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北宋淳化元年(990)铸淳化元宝,钱文真、行、草三体,为太宗亲笔御书普通小铜钱宽缘狭穿,存世较多。当时蜀中又铸铁钱,分大小二种,大铁钱为宗室赵安易主持发行。因工费及技术等问题,一年仅铸三千余贯,随即罢铸,所以这种铁钱发现不多。其铁母历来即有伪造,真品至今仅发现一枚。小铁钱往往氧化严重,大小厚薄不匀,因淳化年间铁钱贬值严重,估计铸量也少。

  • 标签: 铁钱 钱文 宗室 铜钱 北宋 发现
  • 简介:穿钱是我国古代方圆钱穿孔的一种变异形式,存世较多,历来颇受泉家重视,花穿不但形制新异,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更是我们研究古钱铸造工艺方法,以及当局对钱币铸造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一个窗口。

  • 标签: 钱币铸造 变异形式 方孔圆钱 艺术魅力 工艺方法 管理制度
  • 简介:笔者不久前在赵泰老先生处帮助整理安徽泗县平山出土罐藏数千枚半两钱时,拣出一枚花穿半两。其径24.0mm,穿6.7mm,重3.3g,正八角型花穿(其中面穿向内有坡度),角与角对称精确,花型美观,平背光洁齐整。“半两”二字含汉隶风格,方正严谨.“人”字短两,钱文与穿孔八角形图案风格统一,肉好平坦、圆整,外廓有一点流铜注角,通体生坑锈色斑斓,包浆完整。从整体风格推断,此钱应为文景时代所铸。

  • 标签: 整体风格 半两钱 八角 严谨
  • 简介:杯浅议程平山Theopenworkcup—cupwithopenworkpatternonitsbodyandbttomwasunearthedfromthetombofthenoblesoftheChuStateintheEasternZhou...

  • 标签: 楚墓 《说文》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曾侯乙墓 凤凰山 《说文解字注》
  • 简介:布是先秦货币中颇为罕见的珍品,自发现以来,倍受研究者的重视学者为之作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完年代问题,还是一个难解之谜,未能达成共识^⑴。笔者不揣浅陋,现就这一问题,试图在诸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测其中的奥秘^⑵。

  • 标签: 三孔布 先秦货币 中国 发行流通 铸币年代
  • 简介:本文讨论了近些年出版的《随州家坡汉墓简牍》中的岁篇、鸡篇,对“摄提格”、“单阏”与“隤牂”三个岁名提出了自己的考释意见,对《日书》鸡篇的释文重新作了订正。

  • 标签: 孔家坡简 释读 文字
  • 简介:2003年春节,笔者从一老妇手中购得一枚宝苏局满穿“光绪通宝”。此钱黄铜质地,径23mm,穿5.5mm,厚1.2mmm,重.3.78g。面“光绪通宝”,背穿满文“宝苏”,上缘有,系因佩带,

  • 标签: 光绪通宝 宝苏局 小平钱 2003年 春节
  • 简介:中国最大的方圆钱洪天福,计光华现存云南会泽铅锌矿的特大型“嘉靖通宝”,直径580毫米,厚35毫米,重41.5千克,相当于清代库平1112.57两。比保存在湖南省博物馆的一直径为335毫米,厚8毫米的半枚残片“太平天国”特大花钱大得多,可以说特大型“...

  • 标签: 铅锌矿 孔圆 云南会泽 特大型 金属成份 代币制
  • 简介:普列汉诺夫指出:“从历史上说,以有意识的功利观点来看待事物,往往是先于以审美观点来看待事物的”(《没有地址的信》)。通行中国二千多年的方圆钱,它的造形往往被解释为“天圆地方”,这显然是从理念出发的,因而也未必准确。圆形作为一种造形,早已被古人所发现,所利用。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以圆形为造形手段,是最易产生和谐效果的,也是在批量生产过程中最易于

  • 标签: 方孔 造形 天圆地方 币文 旋读 普列汉诺夫
  • 简介:中国方银币自古有之,有记载和实物传承下来的方银币从西汉时期就开始了,西汉至清,中原历代王朝都有方银币流传至今,钱文上有的是当朝流通货币的名称,如五铢、开元通宝、崇宁通宝、永乐通宝、康熙通宝等,

