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一、前言粉分析是研究苔藓、蕨类植物的繁殖细胞孢子和种子的植物繁殖细胞花粉的科学.粉颗粒体积小、重量轻、产量大、易于随风吹扬形成花粉散落地面.粉颗粒具有坚固的外壳,并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能,因此在沉积地层中很容易保存下来,不同植物种属的粉粒大小、形态、壁的结构等方面都有不同,由此可判断古代植物种属.

  • 标签: 四道沟地点 地点孢粉 大窑遗址
  • 简介:一、墓地地理环境及概况蘑菇山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北约4公里处的台地上。西北距满洲里市区约21公里,北距中国与俄罗斯国境线约5.5公里,南距蘑菇山(662高地)0.5公里,东南距乌勒革宁河3.5公里、距扎赉诺尔鲜卑墓群10公里(图一)。墓地东南是一道隆起的山岗,

  • 标签: 满洲里市 墓地 发掘报告 蘑菇 内蒙古自治区 地理环境
  • 简介:蘑菇山古墓群通过两年的发掘,共发掘墓葬12座。墓地的葬制、葬俗、随葬品等基本相同,有木质葬具、殉牲,随葬品有陶罐、铜器、金器、铁器、骨器、漆器及毛织品等存,根据遗物特征推断,该墓地应晚于拉布达林和扎贵诺尔墓地,大约是拓跋鲜卑南迁大泽后期的遗为了解鲜卑文化面貌和深人探讨拓跋鲜卑南迁的问题提供了最新的考古资料。

  • 标签: 满洲里市 蘑菇 拓跋鲜卑 墓葬 内蒙古 呼伦贝尔
  • 简介:采用相差分析方法,区分出禾本科植物中的农作物花粉;通过对青海互助丰台卡约文化遗址文化层和丰台村周围现代表土样品的粉分析,发现粉组合中有农作物花粉,反映人类农耕活动对聚落及其周围粉组合有明显的影响;文化层样品的粉组合显示,卡约文化早期阶段,禾本科植物花粉明显多于晚期阶段,可能反映了卡约文化时期(约公元前1200—800年)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逐步下降的过程;粉组合还显示,与现代丰台村相比,卡约文化时期,聚落周围有更多的禾本科植物生长,人类可利用的植物资源比现代丰富: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综合研究西北地区青铜时代环境与人类文化的关系。

  • 标签: 丰台遗址 卡约文化 孢粉分析 人类活动
  • 简介: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中国数千年封建统治的重大意义,在当时浙江银行发行纸币的图案中亦得到反映,即意味封建皇权的“龙”被意味民众觉醒的“狮”所代替。

  • 标签: 辛亥革命前 图案 银行 浙江 双龙 封建统治
  • 简介:麦积山石窟北魏和平至太和年间(460—499)开凿的几组具有明显窟特征的窟龛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其造像题材、图像内容不仅体现出浓郁的时代特点,而且对于研究麦积山石窟营建与开凿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这种窟龛样式在一定程度上对麦积山西魏、北周时期的窟龛开凿也产生了影响。

  • 标签: 麦积山双窟 图像内容 历史背景
  • 简介:本文经类型学研究。将辽东地区两周时期流行的房式陶壶分为三期,并对年代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其内涵与外延的把握提出三点认识:1.房式陶壶的祖型可追溯到庙后山文化,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以太子河、浑河为中心,分布范围遍及辽东地区具有显著时段特征的一种考古遗存。2.将房式陶壶分为A、B两系,认为它们是同源陶壶谱系的两个发展序列。3.所谓“美松里”陶壶,是房式陶壶自西周中晚期发生分野以后,向东流入西北朝鲜地区发展的一支。同时这种陶壶的北传,还对西团山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 标签: 双房式陶壶 分期 年代 来源 流向 两个发展序列
  • 简介:<正>桂堂位于四川省梁平县城西南12公里的金带乡桂村,地处梁(平县)垫(江县)公路西侧。占地110亩,其中园林面积77亩,建筑占地33亩。山门向西,呈长方形四合院,四周红墙环绕,寺内殿宇七层,依次是大山门、弥勒殿(包括韦驮殿),大雄宝殿、戒堂、破山塔、大悲殿、藏经楼(包括舍利塔)。厢房众多,左厢有报恩堂(供有护

