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作为史前石制坟墓被营造的古墓是世界范围内巨石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古墓,糙石柱(立石),集团墓,石圆圈和石阵。在欧洲,巨石建筑物,如石墓、石圆圈和石阵于法国、英格兰、瑞典南部、葡萄牙、丹麦和荷兰都有发现。欧洲的石墓过去一直被认为建造于公元前2500--2000年左右。但最近建立在对放谢性碳元素年代重新核算的基础上,英国著名的考古学家ColinRefrew得出这样的结论:古墓在欧洲的建筑时间可早至公元前五千年(比埃及金字塔早1500年)。英法两国最早的石墓目前定于公元前4800(Refrew,1973.93—120),并且就欧洲石墓出现最晚不迟于公元前四千前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已成这共识。

  • 标签: 朝鲜 支石墓 文化传统 文物考古 历史起源 分布范围
  • 简介:伟大的领导金正日同志指出:“历史的遗址和遗物,乃是表明祖先们创造了怎样的文化,从事了怎样的生活,走过了怎样的道路,从而发展下来的实物资料。”我们在发掘了檀君陵之后,又在平壤一带及其周边地区,大量调查发掘了以石墓、石棺墓及住居址为主的古朝鲜时期的新遗址。在此过程中,仅在平壤一带便调查了14000余座石墓。

  • 标签: 支石墓 朝鲜 文物考古 结构形制 历史遗迹
  • 简介:成都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古城之中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历史遗迹。在这些年的文化建设中,政府比较重视体现成都这一方面的特点,在城市规划中也作了不少努力。但是,由于工作的覆盖面太广,难免有所疏漏,对某些具体古迹的保护尚待采取更恰当的措施。比如,有名的机石受到的重视尚嫌不足。虽然曾有一些文章对它进行过考证,但关于它的误解并未消除。本文对种种说法作了辨证,使它尽可能以本来面目让现代人了解,以增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 标签: 风雨 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遗迹 文化建设 城市规划 本来面目
  • 简介:关于裴李岗文化一西迁的几个问题袁广阔DuringPre-Yangshaoperiod,thePeilgangCulturedistributedinmiddleplainwasworede-velopedthanLaoguantaiCultured...

  • 标签: 裴李岗文化 半坡类型 中原地区 贾湖遗址 体质人类学 新石器时代遗址
  • 简介: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收藏着一方铜印。这方铜印重680克,印面边长5.5~5.6厘米,略呈正方形;厚1.1厘米:印背面中央接一梯形板状钮,钮高2.5厘米。印正面边框内阳刻“河州监纳印”,字体为九叠篆,三行六字,字迹清晰,镌刻精深;印侧面阴刻款文与印正面款文内容相同,只是字迹近于行楷.易于辨认:印背面在板钮左右两侧有两列行楷体款文。使刀较浅且笔画潦草,

  • 标签: 铜印 河州 临夏回族自治州 金代 博物馆 甘肃省
  • 简介:大部分的石墓兼有祭坛和墓葬的双重功能。由于墓葬的传统性和保守性比较强,即使在有新文化传入的情况下,墓葬内容和形制也不容易发生变化,因此石墓中出土的遗物可以作为了解当时社会的较可信的资料。

  • 标签: 出土青铜器 支石墓 北部地区 朝鲜半岛 墓葬 保守性
  • 简介:黄河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陶脚的年代及地域分布均较集中,本文对其形制和功能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以此揭示各区域内的文化传统和各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情况。本文将陶脚划分为七个类型,归为五个分布区。从形制特征和装饰风格的多样性看,陶脚应不仅限于日常生活器具的功用,可能也作为具有特殊精神内涵的器具使用。陶脚到陶鼎的演化路径也并非单线的,各区域的情况不尽相同。

  • 标签: 陶支脚 陶鼎 文化传统 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