  • 标签: 银币 新疆 西汉时期 历代王朝 流通货币 开元通宝
  • 简介:<正>在我国古代货币中,方圆钱(亦称方制钱)使用的时间最长。一般说从秦始皇统一货币(公元前221~215年)到清朝末年(1911年),历时两千一百多年。实际上,它的铸行时间,要更长一些。因为,在秦行“半两”钱之前,我国在战国晚期已经出现了方圆钱,如“一刀”,“明刀”,“明四”钱等,而到民国初年,我国的某些地区还在铸行方圆钱。如:成都曾铸折二型“民国通宝”背“十文”钱;云南曾铸“民国通宝”背“东川”平钱;福州曾铸“福建

  • 标签: 秦始皇 公元前 云南 文字 母钱 北宋
  • 简介:西和佛石窟现存7窟,其中5窟可以登临;原有塑像、绘画全毁,明、清时期石碑4通。据佛寺石碑记载可知,佛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77-499),唐开元三年(715)重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再次修建。佛石窟始凿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以后屡圮屡建。在明、清时期宗教及开窟遣像活动中,释、道、儒三教走向合流。

  • 标签: 佛孔石窟 西和 三教合一 明清碑文
  • 简介:翻砂法铸钱至清末,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二十世纪初,机制钱币的诞生,取代了传统的方圆钱。但在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福建军政府所铸的“福建通宝”圆孔圆钱与云南地方铸造的“民国通宅”方圆钱,则是民国期间用翻砂法铸造仅有的两种有铜钱。

  • 标签: 民国期间 铸造 铜钱 方孔圆钱 二十世纪初 辛亥革命
  • 简介:1983年4月,在山西省朔县城东北8公里北旺庄配合中国平朔露天煤矿生活区基建考古发掘中,于第一施工区第八号汉墓出土一枚面文“宋子”的“三”布。布为园首、园肩、园裆、园足,布首与两足端各有园形穿孔,所以钱币学家称之为三布。布周与皆有郭,面篆文“宋子”二字,背文“十二朱”(铢),文字严整、清晰

  • 标签: 三孔布 宋子 钱币学 背文 布币 汉墓
  • 简介:笔者藏有一枚10多年前在吐鲁番购得的宝陕局咸丰当千网穿阔缘祖钱,现介绍如下,与同好共赏。这枚祖钱系采用精炼黄铜手工雕刻而成,属钱币模型。钱文遒劲,钱体厚大,精美超常。

  • 标签: 咸丰 吐鲁番 钱币 钱文 钱体
  • 简介:麦积山石窟第4窟上方有三排和洞窟同时期开凿的巨大桩。通过建筑学的分析,认为在最初修整4窟屋顶部分时,用于屋顶面积太大,为了避免在屋顶上遗留太多的施工桩,就在上方开凿了大型桩,然后利用悬吊的方法对屋面部分进行施工。

  • 标签: 麦积山石窟 桩孔 探疑
  • 简介:古代吹乐器埙与五声音阶的形成张密丽王丽芬埙是中国古老的吹乐器。埙的演变至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音阶的形成也和埙一样并伴随着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埙多用陶土烧制而成,故又叫陶埙。埙的产生来源于古代人们狩猎用的投击鸟兽或摹仿鸟兽鸣叫、诱捕鸟兽的...

  • 标签: 五声音阶 绝对音高 音孔 文化遗址 乐器 石流星
  • 简介:为研究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结构构件重要性排序问题,以江浙地区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典型的传统民居木结构类型为研究对象,基于能量方法采用构件属性改变后对结构整体应变能的单位体积改变率作为构件重要性的评价指标,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16.0)开发了基于生死单元法和改变弹性模量法的构件重要性评价程序。分析结果表明,改变弹性模量法更适用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结构构件重要性分析。通过对抬梁式和穿斗式的单榀框架和整体框架在竖向荷载、水平地震荷载两种工况下的结构构件重要性的计算分析,得到了构件的重要性系数和排序,并提取出了抬梁式和穿斗式传统木构的关键构件。研究结果可以为确定传统木构建筑遗产在修缮施工、维护以及结构健康监测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构件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 标签: 传统木构建筑 构件重要性 抬梁式 穿斗式 改变弹性模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