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以古鉴今,为发掘古代传统清洗方法中的科学、合理成分,解决现代化学洗涤剂清洗丝织品文物产生的易损伤、易残留、污染大的问题;简要回顾了皂苷、淀粉等植物活性成分,胰子、油脂等动物提取物,草木灰、天然碱等矿物质以及微生物酶等天然材料在古代日常清洗和古书画清洗中的应用记载;并简单介绍了天然材料在清洗丝织品文物血迹、脂肪等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霉斑、矿物质类无机污染物上的应用进展。清洗效果评估说明,天然材料对丝织品文物的损伤小,适用于其清洗保护,是对丝织品文物清洗保护的一个重大进步。

  • 标签: 天然材料 丝织品文物 清洗 洗涤剂
  • 简介:民族文物资源,不仅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民族地区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鉴于历史、经济和人才等方面的原因,贵州在民族文物资源保护利用方面虽有成功的经验,亦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尤其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民族文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偏重对文物资源的旅游开发,忽略对文物资源的投入和保护,客观上使民族文物资源面临破坏不断,消失加速。如何有效地保护与利用民族文物资源,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 标签: 贵州 民族文物资源 有效保护利用 民族文化遗产 文化旅游资源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测试植物精油对天然纺织品的保护作用。选取对人和环境毒性低的百里香精油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对百里香抑菌性进行评估,将百里香精油应用在麻或者麻棉的纺织物上,测试了细菌、真菌生长程度和它们对纺织物强度的影响。在涂有8%百里香精油的棉麻纺织品上未观察到真菌、细菌生长迹象,未发生明显拉伸强度降低。这表明其有很强的的抑制真菌、细菌作用。此外,还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来观察纺织品菌类生长情况和纺织品纤维变化。研究表明这种环境友好的精油可为天然纺织品提供抗菌屏障。

  • 标签: 天然纺织品 保护作用 精油 扫描电子显微镜 拉伸强度 环境友好
  • 简介:旅游是一种古已有之的人类活动。而在今天,它又被注人了新鲜血液,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被称为“朝阳产业”、“无烟工业”。当今世界范围内纷纷掀起旅游热潮,特别在发达国家,旅游业更是率先起步。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业,也已逐步被提到重要日程上,它渐渐成为广大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旅游,人们不仅能得以休闲,陶冶情操,而且扩大知识面。在一些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其旅游收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旅游业已成为其支柱产业。

  • 标签: 旅游资源保护 中国 吕履恒 生平 游记 自然环境
  • 简介:广富文化遗物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发现,1961年广富遗址第一次试掘中就出土一件广富文化陶鼎。以往,广富文化遗物常被划入良渚文化或马桥文化中,直到1999年该遗址再次发掘后,才对这类考古学文化面貌有了清晰地认识。

  • 标签: 广富林遗址 文化遗物 60年代 良渚文化 文化面貌 桥文化
  • 简介:为了对剑川海门口遗址出土的古思茅松进行实验性加固保护,对古思茅松进行草酸脱色、甲醇溶剂脱水,然后使用松香和虫胶的甲醇溶液作为加固剂进行渗透、干燥等加固工序。加固后的样品表面色泽浅淡,保持了木材原有的色泽、纹理和质感。基本密度达到0.437/cm3,已接近现代木材的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较加固前增加了24.58%。绝干状态时测得的各向全干收缩率分别为:纵向2.22%、径向3.54%、弦向7.73%,均在正常木材干缩变化范围之内。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表明:天然树脂附着在细胞壁表面,对细胞壁起到了足够的支撑作用,加固后的木材细胞壁切面平整、致密、轮廓清晰,胞壁间界面结合好,细胞腔较光滑。研究表明,本加固方法能有效降低木质文物的吸湿性、提高其各项物理力学性质。当木质文物需做其它处理时只需用甲醇或乙醇将松香和虫胶溶出即可,加固过程可逆,这解决了木质文物将来的再处理问题。

  • 标签: 松香 虫胶 淹埋木质文物 理化性质 SEM
  • 简介:中国有着悠久的陶器制造史。从考古发现得知:黄河流域尤其以其上游区域是最易于生产彩陶的区域。这种现象或许与黄土中所蕴藏的粘土略带碱性,较之酸性红土更适宜制作的陶器有关,亦或许是黄土风化程度较差,土壤中所含钙、镁及碳酸性较丰富,这些也造就了黄土具有疏松易垦、土质肥沃的特性。所以,在五千多年前的史前先民们都依黄河而存。傍水而居.用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无比珍贵的史前艺术精品——彩陶。

  • 标签: 彩陶 赏析 黄河流域 考古发现 艺术精品 劳动创造
  • 简介:前几年,在北京报国寺钱币交流会上曾见到过两枚上面印有阿拉伯文铭文、形状古怪的“东西”,重约5g,币商称它们是波斯银币。出于好奇,我将这两枚“波斯银币”拍照留存。后来,在翻阅钱币资料时,发现确曾有过这类称为拉(Larin)的银币。现将有关信息记述如下:

  • 标签: 银币 形状 阿拉伯文 “东西” 交流会 报国寺
  • 简介:1999年开始的上海广富遗址的发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一类新的文化遗存。这类遗存.在环太湖地区考古工作中是首次确认。当时为便于研究.我们将之暂时命名为“广富遗存”,并发表了关于广富遗存的初步认识。广富遗存的发现为研究环太湖地区文明化进程提供了新的线索.填补了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考古学文化谱系的空白.材料一经公布即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之后.相邻的浙江、江苏等地的考古工作中也陆续发现了一批与广富遗存相关的遗址。

