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世纪五六十代,中共福建省委发出“‘开发山区经济、推动山区社会主义建设.解决沿海人多地少,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并适应今后斗争形势需要’”的号召,按照“由沿海向山区移民”的计划,经当地党政组织发动.闽南晋江地区(今泉州市)一些区县农村的部分人口迁徙到三明地区(今三明市)清流农村定居,他们以“志愿劳动者”的身份或“参加山区开发建设”等名义,历经报名、审定等程序,然后按照户籍管理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离开故土家园.移民到清流来支援山区的经济建设。

  • 标签: 山区移民 清流 沿海 60年代 20世纪 山区经济
  • 简介:舞厅业是老上海最重的娱乐商业之一,而提供有偿伴舞的舞女则是该业的聚焦。1843上海开埠以后,欧风美雨吹拂而来,定居租界的西人为了延续其在西方的生活方式,在闲暇时亦举办各种名目的舞会,交际舞便显身其间。1927以后,它不再是囿于一角的“西技”,而是一种广泛面向上海中上层市民的娱乐行业——与原有的烟馆、茶馆、赌场、戏院等并列。老上海的华籍舞女从产生、发展到最后消亡,前后历经约30的时间,它和西方文化的浸润、中国国家的社会政治命运,以及上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上海 华裔舞女 舞厅业
  • 简介:<正>最近,我和辛亥纪念馆的叶先培应武汉市武昌区有关方面之邀,为武昌旧城改造撰写了一篇调研报告,希望抛砖引玉、集思广益、在保护与发展这一对矛盾中寻求最佳平衡点,既不让老城失去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能吸取到社会资源来改善旧城落后的生存状态。规划旧城改造确实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追根溯源我的精神动力来自于我的家族与武昌特殊的历史渊源。与我们家族有血缘亲属关系的

  • 标签: 武昌城 旧城改造 亲属关系 武汉市武昌区 生存状态 代化
  • 简介:许多研究者怀疑,朝鲜战争的爆发,原本就是一个陷阱。是斯大林故意制造出来,迫使中国人彻底破灭对美国幻想,并造成中美对抗的一着险棋。斯大林自己在19508月25日给捷克总统的电报,似乎也很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不论斯大林是否确有如此计谋,中国出兵朝鲜之举确实导致了中美隔绝20这样一种历史后果。

  • 标签: 朝鲜战争 中国人 50年代 出兵 1950年 斯大林
  • 简介:在同时代人的记述中,1920的上海究竟是如何形象?由于当时的上海已成为远东第一国际都会,对她的描述可谓不计其数,所持角度也多种多样,作者的身份更是五花八门。1920日本人游记中对上海的描述,堪称视野独到,别具一格,栩栩如生。游记作者笔下的上海城市印象,既有众所周知的繁华景象,也有半殖民社会生活的黑暗一幕,以及日本人在这座城市中的活动场景。此外,1920是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的时代,而上海是反帝爱国运动的中心,于是游记中也留下了对民族主义运动现场的生动描述。

  • 标签: 日本人游记 魔都 上海印象
  • 简介:18,山东绅民的抗粮行为常被清廷认为缘自其"民情"兼具"刚狠"和"晓文"的特质,而较少与官府失当联系在一起。嘉道年间,随着州县官吏在田赋征收中盘剥程度的加重,山东绅民时常通过京控渠道进行抗议。但因清廷的整饬始终不见成效,绅民对官府的仇怨持续发酵。至咸丰年间,在州县官因税收压力倍增而继续加重对乡村的盘剥,又未能有效掌控团练的情况下,"恨官久矣"的山东绅民遂借团练之力,频繁而激烈地反抗州县的田赋征收。耐人寻味的是,正是官方自身相信,"吏道之堕"实为团练抗粮的根源,绅民的责任反而获得理解和宽容,提示出当时的吏治危机已相当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山东绅民抗粮动因从"民情"向"恨官"的转变既折射出清王朝自18末开始日渐凸显的吏治危机与官民对立,也预示着晚清以降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种种冲突。

  • 标签: 嘉道年间 田赋征收 乾隆时期 吏道 绅衿 藩臬
  • 简介:6拜占廷帝国在东部边境大规模修建军事要塞,构筑了一道坚实的边防线,达拉(Dara)要塞是其中重要一环。本文试以达拉要塞为对象,以相关史料及考古报告为依据,从选址、规模、城防设施和水利建设等方面考察拉要塞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拜占廷帝国东部边境要塞在对稳固拜占廷边防、遏制波斯扩张、实现拜占廷帝国战略等方面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 标签: 拜占廷 达拉要塞 查士丁尼 阿纳斯塔修斯
  • 简介:英国的殖民征服与统治剥夺了澳大利亚土著应有的公民权地位,使得“第一民族”长期处在一个备受欺凌的社会境地。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土著争取自身权益尤其是公民权的运动也从未止歇过,并从1920起进入一个有组织领导的阶段。在近半个世纪中,土著争取公民权运动不仅不断走向深入,而且其目标也越来越清晰,并在1967迎来了一次决定其公民身份的全民公决。土著争取自身权益的运动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成果,除土著群体自身努力与斗争之外,非土著社会有识之士的呼吁与支持可谓弥足珍贵,当然与“白澳政策”的日渐褪色也存在重要关联。

  • 标签: 澳大利亚 土著 全民公决 公民权
  • 简介:司法权限方面的争议在界定清朝(1636-1912)诸帝与其蒙古臣民关系的实质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满蒙在法制上的互动可追溯至清朝建立前。那时,对于自己不满意的法律内容,蒙古人经常向满洲统治者求助。以汉名理藩院而广为人知的蒙古衙门的建立,可视为处理刚归顺的蒙古人信息的一种尝试。蒙古当局被赋予有限的司法权力,或者说在其职责范围内,理藩院被迫面对诉讼者试图与当局角力的困境,在形塑理藩院的职责范围上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认为:通过审视理藩院在法律方面的权限,我们可以看到原本多元的法律秩序向更一致、更稳定的方向发展着,并呈现出一种把蒙古人纳入中华法制的趋势。

