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1918年秋、1919年冬,毛泽东先后两度来到北京,与北大红楼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红楼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期间,毛泽东积极参加北京大学的进步社团和学术活动,广泛结交活跃于当时北大新文化舞台上的知名人物,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广泛接触。这期间,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他还利用北大良好的学习条件,阅读和研究了大量的西方资产阶级哲学著作,并开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迅速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红楼生涯,是毛泽东走向革命道路的重要一步。

  • 标签: 毛泽东 北大红楼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
  • 简介:夏家河遗址位于湖北省大悟县高店乡夏河村,2008年11月~12月,为配合郑(州)武(汉)高速铁路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遗址包含新石器时代和西周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新石器时代遗存发现有石家河文化晚期的瓮棺和房址,出土器物有鼎、钵、高领罐、缸、擂钵等。西周时期遗迹多为灰坑、烧土堆积和房址,从鬲、罐、盂、豆等器物组合和形态来看,相当于西周晚期。

  • 标签: 夏家河遗址 石家河文化晚期 西周晚期
  • 简介:1943年1-2月,燕树棠、曾昭抡、潘光旦、蔡维藩、罗常培、张印堂、陶云逵、费孝通、张文渊、孙福熙等西南联大的十教授赴大理为国民政府重庆军委会驻滇干训团大理分团讲学。这既是对抗战救国思想的有效传播普及,也是西南联大直接参与的抗战军事行为。在为期半月的讲学和座谈中,诸教授发挥各自学术专长分别讲解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局势、反法西斯战场概况、中国抗战形势、中外关系、中西文化、高校工矿内迁、大后方经济建设、抗战军事、抗战文艺、边疆民族、边地教育、妇女家庭、战后中国建设等许多问题。所讲议题广泛,分析中肯,深入浅出,起到了启发民智、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作用,为中国远征军反攻滇西、收复国土做出了独特贡献。西南联大教授滇西讲学反映了西南联大对中国抗战的重要价值及社会影响。

  • 标签: 西南联大 大理讲学 远征军 反攻滇西
  • 简介:2001年12月8日,由哈佛燕京学社等单位主办的中国文化研讨会第十六届年会在哈佛大学举行。会议的主题是“考古学与中国文明的再发现——纪念张光直教授学术研讨会”。在“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专题演讲中,有六位学者发言,他们就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和张光直教授对中国考古学做出的杰出贡献,作了深入浅出的阐发。此次以中文为工具的考古学讲座,吸引了大量听众,引起很大反响。为了能够让读者及时了解演讲的内容,征得作者同意,我们特编发这组文稿。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组文稿,使学术界对张光直教授的考古学贡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考古学和中国文明的研究。

  • 标签: 考古学 中国文明 教授 燕京 贡献 纪念
  • 简介:宫本一夫现任日本九州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教授。也是日本中国考古学会会长。1982年。他在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本科毕业。1984年在同一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任京都大学文学部助手。1987年转任日本爱媛大学文学部副教授。1994年调九州大学文学部,历任副教授教授。2002年起任九州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教授至今。1991年曾作为高级进修生在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留学一年。1997年在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做访问学者一年。

  • 标签: 副教授 访谈录 京都大学 科学研究院 硕士研究生 北京大学
  • 简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享誉中外的知识精英,还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诸多方面均有建树。这一骄人业绩的取得与西南联大教授治校是分不开的。教授治校的具体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教授组成的专门委员会,是学生入学与毕业的主要决定者;教授是塑造良好校风的中坚力量,与学生们形成了独特的师生关系;教授是校园组织和高校管理的主导者,教学与管理双肩挑;教授授课自由、管理严格,是保证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教授们凭借良好影响力,为学校搭建了沟通政府和影响社会的桥梁。重新梳理西南联大教授治校的举措,对于当下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西南联大 教授治校 具体举措
  • 简介:张萌:陈老师,您好,我是张萌,目前在美国新墨西哥大学人类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受《南方文物》编辑部委托,对您做一次采访,主要涉及考古学的教学和研究,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还有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与公众关系等问题。

  • 标签: 与时俱进 访谈录 考古学理论 西学 教授 陈淳
  • 简介:吉迪·谢拉赫(GideonShelach-Lavi),1959年生于以色列。1989年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获学士学位。1990年-1991年作为以色列首批赴华留学生。在四川西南师范大学学习中文。1991年-1996年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师从林嘉琳(KatherynM.·Linduff)教授学习中国考古学。获博士学位。其间,曾在1994年-1995年前往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留学。

