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2003年,出土于通辽市科左后旗基山辽代早期墓葬的彩绘木棺具,棺体最长处2.31米,最宽处1.31米,最高处0.9米,棺椁相套,下有棺床,共计八层,棺、床均施彩绘。基山辽墓以其随葬品的丰富、墓主人的高贵社会地位与身份之谜,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而如此完整的辽墓彩绘木棺在内蒙古地区更属首次发现,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 标签: 彩绘 辽墓 科学研究价值 内蒙古地区 科左后旗 社会地位
  • 简介:2013年4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哈密市花园乡萨伊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本次发掘采用探方法,共发掘墓葬14座。除2座仅有少量肢骨且无随葬品外,其余12座均有比较完整的肢骨以及随葬品出土。在这14座墓葬中,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双耳罐的数量最多,其他有单耳罐、缸形器和钵。此外还有铜锥、铜凿、铜耳环和金耳环发现。从出土陶器看,哈密市花园乡萨伊墓地与已发掘的天山北路墓地、南湾墓地出土的器物极为相似,因此应与这两个墓地属同一考古学文化,据此初步判断萨伊墓地是一处天山北路文化墓地,时代相当于天山北路文化晚期。此外,通过本次发掘,基本搞清楚了整个墓地的时代、布局以及文化面貌。又一处天山北路文化墓地的发掘,对于研究新疆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萨伊吐尔墓地 青铜时代 天山北路文化
  • 简介:  2003年3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大基山东南麓的山坡上发掘了一座辽代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金属器、木器、漆器、马具、玻璃器和丝织品等①,由于该墓葬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北方契丹族政权辽国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服饰、艺术以及丧葬制度等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在2004年被评选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标签: 吐尔基山辽墓 墓主人 同位素分析 内蒙古文物 边疆考古研究 考古新发现
  • 简介:2001年7月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了边疆中心新疆调查队(分矿冶遗址调查小组和玉器调查小组)。其中矿冶遗址调查小组由社科院考古所李肖博士、社科院考古所新疆队库尔勒工作站郭物硕士与成都市文物工作队唐飞三人组成。小组于8月1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自治区达库尔勒工作站,翌日赴库车展开本次调查工作。

  • 标签: 遗址 考古研究 文物考古 玉器 库尔勒 边疆
  • 简介:位于伦敦的英国维多利亚一艾博物馆是一座世界著名的工艺美术和装饰艺术博物馆。最近该馆馆长的变动在英国博物馆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人们对新任馆长及该馆目前状况和今后前途发表了许多评论。以下是译自刊登在今年3月号英国《博物馆杂志》(MuseumJournal)上的两篇文章,以飨读者,中国博物馆学界或许可从中获得一些借鉴和思考。

  • 标签: 维多利亚-艾尔伯特博物馆 工艺美术 装饰艺术 馆长
  • 简介:  1986年9月,通辽市科尔沁区运输公司修路队在通(通辽)霍(霍林郭勒市)公路施工中,偶然发现一处古墓群,当时未引起工人重视,遭到破坏.事后我馆得到消息,很快赶赴现场,进行了实地调查.……

  • 标签: 吐鲜卑 扎鲁特旗额 额吐
  • 简介:公元七五一年唐朝与阿拉伯怛罗斯大战以前,锡尔河和阿姆河之间的河中及以东地区,即粟特地区,始终在唐朝控制下,因而此地货币也深受中国内地的影响。至今粟钱在苏联中亚地区和我国仍时有发现。但研究这种钱币的文章,在我国还不多见。这里发表日本学者与苏联学者讨论粟钱币的文章,可以作为我们的一个借鉴。

  • 标签: 粟特 怛罗斯 苏联学者 屈术支 阿姆河 泥涅师师
  • 简介:2006年,内蒙古通辽市在国道304线改扩建工程配套专线施工时,在南宝力皋村发现一处鲜卑墓地。2007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清理同时期鲜卑墓葬34座。出土少量陶器。根据发掘情况分析,认为该墓地经过迁葬。

  • 标签: 通辽市 国道304线改扩建 鲜卑墓地 迁葬
  • 简介:人和渤海国是渤海史研究的新领域,粟末靺鞨在营州期间就与粟人有密切的关系。粟末靺鞨之迅速崛起、迅速汉化与在营州吸收融合多元文化有直接关系。渤海国建立之后与日本以及东北地区周边古族古国发生商贸关系,在继承肃慎族系的经济文化传统之外,显然尚有粟商胡的影响。渤海之成为海东盛国,是其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结果。

