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9 个结果
  • 简介:北京集中了很多优秀的古建筑木结构,但由于年代久远,结构经受了各种自然灾害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有些甚至面临倒塌破坏的危险。为了准确了解结构的现状,发现结构潜在的安全隐患,有必要对现有的古建筑木结构进行系统的检测鉴定。本研究以雍和门为例,介绍了此类建筑的检测鉴定方法。首先完成了结构的图纸测绘工作,并对结构承重构件及主要节点的受力和变形状态进行了详细的勘察测量,同时在检测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无(微)损检测技术,如采用探地雷达对地基基础情况进行了探查,采用微钻阻力仪、应力波扫描仪等无(微)损检测设备对木构件材质情况进行了检测,采用脉动测试法对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对部分木构件进行了树种鉴定。最后,基于以上检测结果对雍和门结构的安全性进行了鉴定和评级。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建筑的检测鉴定提供参考。

  • 标签: 雍和门 古建筑 木结构 无(微)损 检测 鉴定
  • 简介: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我们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为调研基地,分别在博物馆现场针对北京青少年(以小学生为主)及其家长、学校教师三种角色进行了博物馆教育期望的问卷调查,同时辅以访谈法和观察法,以图了解青少年的博物馆参观等需求调查共发放问卷50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21份,文章从基本信息、基本认识、选择意愿等方面对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青少年 博物馆教育 调查报告
  • 简介:2007年7月至8月,北京文物研究所在大兴区文物管理所的协助下,对大兴新城北区8号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汉代窑址8座,均由窑室、火膛和操作间等构成;汉代墓葬5座,皆为砖室墓,可分为多室和单室两类;明代墓葬7座,其中6座为小型火葬墓。

  • 标签: 北京市 大兴新城北区 陶窑 汉墓 火葬墓 发掘报告
  • 简介:北京的历史与现状,决定了精神文明建设是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程度重要标志的博物馆。已经成为北京历史文化的象征。

  • 标签: 北京 文化体制改革 调研报告 博物馆事业
  • 简介:北京第六次文物工作会议于2003年2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新大都饭店国际会议中心二楼国际会议厅隆重召开。这次会议对于保护古都风貌、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加快首都文博事业的发展及更好地体现“人文奥运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北京 文物工作 工作会议 文物保护
  • 简介:2001年9月,南阳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南阳嘉丰汽修清理出一批汉代墓葬,其中M1出土陶、铜、瓷等质地的随葬遗物51件,铜钱4枚。随葬遗物中的瓷壶首次经科学鉴定为典型的高温原始瓷釉层,是我国南方烧制的原始瓷。依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的特征,该墓的时代应在西汉晚期。

  • 标签: 南阳 原始瓷 出土遗物 西汉晚期
  • 简介:1965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三门峡的基建工作中,发掘了一批唐墓,其中印染就有一百多座。现将其中编号为T9区27号的M36(以下简为M36)整理结果简报如下。……

  • 标签: 唐墓 简报 三门峡市 清理
  • 简介:天津博物馆收藏有一幅贴签为《地理图全》的舆图长卷,其实际绘制范围为清代广东的沿海地区。文章介绍了长卷的绘制方法、地理范围,重点介绍了图卷中的南澳岛、万山群岛、海南岛三大主要岛屿,并进一步考证了其具体绘制年代。

  • 标签: 天津博物馆 《地理图全轴》 广东沿海岛屿 清代
  • 简介:南阳防爆住宅小区位于建设东路南侧,此处是古代墓葬较集中区域之一。2002年经报批对该处387座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M62、M84是此次发掘最大的两座墓葬,随葬品种类较丰富,特别是出土的原始瓷罐经元素分析应是我国南方生产制造的。

  • 标签: 河南 南阳 原始瓷器 东汉晚期
  • 简介:王原祁为清前期著名画家,清初“四王”之一,他遵循摹古之路,宗法元代黄公望,浅绛山水尤为独绝。本文以收藏于河北省博物馆的王原祁《南山图》为据,分析了他的构图方法、用墨特色及绘画风格。

  • 标签: 王原祁 《南山图》 构图 用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