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正>一九四七年冬,我由余嘉锡先生介绍,到北平历史博物馆工作。一九四九年一月,北平解放,当时有消息说,代表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历史博物馆的军代表是王冶同志。我曾与冶同志有一日之雅,记忆中立即浮起“将军不好武”的初次会面时留下的印象,欢欣鼓舞,思绪万千。

  • 标签: 王冶秋 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工作 军事管制委员会 博物馆事业 工作人员
  • 简介:唐朝的节令中有所谓千秋节者,与千秋节有关者,则有所谓千镜。而千秋节与千镜又牵扯到唐朝两位有名的宰相——张说和张九龄,他们对二者的态度截然相反,大异其趣:一倡导,推波助澜;一抵制,直其非。关于千秋节,《旧唐书玄宗本纪》中有两则记载,其一“开元十七...

  • 标签: 张九龄 集贤院 玄宗 “千” 历史博物馆 “秋”
  • 简介:楚墓出土的遣策屡见“綉”、“”二字。通过结合相关考古资料及文献的考释,“綉”似当读为“韬”,指敛囊或包裹之类的物品。“[糹]”似当读为“[糹肃]”,指刺[糹肃]品。

  • 标签: 楚简 名物 綉 |
  • 简介:华喦(1682-1756年),字岳,原字德嵩,福建上杭白沙村人。上杭在晋代称为新罗,故自号新罗山人,又号布衣生、东园生、白沙道人、新华山人、离垢居士等。

  • 标签: 华喦 白沙村 上杭 新罗 山人 福建
  • 简介:<正>庄严、肃穆的川陕苏区红军碑林、座落在广元皇泽寺南侧,距城西一公里。她背靠乌龙山悬崖,面俯嘉陵江南去,环山报水,松柏苍茂。林立的群碑与西安碑林被誉为一古一今的“碑刻双绝”。穿过花墙圆门,步入全国唯一的这座“红军碑林”,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老帅题写的“红军石刻标语碑林”大型横匾映入眼帘。鲜花盆景簇拥中一座殿宇歇山式仿古建筑,古朴典雅,雄伟壮观。拾级进入敞廊展厅,厅内错落有致的陈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川陕苏区境内的长方形、圆柱

  • 标签: 碑林 川陕苏区 红军 石刻 碑刻 标语
  • 简介:有“千万岁”小平铜钱一枚,直径2.4cm,穿0.6cm,厚0.1cm,重3克(彩图见插一)。言称合肥宋墓出土,九十年代初期发现,跟我十余年。考宋代洪遵《泉志》中:“右千钱,李孝美日此钱径三分,文日:千万岁。今甚易得。盖常岁虏使

  • 标签: “千秋万岁”钱 铜钱 辽代 钱文 形制
  • 简介:汉代画像石上有'胡戏妻'题材的图像,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对此类图像的出现、艺术价值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作了考述.

  • 标签: 汉代 画像石 秋胡戏妻 图像 考释
  • 简介:<正>日什别古城址乃是吉尔吉斯最大的中古城市的遗址,总面积约70公顷,这块居住地的地形构造复杂,按照阔日米亚科的分类,属于有长墙的古城。这种城市类型是吉尔吉斯北部地区的特点。古城址的主要部分由中心遗跡——堡垒和沙赫利斯坦构成。堡垒(平面为100×120米的长方形)座落于沙赫利斯坦的西南角,其北面是一片庭院。沙赫利斯坦可分为南北两部分。两部分的规模几乎完全相等,为500×550米。沙赫

  • 标签: 喀喇汗朝 吉尔吉斯 回历 头衔 古城址 尊号
  • 简介:中唐杰出诗人白居易前期创作了大量不朽的社会性讽喻诗,充分展示了他“动言直笔书”而“不惧权豪怒”的直吏本色和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后期,诗人又吟咏了相当数量的山水、田园间或有感伤情调的闲适诗,“独善其身”是这一时期诗作的主要表述倾向。白居易从“志在兼济”的入仕抱负到官场失意后的“独善其身”,不是简单的表象变化,而是诗人在重创之下屈而难伸的思想转换,“江州之贬”就是这种思想转换的界碑。

  • 标签: 白居易 “中隐”生活 中国 唐朝 生平事迹 思想转变
  • 简介:日前,在运城地区河东博物馆一位书画家手中,获清代大学士祁寯藻手书的碑帖,因喜其字,爰及其文,细品细读一过,心里不禁暗自叫好:这分明是旧时代一位父母官体恤百姓,捐资富民的真实记载.文中主人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读帖文,思其人,深感在我们当今社会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给人以诸多启迪.谨录如下:

  • 标签: 《蓝公教织记》 祁寯藻 石刻文字 历史文化
  • 简介:2002年8月,在纪念诗圣杜甫诞生1290周年之际,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推出了全新的《诗圣著千》基本陈列。陈列方案是在深入考察了解全国同类型博物馆陈列现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通过多次专家论证会,数易其稿而产生的。从陈列方案的论证,到布展工作的实施,四川省文物局和成都市文化局相关领导都给予了热切的关心和指导。

  • 标签: 杜甫草堂 诗圣 文物 博物馆 成都市 意见
  • 简介:6月28日,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我国苏州召开,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贺辞。胡锦涛同志的贺辞高度概括了保护世界遗产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崇高责任,是实现人类文明延续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造福人类的千功业;深入阐述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认真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指出了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的一个基本特征,加强文明对话,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

  • 标签: 世界遗产 中国 文化保护 国际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