  • 标签: 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晚期 环太湖地区 广富林遗址 考古工作 文化谱系
  • 简介:自清末五口通商以来,上海是中国对外贸易最重要的港埠,许多西方商务都在此发展,因而洋行林立。中国在开始以机器制币后.除了广东钱局是直接与英国原厂往来外.其他各省多数设备的订购或进口.皆经由上海的洋行代理.而这些供应造币机器的工厂及代理洋行为展示其产品.往往制出类似钱币之广告章。在这些以银或铜为材料的章中.有一枚罕见而来龙去脉不为人知的铜章,

  • 标签: 葛林活公司 展示章 铜章 钱币研究
  • 简介:与侯家庄1001大墓石璋如1934年秋至1935年春,照在侯家庄西北冈发掘1001大墓,其中出土遗物甚多,最为照所赏识、重视,且有有趣故事者数则,配合人像及墓形,请同事赖淑丽小姐设计制图作为纪念。一、人像人像系1936年春,在南京所照,尚未脱...

  • 标签: 石璋如 殷墟发掘 史语所考古组 历史博物馆 历史语言研究所 石虎
  • 简介:成都市作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十分丰富的地面、地下文物。自秦灭开明王朝起,成都一直是我国西南重要的都会和重镇之一,历为各代的州、郡、道、路治所,或为割据政权王国的都城。成都城市是:1、历三千二百多年有扩建无迁徒的先秦古城;2、对中国和世界文化作出卓越贡献的文化名城,如文翁石室、战国秦汉漆器、汉晋时期蜀锦、北宋交子等;3、汇集、交流、融合,富有创造力的古城;4、作为天府之国首府,二江环绕、花木葱笼、既丽且崇;5、蜀都周围,古城林立、古镇棋布、众星拱月、倍增光辉;6、富于革命传统,如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辛亥保路运动、

  • 标签: 古城 都城 割据政权 汉晋时期 明王朝 战国秦汉
  • 简介:一九八二年文物普查时,我们对岗坝古窑址进行了认真的调查,采集了一批标本。最近我们为了进一步了解岗坝古窑的堆积内涵,又进行了一次复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岗坝古窑座落在会昌县城南两公里的岗坝村,东面离湘江仅三十余米。流经县城东门外与瑞金流来的绵江汇合向西流入赣江,水上交通四通八达。西边二十余米处是会昌南面的通城大道。水陆交通甚为方便。

  • 标签: 古窑址 文物普查 底径 圈足 会昌县 东门外
  • 简介:<正>尧家遗址位于湖北省通城县麦市公社山下大队.西北距县城22公里,南距盘石约6公里.遗址地处山间河谷小盆地,东南越白沙岭与江西省修水县接壤,西南隔黄龙山与湖南省平江县比邻,陆水支流黄龙河自南向北流经遗址西侧,通盘公路紧挨河道平行而过.遗址为长条亚腰形台地,高出周围水稻田约8米,总面积约

  • 标签: 遗址 陶器 湖北省 江西省 包含物 平江县
  • 简介:哈尔和是蒙古国历史名城,是古突厥语"黑色砾石"之意.它地处杭爱山麓鄂尔浑河东岸,据史书所记,这座古城是蒙古汗国鼎盛时期的产物.

  • 标签: 哈尔和林 蒙古国 宫殿遗址 历史文化
  • 简介:汉墓位于西吉县城东南约35公里处的将台乡保村四队杨伟家西侧东高西低的坡地断崖上,北距将台乡约5公里,西靠西静(西吉-静宁)公路及葫芦河约100米,距西北将台汉代城址约4公里,距战国秦长城约1.5公里。(图一)1984年,宁夏固原博物馆对这里进行过调查及钻探.探出古墓葬40余座,并将这里定为汉代墓葬群(当时笔者对这里的墓葬群做过详细的调查与勘探工作)。

  • 标签: 宁夏西吉县 清理简报 汉墓 勘探工作 墓葬群 古墓葬
  • 简介:剥色是古代纺织品染料分析的第一步。如何选择合适的剥色方法和试剂是做好染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为此,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模拟古代染色样品及其老化样品为对象,对染料剥色方法和试剂进行了实验研究。本研究采用古代常用的九种植物染料苏木、茜草、紫草、栀子、槐花、姜黄、黄柏、五倍子/栗壳靛蓝对现代丝绸用古代方法模拟染色。选取DMF、乙酸、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石油醚、2%碳酸氢钠(pH=10)、盐酸/甲醇/水(2:1:1)(括号中为体积比,下同)、3M盐酸/甲醇(1:1)和10%硫酸/乙酸乙酯(1:1)等溶剂对各种染色丝绸进行剥色实验。此外,对染色后的丝绸进行老化,并将其与未老化的样品做剥色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盐酸/甲醇/水、DMF、乙酸的剥色效果好,但盐酸/甲醇/水体系丝纤维水解严重。苏木、茜草、紫草、栀子、姜黄、黄柏染色丝绸用甲醇/水、10%硫酸/乙酸乙酯、2%碳酸氢钠剥色均有一定效果,姜黄和黄柏染色丝绸也可以用乙醇和水剥色。媒染染色丝绸用EDTA/DMF的无损方法剥色效果好。五倍子和栗壳丝绸用水或70%乙醇剥色效果好,靛蓝丝绸用吡啶、吡啶/水、DMF、乙酸剥色效果好。热老化丝绸上色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氧化和交联作用,剥色效果不如未老化的纤维。如果剥色试剂不符合后续分析的要求可以用蒸干重新溶解或者萃取的方法。

  • 标签: 古代纺织品 染料 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