  • 标签: 肃慎族系 粟特商胡 经贸 渤海国 粟特人 人和
  • 简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文化事业的发展强调,“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三贴近”是中央对我们文博事业新时期提出的新任务。坚持文博事业的社会主义方向,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就必须“三贴近”。而完成“三贴近”的新任务,又必须坚持“三创新”(即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笔者认为,重视和大力举办“特别展览”(即传统称之为“临时展览”)是博物馆新时期完成新任务的重要形式和思路。

  • 标签: 博物馆 特别展览 馆藏建设 陈列工作 中国 群众路线
  • 简介:寨石窟俗称百眼窑,阿寨蒙古语是"隆起的"、"平地突起的"之意,蒙古人也称"阿寨乌兰乌苏"、"阿寨乌里雅苏"、"阿寨阿贵"等.当地称为阿寨的山岗有三处,即"苏美图阿寨"(有庙阿寨)、"伊克阿寨"(大阿寨)、"巴嘎阿寨"(小阿寨),阿寨石窟指苏美图阿寨.

  • 标签: 阿尔寨石窟 蒙古语 蒙古人 乌兰 俗称 平地
  • 简介: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哥伦比亚共和国建交35周年,2015年11月20日,由中国文化部和哥伦比亚驻中国大使馆联合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承办的"博罗在中国—费尔南多·博罗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 标签: 博特 费尔南多 中国大使馆 玛利亚娜 驻华大使 中国文化部
  • 简介:2017年9月17日,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承办的《秦汉文明》展开幕。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王军出席开幕式。刘玉珠局长讲话,雒树刚部长讲话并宣布展览开幕。

  • 标签: 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明 秦汉 国家文物局 文化部 开幕式
  • 简介:古堡位于皮山县杜瓦山区,选址于一船形台地之上,台地两侧及前后端均为悬崖。古堡北墙筑于台地中部,东、西、南依相对高度100余米的悬崖天险不筑墙,南端只有一条登上台地的小道。北墙中部开口,左右各筑一哨屋,墙北26m处有一道护城壕。

  • 标签: 古堡 皮山县 文物考古 钱币
  • 简介:布里亚蒙古族是蒙古族-支古老的部落,其先民一直游牧在贝加尔湖周围.布里亚蒙古族头饰作为其民族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风格,形成了与游牧文化相适应的服饰文化.

  • 标签: 头饰调查 妇女头饰 布里亚特蒙古族
  • 简介:《瑞士威廉·泰像银币》一文,已载于拙著《外国银币丛谈》第141页。今又得大型的一枚,细审之,深觉前文言犹未尽,故再谈之。

  • 标签: 银币 瑞士 威廉
  • 简介:译者按:著名考古学家柴德为考古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今天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了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英国考古协会和史前学会1992年5月在伦敦大学的考古研究所联合召开了纪念柴德诞辰100周年讨论会.100多名国际知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他们从多个角度对柴德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会议主持人大卫·哈维斯把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整理成集,定名为(ThearchaeologyofV.GordonChilde).马尔瓦尼这篇被收录其中的文章对柴德1892~1922年在澳大利亚的经历以及此对他以后的思想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 标签: 柴尔德 澳大利亚 考古学家 英国 生平
  • 简介: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九月,清政府在叶羌(今莎车县)建造铸钱局,改准噶尔普尔钱为方孔圆钱。面文“乾隆通宝”,背文穿左满文错译为“叶奇木”,次年改译为“叶羌”。叶羌局是清朝时新疆首个官铸钱局,所铸红钱增多较厚重,品质极佳。在几十年的收藏生涯中,笔者发现,“叶奇木”红钱发行时间短,铸量不多,但版式却很多,只能说明铸模为泥范,一币一范,不能反复使用。以下简要分几个类别实物图片,供同道鉴赏:

  • 标签: 乾隆通宝 钱币 方孔圆钱 发行时间 莎车县 清政府
  • 简介:羌局是清政府重新统一新疆后的第一个铸钱局,先后在乾隆、咸丰、同治年间铸造过铜钱。笔者把集藏多年的叶羌局所铸的红钱精选若干,介绍如下:

  • 标签: 红钱 鉴赏 同治年间 清政府 咸丰 铜钱
  • 简介:由于工作原因来新疆已有几年了,初到新疆,便被新疆红钱所深深吸引,从此专心收集红钱,期间,得到很多新疆泉友的帮助。近日闲来无事,偶有感悟,特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 标签: 新疆红钱 大钱 咸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