  • 标签: 教授 访谈录 大学学习 1959年 匹兹堡大学 学士学位
  • 简介:上篇刘岩:霍德教授,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的采访。在这次访谈中我想跟您谈谈您有关后过程考古学的观点、您个人的一些理论思考以及您个人的一些学术经历。我想,通过这次对话,能够让中国的学者进一步了解您的思想。在中国,考古学界一般是通过您的著作《阅读过去》(HodderandHutson2003)以及布鲁斯·特里格(BruceTrigger)的著作《考古学思想史》(Trigger2006)了解到您的。虽然您的著作《阅读过去》已经有了中译本,但大部分中国学者仅仅通过一、两本书还不能够完全透彻理解您的思想。而且在中国,后过程考古学也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

  • 标签: 伊安 Ian Hodder 刘岩 考古工作 中国考古学
  • 简介: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但在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得以完全畅通。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统治,从而使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考古发现新疆各地出土的历代中原王朝钱币,不仅仅限于历史上曾经对新疆行使过有效管理的汉、唐时期,而是自汉代至清朝,历代皆有。

  • 标签: 中原王朝 北宋钱币 新疆 西域都护 中原地区 考古发现
  • 简介:《独立评论》是30年代以胡适为核心的一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创办的政论刊物。该刊以理性的救亡主张和“敬慎”负责的持论态度,在当时的期刊界独树一帜。胡适是《独立评论》的灵魂,身为编辑,他为该刊的成长倾尽了心血。而幕后与胡适密切配合共同承担出版发行工作的,则是他的学生黎昔非。本文试通过对黎昔非从学生到经理人的身份转换,探讨30年代下层知识分子为谋求个人的发展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他们与上层知识分子之间的微妙关系。

  • 标签: 黎昔非 独立评论 胡适
  • 简介:文物建筑勘察的目的是掌握现状文物的真实状态和危险程度,进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和支撑。为此,探讨了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的特点和内涵,结合实际案例,归纳总结了文物建筑勘察设计四个基本特点:在强调文物真实性的同时,要求勘察内容的完备性和详实性;强调病害机理分析与病害成因的数值仿真验证;关注文物本体的抗震性能研究;强调以最小的干预获取最真实的情况。阐述论证了建立文物防灾减灾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点明了文物建筑勘察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和防患于未然的防灾减灾体系相联系,作为该体系下的技术支撑而长期发展。

  • 标签: 文物建筑保护 勘察设计 机理 数值仿真 抗震性能 防灾减灾
  • 简介:<正>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邹衡先生在汉考察期间应著名历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舜徽先生之邀,于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七日专程到华中师范大学作了题为《中国文明的诞生》的学术报告。邹先生首先对当今世界研究古代文明起源的情况作了概述,指出中国和古巴比伦、埃及、印度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的古

  • 标签: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 中国文明 张舜徽 四大文明古国 邹衡 青铜器
  • 简介:<正>为了庆贺徐中舒教授诞辰九十周年,由四川大学,四川省社科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徐中舒教授学术思想讨论会”于一九八八年十月十七——十九日在四川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八十余名学者出席了大会,与会者通过对徐先生在先秦史,古文字、考古学、明清史、四川地方史等方面的研究回顾,一致认为徐先生学问渊博,学术渊源于桐城派的朴学和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在马

  • 标签: 徐中舒 讨论会 学术思想 教授 成都 四川大学
  • 简介:不论是修武县2006年发现的1956年续修的《韩文公门谱》,还是修武出土的与韩愈有关的5块石碑,都是修武韩氏伪造的,伪造年代的上限为辛亥革命,下限为1956年。之所以伪造《门谱》和石碑,可能是修武韩氏为了能够达到恢复他们韩愈后裔的称号,并纠正乾隆年以来"修武韩氏永不承袭"圣旨错误的目的。

  • 标签: 韩愈故里 韩文公门谱 修武 孟州
  • 简介:应敦煌学基地郑炳林所长邀请,2009年6月1—4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院长杜建录教授来到敦煌学基地进行学术交流,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参加基地09届博士研究生的论文答辩,同时为基地及历史文化学院学生举行了学术讲座。

  • 标签: 学术讲座 宁夏大学 敦煌学 重点研究基地 人文社会科学 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