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清华简《楚》记述楚人起源及其都邑迁徙,多为文献所未见,学者所考异说纷纭。今从简文郧山、乔山、京宗等地名所涉地域看,季连部落当起源于中原洛阳一带。其后北迁殷商腹地方山,盘桓楚丘一带,与殷王室保持着密近关系。殷商末年,为避祸殃,楚人的一支在穴熊带领下,沿黄河西进,复归故地京宗,暂作开拓江汉的据点。待周初熊绎之时,楚人南迁丹水之阳,立国江汉,终成真正代表芈姓楚族的南方大国。

  • 标签: 清华简 楚居 季连 乔山 京宗 方山
  • 简介: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额济纳旗的延海。处于大漠之中的额济纳旗,在黑河水、延海的滋润下,形成了3万余平方公里的绿洲。大漠、绿洲,黑河、延海,胡杨、红柳,延汉简、黑城文书,土尔扈特蒙古部落,共同组成了额济纳旗独特的文化符号。

  • 标签: 居延 遮虏障 居延都尉府 居延县
  • 简介:汉代延遗址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河流域,其地南起甘肃金塔县毛目,北至额济纳旗苏古淖尔南端的宗间阿玛(A1),全长250余公里.这一地区,远控大漠,近屏河西,东西襟带黄河、天山,水草丰美,宜农宜牧.

  • 标签: 地区社会 居延地区 居延汉简
  • 简介:在我国出土的早期简帛资料中,常常残存着一些古书佚文。其中,延地区新出简牍中,有一种特殊佚文的内容与剑(刀)器的赏鉴相关,主要教导人们如何依据剑的外部特征、剑纹、剑锋等辨识剑的新故、优劣。学者们指出:它或是西汉末年有人从当时相剑书中所做的摘要,或是对当时相剑经验的笔录.或是当时某部相刀剑类书籍的遗篇,并称之为“相剑刀册”。

  • 标签: 《居延新简》 外部特征 西汉末年 佚文 时相 摘要
  • 简介:李学勤等先生对清华简《楚》中古史传说的专论,认定洲水就是均水。那么,“逆上洲水”后所出现的地名,如方山、京宗、夷屯也应都在均水流域。如此则不能解释季连家族迁徒路线的合理性。本文认为,洲水即丹江,这样,还可在古文献和考古发掘上找到支撑。

  • 标签: 清华简 战国 楚居 古史传说
  • 简介:<正>《古玺汇编》0322、0198——0202所揭六方玺印,尽管大小不一,形制及玺文字数亦不尽一致,但玺文内容大体相同,是具有同等功用的同类玺印。此六方玺印,其大者可逾方寸,小者亦较一般私名印为大。形制可分二种:一种为方形(正方或长方),阴文,四周有边框;另

  • 标签: 玺印 玺文 战国时代 说文 功用 形制
  • 简介:延庆县古崖遗址为人工开凿于山崖之上的洞窟遗址。有学者认为古崖属于契丹燕王家族墓地,也有学者认为属于西奚人的居住址。从目前的发现来看,将其族属定为西奚是可信的,但以往的相关研究和考证的方法值得商榷。本文依据遗存自身的时代与文化特征,结合相关文献记载,试做更深入的探讨。

  • 标签: 古崖居 洞室 火炕 直腹罐 西奚
  • 简介:清代王犟善于山水画,作品清晖秀润,格调高古,形成我国清初画坛“虞山派”,号为“四王”之一、“清六大家”之一,遐迩闻名。公毕生不入仕途,专事绘画,笔耕不断,直到临终之年尚作画四幅。其画落款时大多自标以“临”、“摹”、“抚”、“拟”、“仿”之类字句,以致清末以来被某些人贬为“恶画”、“崇古保守”等,肆意歪曲,其实经历史印证并非如此。王犟绘画是“托古改制”,借古开今,另出新意。他成功集古人之“大成”,成绩卓著,影响一代又一代后学。

  • 标签: 山水画 画册 托古改制 虞山派 绘画 作画
  • 简介:明代仿宋《雪景山水画》为绢本,局部设色,纵157、横74.5厘米,是山西省博物馆于1961年从北京宝古当购得。画面主要表现冬雪后的农村自然山势景色,抒发绘画者对祖国锦绣河山和农家生活之热爱,属于写实山水画。画面远景是巨嶂高壁耸拔的山峰,峰顶满是点叶树丛,气势雄伟。中部画悬岩山顶柏树丛中寺庙建筑,高低参差,古朴典雅。

  • 标签: 山水画 雪景 明代 赏析 省博物馆
  • 简介:<正>山水寨沟汉画像砖墓,位于新郑县城西约10公里的辛店乡山水寨沟村东岗上。1989年1月,该村农民在建房时发现。我所即派人前往调查,发现墓口已被挖开,墓顶填土被起走,随时都有被盗掘的可能。我们一边将此情况向上级反映,一边派人进行保护。3月,我所对该墓进行了清理。清理结果简报如下。一、墓葬概况该墓为单室子母砖券墓,由于填土已被农民盖房时挖去,所以地层情况不太清楚。墓门南向,墓道残存1米多,斜坡式,前窄

