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正>河南省济源县位于豫北西部,其南临黄河与洛阳相望,北依太行与山西为邻,扼晋、豫孔道,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1985年我们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两块明末碑、碣,现介绍于下,并对碑碣中反映的明末农民起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布政使司右参议荆之琦》碑(以下简称《碑》):该碑现存济源县王屋乡阳台宫玉皇阁东侧,高约2米,宽仅0.68米,厚0.18米。该碑圆首正中楷书“钦差”二字,两侧阴刻双

  • 标签: 明末农民起义 布政使司 崇祯 山西 义军 黄河
  • 简介:明代原来流通纸币大明宝钞,发行后很快就贬值。明中叶以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纸币的流通范围越来越狭小,至明末只是象征性地存在。天启时给事中惠世扬曾奏请行钞,崇祯八年(1635)给事中何楷再次提出,都未被采纳。到崇祯末年,又有蒋臣以此为敲门砖,因而演出了一场闹剧。

  • 标签: 明末 给事中 明中叶 象征性 纸币 流通
  • 简介:清初著名的水利专家、河道总督靳辅的父母靳应选夫妇墓志2007年出于河北省满城县,本文对这两合墓志进行了录文断句,并就志主事迹、靳辅其人、靳氏家族世系及几个相关的问题做了考述。

  • 标签: 满城县 清代 靳应选夫妇墓志 靳辅
  • 简介:满族初始时,力量很薄弱。但是,他们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团结包容的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学习进取的精神,打败了实力远远超过自己的明王朝,入主中原,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 标签: 明末 满族 崛起 精神力量
  • 简介:《长物志》就其内容来看主要是一本有关园林装饰艺术的著作。细究其诞生的特殊时代,考虑其创作者的地位身份,《长物志》无疑对于研究明末文人之审美旨趣以及精神面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即选取《长物志》卷六进行分析解读,旨在通过对这些物质化家具的探讨而进一步揭示出其作为明末文人阶层重要“自我表达”的精神意义。

  • 标签: 《长物志》 明末家具 自我表达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从郭沫若先生的后人手中流出一本明末清初书法家宋曹的《重入金陵诗》册页。该册页是宋曹书写的自作诗17首,他于诗中将亲眼目睹的明清易鼎后南京的变化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下来,是非常值得珍视的。同时,其书法浑厚凝重而又挥洒自如,拙朴稚涩而又超逸隽美,雄健刚劲而又萧散雅致,格调不凡,与诗文在审美和这意抒情上达到了高度的一致与和谐。

  • 标签: 清初 宋曹 重入金陵诗 书法
  • 简介:新近出版的《滨田德海蓖藏敦煌遗书》中存有一件小说《黄仕强传》写本,文本与业已公布的其他写本不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异文比较的方法,对该写卷的文本传抄系统进行初步研究,并重新校录,以便学界了解利用。

  • 标签: 敦煌写本 《黄仕强传》 传抄系统
  • 简介:小说月报》在新文化运动发展的背景下,其杂志的销量持续下降,同时读者主体由旧式文人转变为新式学生与城市大众,原有的杂志内容已经很难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这样的契机下,自1921年第12卷第1号开始,《小说月报》在主编沈雁冰的带领下大胆进行改革,放弃以文言章回小说、旧体诗词、改良新剧等栏目为主要内容的办报理念,全面革新内容,成为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同时也成为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阵地。新改版的《小说月报》以积极宣传治世救国之道的办报理念,通过开设专注、专栏、文学家研究、海外文坛消息、评论、创作批评等栏目,刊登大量翻译和白话文文学作品,吸引读者,提升销量,成为新思潮传播的重要阵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同时,《小说月报》也借助改革,建立起编辑与读者的良性互动关系,使读者从传统的被动参与、被动启蒙转变为积极参与杂志构建的新生力量。

  • 标签: 新文化运动 小说月报 编辑思想 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