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指南针是我国的伟大发明。王振铎设计的"司南"模型号称是它的雏形。但这一设计全然不合理,其中的勺形器竟然是用电磁铁做的。其所据之《论衡》"司南之杓"一语,实应为"司南之酌",有宋刊本和萧梁·吴均诗为证。"杓"既然是错字,所以建立在这一认识基础上的设计完全落空。"司南之酌"指司南车在地上行驶,与磁勺毫无关系。近来有人认为汉代以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制造不出指南车,这个看法亦无充足的科学依据。又有人认为"司南之酌"是以磁针和小葫芦瓢组成的水浮指南仪,也只是根据推理提出的想法,无任何考古材料作支持。此类武断和臆测之说,科技史家实应引以为戒。因为在发明指南针这种大事件中,添上一些不实之词,反而会降低其可信性,不利于加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 标签: 司南 指南车 司南之杓 司南之酌 磁针小葫芦瓢水浮指南仪
  • 简介:1942年,青海省乐都县出土东汉晚期《赵宽墓碑》,兼具书法艺术和史料多重价值,它详细记述了墓主赵宽籍贯、家族世系及迁徙任职情况,为补正西汉以来赵充国家族世系和研究中古金城赵氏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在充分梳理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重新移录碑文并作校勘,对学界仍存争议的赵充国家族世系、立碑者是谁等问题作申论,并分析东汉中后期金城赵氏籍贯郡望形成与其家族文化内涵转变问题。有关金城赵氏起源与籍贯郡望成立,虽然能追溯至西汉赵充国屯田湟中、迁徙令居,但墓主赵宽才是真正促成赵氏脱离天水故地而著籍金城的关键人物,他在流亡关中冯翊时修习儒家经典,从而实现家族"由武入文"历史转折,为此后金城赵氏发展奠定基础。

  • 标签: 东汉中后期 《赵宽墓碑》 金城赵氏 家族起源 籍贯郡望 文化特质
  • 简介:目前,殷墟文化分期有三种体系:邹衡先生的四期七组说、安阳队原四期七段说、安阳队新洹北与殷墟两大期六小期说。安阳队将洹北与殷墟区分开来,是基于考古上洹北与小屯文化面貌的较大差异,但殷墟之命名有其文献背景,洹北能否脱离殷墟也要视此背景而定。本文将殷墟文化分为洹北期和大司空期两个阶段。对于洹北与小屯的关系,本文认为有必要立足于小屯早期遗存,探讨这类遗存与武丁迁都的关系,小屯早期遗存很可能是武丁经营小屯的直接证据。对于洹北与王陵区的关系,本文赞同安阳队最近发表的关于王陵区始建年代的论断,只是从王陵区的布局加以印证。另外,本文还讨论东部王陵区中的大墓墓主人的身份,他们应该是与商王关系密切的一部分身份特殊的王室贵族,如武官大墓可能是孝己之墓,HPKM1400可能是廪辛之墓。

  • 标签: 殷墟文化 洹北商城 小屯 武丁 王陵区
  • 简介:考古发掘的传统运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田野考古的发展趋势和新规程的要求了。它存在的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田野考古的发展,影响了科学发掘的水平与质量,必须重新确定科学发掘的衡量标准,采取强有力的对策和措施,确保科学发掘的正确方向,促进考古理念的转变和田野考古学的发展,把科学发掘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为现场文物保护和后续研究提供全面有效的系统资料信息.

  • 标签: 田野考古 科学发掘 衡量标准 对策和措施
  • 简介:根据湖北九连墩楚墓M1∶728木弩漆画所绘内容,结合历史文献进行考释,可将木弩漆画分别定名为《后宫娱乐图》和《国子习业图》。前者以"连环画"的形式再现了后宫生活和娱乐的场景,后者以"通景画"的形式再现了贵族子弟学习驭车、弋射以及礼仪的场景,为我们研究先秦时期上层贵族生活和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 标签: 九连墩楚墓 M1 木弩漆画 贵族生活
  • 简介:殷墟王陵区共发掘十余座带墓道的大型墓葬,其腰坑的底部距地表的深度普遍在11~14米,远远超过同时期商代水井的地下潜水线,可证在王陵区商人营建大型墓葬时,墓穴(尤其腰坑)的深度均应穿透地下水,达到"下及黄泉"的效果。本文认为,这正是商代社会中"黄泉观念"的体现,商墓底部的腰坑就是死者灵魂通往黄泉路的入口,腰坑中的殉狗就是通往黄泉路上的引领者。

  • 标签: 殷墟 商代墓葬 腰坑 黄泉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