训班 系统培训 项目工作
  • 简介:考古是时间的科学,通常考古学家要依靠地层学和类型学判断相对年代.这种断代方法对考古学作出过重要贡献,至今仍然是很有用的.但它的局限性和不完善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无法判断绝对年代.科技测年技术引进考古学,或与考古学相结合之后,考古年代学才真正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已故的夏鼐先生,一贯极力主张把自然科学方法引进到考古中来,不仅是在考古学上要利用自然科学方法,而且还要采用"多学科相结合"的组织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因此,他曾亲自领导筹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自然科学实验室,并建成了我国第一个14C断代实验室.在一定意义上说,自然科学技术的引进,推动了中国考古学革命性进展.

  • 标签: 考古学家 夏商周断代工程 夏鼐 考古研究 年代 中国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