  • 标签: 破山 西南佛教 古寺 祖庭 藏经 舍利塔
  • 简介:近日在吐鲁番市新城附近的居民家里,收集到沙俄时期头鹰紫铜币4枚,按俄币上的铸造年份,先后介绍于下:

  • 标签: 吐鲁番市 双头鹰 铜币 收集 沙俄
  • 简介:2005年元月,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合作举办的文物精品展在纽约展出,展品中一件造型独特的鲜卑文物珍品"力士搏狮纹金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 标签: 人物双狮 双狮纹 牌考
  • 简介:蚌埠墩遗址出土的陶器刻画符号,是迄今为止年代较早、数量最多、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考古资料。它的表现形式、刻画方法以及符号的组合形式对研究我国汉文字以及西南少数民族文字的起源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蚌埠双墩遗址 刻画符号 文字起源
  • 简介:五铢钱始铸于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止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流通年限最长,也是发行最为成功的一种货币。现将笔者收藏的一枚面“卍”字五铢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 标签: 五铢钱 古代历史 公元前 汉武帝 唐高祖
  • 简介:隆化县民族博物馆收藏有一件辽代白釉贴花莲生贵子榴联体笔洗,造型奇特,设计乖巧,别具匠心,为笔洗中的精品,也是辽瓷继承发展中原瓷业的优秀作品之一。

  • 标签: 隆化县 辽代白瓷 联体笔洗
  • 简介:关中出土远点、点“通”大观平钱郝朝之,常润富1990年,在关中中部渭河北岸(北宋属同州地区),出150余公斤北宋铜钱,其中多数为未经使用的圣宋元宝和大观通宝平钱。小平圣宋为日本《古泉大全》载第2-4、7-9、14-18、27、28品,小平大观为该书第1-6、12、13、15,16、22、24-26品,绝大部分是第22品(平头通)。其中还出土了大观通宝“远点通”1枚与“点通”平钱多枚二种,为历来钱谱未载。这批钱均为精美的陕西铸钱风格。大观通宝,因其通字走之旁上点与下笔相距颇远,所以称为“远点通”(图1),又因其通字走之旁上为点,而称为“点通”(2)。此两种钱皆异于常品。“远点通”在各类小平大观中,笔划最精细,或可称为“细笔大观”。“远点通”并不是人们常说的“楷通”大观钱;有人认为,“点通”两点中,下面的一点为流铜,这批钱中出有多品均作“两点”,可说明不是流铜。关中出土远点、点“通”大观平钱@郝朝之,常润富

  • 标签: 古泉大全 圣宋元宝 双点 流铜 钱谱 铸钱
  • 简介:古城墓地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境内岱海南岸.墓地面积3000平方米.2003年8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15座,除m2为一座土坑竖穴墓葬外,其余均为偏洞室墓.偏洞室墓平面呈长方形,在其北部下侧掏出一偏洞室,其底部略低于墓穴底部,在墓穴底部摆放动物.

  • 标签: 凉城县 古城墓地 内蒙古 洞室墓 乌兰察布市 抢救性发掘
  • 简介:这是一枚持花女神图西班牙柱银币。该银币正而图案是坐在卧榻上的西班牙女神,她头戴城堡形皇冠,背靠群山,手拿橄榄枝伸向前方,上书西班牙文国号“ESPANA”(西班牙),下书发行年款“1870”。

  • 标签: 西班牙 银币 女神 赏读 国号
  • 简介:古城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岱海南岸,墓地面积3000平方米。2003年8月发掘墓葬15座,墓葬形制流行偏洞室墓,仅M2为竖穴土坑墓。15座墓葬中,11座为正式发掘的,正式发掘的11座墓葬中皆或多或少的存有殉牲。

  • 标签: 小双古城墓地 殉牲与人种 殉牲与墓主人性别和年龄
  • 简介:沙俄国徽头鹰,是由拜占庭(东罗马)帝国嫁接而来。其中有一段政治和宗教的联姻故事。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兵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阵前。拜占庭破灭。君士坦丁十一世之弟,带着两儿一女逃往罗马,罗马教皇将他们抚养成人。

  • 标签: 双头鹰 沙俄 君士坦丁堡 东罗马 拜占庭 土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