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开展公众考古教育,宣传考古文博事业,对于提升公众的文化素质,促进考古文博工作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博的兴起,开展博公众考古教育,已成为推进公众考古教育的必要选择。文章以考古文博单位的新浪官为考察对象,对近年较有影响力的官方博进行了梳理,认为这些官在进行公众考古教育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考古文博知识的科普、考古文博工作的展示、考古文博专题的讨论和线下活动的宣传。推动博公众考古教育的继续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人才队伍,更新传播理念与传播方法。

  • 标签: 微博 公众考古教育 考古文博
  • 简介:洞窟环境相对湿度是影响壁画保存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开放参观对莫高窟洞窟相对湿度的影响,本研究选择莫高窟南区四个相似洞窟进行长达10年(2004~2013年)的定期监测,对比分析了开放洞窟和关闭洞窟其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开放洞窟相对湿度在开放时段波动频率与游客参观频次正相关,发生降雨时开放洞窟相对湿度迅速上升,关闭洞窟可有效阻隔窟外相对湿度波动的影响。开放洞窟在参观量大的旅游旺季,其相对湿度月极大值、日较差月均值以及日极大值超过60%的频次均明显高于关闭洞窟。将开放洞窟关闭,关闭洞窟开放后,其相对湿度呈相反规律变化。开放参观会导致洞窟相对湿度水平显著升高,日波动幅度明显增大,从而增加壁画劣化风险。这些结论可为洞窟的预防性管理和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莫高窟 开放参观 监测 微环境
  • 简介:信公众号是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使用信公众号对信用户进行科普宣传和公众服务。博物馆在设计信公众号时需预判其目标用户,统计数据分析用户需求,确定信公众号的运营目标,并通过钻研信公众号发布的新功能,搜索信公众号可二次开发的新软件,收集信公众号用户的使用感受和诉求,对账号进行不断修改和提升。

  • 标签: 博物馆 微信公众号 设计 运营
  • 简介:黑碳(BC)可以被用于研究从史前时代到现代的定居点、农业和环境中研究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放射性碳测年考古的最重要研究对象。然而,在许多情况下,黑碳颗粒难以获取。沉积物样品中BC的测定或简单获取通常通过化学氧化与氢氟酸浸出相结合进行。然而,这种方法遇到一些困难。因为无法确定氧化引起的碳损失量,以及氢氟酸具有一定危险性。

  • 标签: 样品 考古 测量 地层 土壤
  • 简介:近年来,信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中得到越来越广的应用,为博物馆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对于传统的博物馆社会教育平台,信具有“受众广且集中、信息传播便捷、导览成本低廉”这三大优势。博物馆的信平台将宣传员、讲解员、教师和联络员的身份集于一身。如何扬长避短,使信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值得博物馆学界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 标签: 微信 博物馆 社会教育 语音 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