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正>渌水池位于长江之畔,座落在丰都县名山镇甘蔗坝江心蚕背梁(石梁长1000米、宽150米)内侧。外侧为长江险滩,滔滔江水、汹涌澎湃,而内侧却是另一番景象,每当初春季节,桃李争艳、碧水荡漾、清澈见底、鸳鸯戏水、游鱼可数,观景者络绎不绝,为丰都著名胜景之一。为什么叫渌水池?据古代民间传说;很早以前,丰都县城后面有一翠屏山,山上有一古刹——鹿呜寺,寺前有一对石雕白鹿,每到深夜入静时,白鹿结

  • 标签: 丰都县 清水池 民间传说 长江 翠屏山 甘蔗
  • 简介:延安电影团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电影机构,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尽管条件极为艰苦,设备简陋,材料短缺,但其成员仍成功拍摄了大量电影资料和照片。通过对延安电影团的活动经历以及我馆入藏的这批照片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包括吴印成、徐肖冰等在内的延安电影团摄影师,不仅作为一个创作集体在抗战摄影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他们每个人所拍摄的经典作品也都蕴含着丰富的时代意义。值此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重温这些经典之作,更有助于后人体会当年中华民族为谋求独立与解放而奋斗的艰苦历程,以及革命领袖们在特殊年代里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 标签: 延安电影团 抗战摄影 吴印咸 徐肖冰
  • 简介:我国水下考古的迅速发展,在为我们带来大量珍贵水下文物的同时,更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其发掘品的脱盐、脱水及防腐问题便成为水下考古文物保护工作中一个不可回避和首要解决的问题。而水下发掘陶瓷器脱盐保护的研究正是这方面工作的投石问路之举。

  • 标签: 水下考古 陶瓷器 影响因素 脱盐 仪器分析检测 方法探讨
  • 简介:出水文物原本埋藏于水下环境,多种破坏因素协同作用,导致病害严重。在对其进行保护修复处理前,需要全面了解文物埋藏历程及病害机理。文物的腐蚀破坏是其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研究从海水、海洋生物和底质等三大方面探究海洋条件下的水下埋藏环境,并就中国水下考古常见的出水文物类型如陶瓷器、石质、金属质及木质文物的病害类型及原因作简要阐述。

  • 标签: 海洋 水下 埋藏环境 病害
  • 简介:文物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历史的、科学的和艺术方面的价值。文物是我们认识和了解历史事件和发展的第一手材料,它凝结着某一时期人们的科学认识和工艺技术水平:欣赏文物能给人们以美的感受,受以艺术薰陶。拍摄文物,就是要充分表现出文物的“原味”,使其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得以图形化展现。

  • 标签: 文物摄影 文化遗产 摄影技巧 拍摄方法
  • 简介:应台北“国父纪念馆”张瑞滨馆长的邀请,武汉国民政府旧址纪念馆一行5人于3月27日至4月4日赴台举办“追寻伟人的足迹——青少年书画摄影展”。由104幅(80*120CM)展版组成,其中图表1幅,老照片20张,绘画33张,摄影23张,书法29幅,新闻图片56张。原展期为20天,后延至“五一”期间继续展出。

  • 标签: 武汉市 青少年 书画作品 摄影作品 展览活动 中国
  • 简介:引言对于博物馆来说,文物照片或藏品照片是广泛应用的形象资料,无论是出版藏品画册、研究论著,还是制作展览、陈列,都离不开文物照片.对于文物考古学的研究来说,也是这样,从考古学发掘报告、到考古学研究论著,都是需要使用大量文物照片的.所以文物照片是展示、介绍文物本身所负载的信息的重要手段.把文物照片拍好,对于很好地完成文物照片的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文物考古 藏品 视觉体验 出版 博物馆 论著
  • 简介: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组成的中肯联合水下考古工作队,对马林迪奥美尼角沉船遗址进行了水下考古发掘。本次发掘主要完成了遗址东北部A区船体以上堆积和遗址东部、南部二条探沟的发掘和清理,发掘面积共计150平方米,确认了遗址的分布范围、层位堆积、船体结构、船载文物和文化内涵等基本情况。通过发掘揭露出较为清晰的船体结构,船壳外板单层、厚实,肋骨密集、粗壮,舱底垫板单层、轻薄,船体外包铅皮,以铅条填缝,造船工艺特点鲜明;出水有象牙、铜锭、铜范、水银、硫化汞、绿釉陶器、有孔石器等重要遗物,通过对比研究,奥美尼角沉船为16-17世纪葡萄牙船。奥美尼角沉船遗址是肯尼亚和东非的一次重大考古新发现,为探讨肯尼亚乃至东非沿海贸易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为海上贸易与交流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 标签: 奥美尼角沉船遗址 水下考古发掘 船体 出水文物
  • 简介:石少华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摄影家,与沙飞、郑景康、吴印咸并称为红色摄影史上的四大摄影家。2013年,石少华之子石志民将一批珍贵的石少华原版摄影作品捐赠国家博物馆。这批照片大部分拍摄于抗日战争时期,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堪称经典。石少华拍摄的地道战、地雷战、雁翎队等典型题材作品,既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又不乏细腻的表现力。由于抓拍内容和画面美感的完美结合,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他的镜头也对准挣扎在苦难生活和炮火前线的最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表现最平凡的人物和生活点滴,透露出其浓厚的人文关怀。石少华在其从事摄影工作的一生中,还重视摄影人才培养和摄影理论研究。他是我国摄影理论研究的先行者之一。

  • 标签: 石少华 摄影 抗日战争
  • 简介:“5·12”特大地震.牵动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为了进一步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凝聚全社会力量,支援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厅举办的“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甘肃省抗震救灾大型摄影展”、省委宣传部、新华社甘肃分社举办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2008年中国抗震救灾展”、“陇南市抗震救灾大型图片展”等三个展览.同时于7月1日~15日在甘肃省博物馆举行。

  • 标签: 抗震救灾 摄影图片 甘肃省博物馆 社会力量 宣传部 文化厅
  • 简介:2008-2011年,笔者先后参加了由英、美、德等国博物馆专家举办的数场专题讲座,主题是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本文结合国外同行的先进经验,从摄影角度谈谈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一些认识和理解。主要探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数字化博物馆的特点及其建设的必要性,二是数字化博物馆中摄影技术的运用,三是大英博物馆数字化摄影管理经验。

  • 标签: 摄影 博物馆 数字化 虚拟网络
  • 简介:由黄河水利委员会黑河流域管理局、新闻宣传出版中心及黄河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黑河摄影展”和“三条黄河建设展览”于2003年10月21日在黄河博物馆开展。

  • 标签: 黑河 摄影作品 展览工作 黄河博物馆
  • 简介:1997年10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共同合作,以三位德国专家为顾问,在赤峰市博物馆等有关文博单位的配合下,于内蒙古东部赤峰市等地区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航空摄影考古工作。航空摄影考古,是利用现代化的航空与摄影技术,勘察文物古迹,进行考...

  • 标签: 航空摄影 内蒙古东部 航空考古 考古工作 元上都 航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