  • 标签: 法律政策 蒙古人 司法领域 国家权力 清朝 18世纪
  • 简介:地理大发现催生了人类社会关于海洋法律地位的争论。17初,英、荷等新兴欧洲列强挑战葡萄牙、西班牙对全球海洋的垄断地位。荷兰法学家雨果·格老秀斯顺应时代潮流,从法理角度驳斥西、葡两国的海洋主权论。他的《海洋自由论》系统论证了各国拥有自由进行海上航行和海外贸易的天赋权利;威廉·威尔伍德等同时代法学家则大力伸张各国的近海渔场管辖权。这场争论凸显了欧洲各国在海洋方面对“含括性”权利和“排他性”权利的双向追求,并为此后“公海自由”和“领海主权”这对相辅相成的理念之不断成熟奠定了良好的起点。

  • 标签: 格老秀斯 《海洋自由论》 海洋法律地位 海洋主权论 海洋自由论 公海自由
  • 简介:古贝维尔老爷1549-1562的日记,向我们真实地展现了游戏在中世纪晚期法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当时无论是节庆游戏还是日常游戏,都具有重要的民间公共宗教仪式的功能,有着明显的开放性和广泛的参与性,并因此起到重温、确认和更新群体认同的作用。这些游戏也表明,当时人们并没有现代的身体和空间私密观念,休闲、信仰等诸多方面也还没有明确的界限。尽管贵族和教士阶层具有某种特殊性,但总体上说,当时的日常生活并非巴赫金所说的“两种生活”的截然对立。事实上,无论男女老少,所有阶层的人都生活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里,并共享同一种文化,包括生活方式、信仰、观念等。然而,从游戏中也可以看出法国的近代化进程正在发生,社群内部不同阶层的成员之间正在发生文化上的裂变,游戏正日趋世俗化,而群体认同的扩大化则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形成。

  • 标签: 吉尔·德·古贝维尔 庄园主 游戏仪式 社群认同 巴赫金 狂欢化理论
  • 简介:《江淮文史》期刊创刊于1993,如今已20。经过几届文史委领导和征稿编辑人员的不懈努力,此刊已经从一株幼苗长大成材,跻身挺立于繁茂如林的期刊方阵之中。2011改版以后,页面开阔,装帧精湛,内容充实,图文并茂,以新的风貌出现在读者面前。20来,《江淮文史》共出刊108期,刊出字数约1600万,较好地发挥了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积极作用,曾经多次获得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和安徽省优秀期刊称号。

  • 标签: 《江淮文史》 创刊20周年 期刊方阵 优秀期刊 编辑人员 图文并茂
  • 简介:清华简《系》为探讨战国早期的古史提供了新材料,然而因史文阙佚,许多问题并不容易解决,需要结合相关材料,进行综合研究。本文根据清华简《系》与履羌钟铭文讨论了楚简王、楚声王的在位年代,得出了不同于古籍记载的结论,认为楚简王年代应该延长三,楚声王在位只有四而非六。本文还讨论了新蔡葛陵楚简中的“大莫敖阳为、晋师战于长城”之事的年代问题。

  • 标签: 清华简 系年 葛陵简 ■羌钟
  • 简介:【本刊】2012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评选结果揭晓,由央义史研究馆和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共同主办的《世纪》杂志荣获2012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称号、这是《世纪》第二次获此荣誉称号.据悉,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评选工作从2012lO月开始启动.经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评审委员会评选,共计445家期刊人选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 标签: 《世纪》 2012年 华东地区 优秀期刊称号 编辑部
  • 简介:伯良先生最初可算是我的不见面的老师。因为我作为一名工人业余作者,最早最多是发表在当时的《工人生活报》(后改称《浙江工人报》)上的。从19523月22日发表第一篇稿子,到19552月10日发表第一篇属于儿童文学的短篇小说《我要在夜间得到安宁》,都是这块园地里园丁们扶助下出土的。

  • 标签: 记忆 工人报 短篇小说 儿童文学 生活报 作者
  • 简介:19377月7日,我正好到北平投考北京大学,亲耳听到日军点燃的侵华炮声,但并未意识到它会产生怎样的重大影响,仍然怀着读书牧国的愿望,转赴武汉投考武汉大学(因形势紧张北大停止招生)。那时的武汉,抗日声浪逐日高涨,抗日救亡的各种活动不时出现在街头。由于武汉大学高考发榜久拖不决,

  • 标签: 武汉大学 情书 革命 抗日救亡 1937年 北京大学
  • 简介:唐树备,1931生,上海市人。早年从事新闻工作。1971后,历任外交部领事司处长,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领事部主任,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总领事,中国驻美大使馆公使、临时代办。1988任外交部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1989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1991兼任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八届政协全国委员会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九届政协全国委员会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被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曾亲历“九二共识”达成、“汪辜会谈”、“唐焦会谈”、“汪辜会晤”等两岸关系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整个2090大陆与台湾的曲折关系。

  • 标签: 汪辜会谈 唐树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 外交部领事司
  • 简介:关于“瓜菜”一词,现在常见的解释是:“三困难时期,粮食不够吃,人们的生活遵循‘低标准,瓜菜’的口号,以瓜菜代替口粮度日。”1992大连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新词语大辞典》中,更把“瓜菜”释义为“困难时期人们以瓜菜代替粮食渡过饥荒的方法”,这都是不对的。

  • 标签: 瓜菜 正解 困难时期 出版社 新词语 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