  • 标签: 汉画像砖 斜坡式 填土 子母 墓葬 长方形
  • 简介:清华简《楚》记述有楚人始祖季连活动的若干地名,为探讨楚人起源地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季连初降于山",就是今河南新郑、新密市一带的具茨山。春秋时期的郑国,即今考古工作者发现的郑韩故城,位于今河南省新郑市区,黄帝所都的"有熊氏之墟"就在此地,西南距大隗山约20公里,是楚人的祖根地,当是《楚》所说季连长大成人以后"抵于穴穷"之地。"乔山"当即鄗山,位于黄河南岸,南距新郑市即"穴穷"约60公里,"前出于乔山,宅处爰波",意即季连由穴穷前往乔山,居处于波涛滚滚的黄河岸边。"逆上汌水,见盘庚之子,处于方山,女曰妣隹……先处于京宗。""汌水"可能就是文献记载的汜水;"盘庚之子"有可能就是武丁;京县故城今称京襄城村,即"京宗"所在地。以上地名地望,位于今河南也即中原腹地,为楚部族起源地。

  • 标签: 清华简 《楚居》 楚人 起源
  • 简介:本文主要以敦煌、延汉简中的数词和数量表示法为研究对象,归纳分析了敦煌、延汉简中的数词和数量表示法的种类和各自的使用特点。在敦煌、延汉简中已经出现了发、下和通三个动量词。这表明动量词出现的时代应是两汉时期,而非传统观点所认为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 标签: 敦煌汉简 居延汉简 数词 数量表示法动量词
  • 简介:2007年9月.甘肃省博物馆举办了“黄宾虹书画作品展”。本次展出的是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黄宾虹作品。系其家属遵先生遗愿捐赠的,是省内外最具水平的一批精品。展览中选取了70余件作品,涵盖了黄宾虹先生早、中、晚时期的代表作品,其中包括了山水、花鸟、书法等,内容丰富且多为经典之作。

  • 标签: 黄宾虹 山水画 艺术特色 甘肃省博物馆 书画作品展 再认
  • 简介:<正>青山,又名黛玉山,在南充县东南15公里青场嘉陵江岸,海拔452.5米,上有君子峰、金塿峰及东岩(青山之尾峰)三峰,岿然杰峙,金塿峰顶,广数十丈,四周石壁中拥天池,池周丈余,深八尺,其水澄弘可饮,四时不竭。旧有唐建慈云寺(宋淳祐十二年重建为灵迹寺),寺外平地有良田数十亩,复起危崖,壁立七、八丈,周围十余里,雄险天成。山上土质肥沃,物产丰富,林木葱蔚,泉水不竭,可以建城屯兵。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曾建郡县于此。以

  • 标签: 嘉陵江 钓鱼城 南充 蒙古 进攻 作用
  • 简介:1939年4月,傅抱石跟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辗转来到重庆金刚坡,不久接受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专修科主任吕斯百的邀请,重新执掌中国美术史教席,过起了平凡而宁静的生活。在教学和研究之余,傅抱石默默无闻地开始了自己的绘画实践。1942年10月,他在重庆夫子池励志社举办了较大规模的个人画展,成为其人生历程中一个重大的里程碑。正如吕斯百所言"一个画家之发现"。

  • 标签: 傅抱石 政治部第三厅 吕斯百 中国美术史 国立中央大学 绘画实践
  • 简介:清髡残山水立轴辨证──兼论《梦园书画录》正误谢荔,涂小波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四僧”画家之一髡残,传世作品很少。经鉴定为真迹者,不过寥寥数幅。对于髡残现存作品的研究,仅限于公布于世的作品。本文要介绍的是凳残一幅从未面世,作于清顺治辛丑年(1661年)的山...

  • 标签: 残山 艺术风格 图书馆 博物馆 中国书画 风格特征
  • 简介:弩,汉代五兵之一,作为杀伤力极强的远射武器.历来是农耕步兵对抗游牧骑兵的尖锐利器。金属弩机利用机械联动的原理,在将弓弦后拉的储备势能向推动矢箭飞行的前进动能的转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枢机作用。前人结合丰富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实物,对汉代弩机进行了充分细致的研究,但笔者在学习之余依然感到尚有课题需要解决。

  • 标签: 汉代 居延汉简 名称 部件 转化过程 文献资料
  • 简介:在甘肃现存的石窟中,水帘洞石窟群以其独特的艺术品格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其佛教建筑以崖面直接造像、浮塑浅龛造像以及形式多样的浮塑塔,融多种文化于一体的艺术特征,对研究地域佛教美术以及佛教美术民族文化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水帘洞石窟群 佛教建筑 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