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抗战时期的桂林“文化城”气象万千、文人云集,独特的城市景观使文人产生深刻的精神映像,特殊的政治、地理、文化等历史条件造就桂林“文化城”蓬勃多元的文学生态,“文化城”中的作家群落具有强大的精神合力,文学生产呈现出丰富的关学蕴含。桂林“文化城”的政治、文化和文学生态的内在关联留给后人很多回味与思考。

  • 标签: 桂林 文化城 文人映像 文学生态
  • 简介:福建客家人主要分布在长汀、宁化、清流、明溪、长汀、连城、上杭、永定、武平等11个纯客家县和沙县、永安、梅列、三元、新罗等13个非纯客家县。历史上,客家人生态文化积淀深厚。迄今,对客家生态文化的探讨,多是从风水的视角进行理论解读,也有个别学者从闽西土楼民居的视角分析民间建筑艺术与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笔者曾面向三明客家地区,以文献史料为事实依据,从生态环境建设实践维度的三个方面,对历史上三明客家生态文化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笔者拙文虽是迄今惟有的立足客家文献资料,从历史上客家生态环境建设实践维度,对客家生态文化问题进行探讨的文章,但是所作的探讨局限于三明客家地区,材料占有也不尽充分,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无论是深度、广度方面均有欠缺,而且伴随着研究的深入,笔者意识到,拙文中所使用的“生态环境建设”一词概念上不够准确。笔者认为概念使用上,以“生态与环境建设”一词代替“生态环境建设”一词较切。拙文即是笔者对历史上福建客家地区生态与环境建设问题再审视的结果。

  • 标签: 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文化 客家人 历史 福建 设问
  • 简介:中国古典音乐批评较早寓有"生态美学"视角,它体现在古人品音论乐时有着持续而强烈的生态关怀,从"大生态"和谐的视角来思考和把握音乐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人生生态及音乐自身的关系,较早奠定了"声和—心和—人和—政和—神和"这一"大生态"视野的"和美全美"观念。它为当下解决生态内部出现的种种失衡提供了整体思维方式与和谐全美理念。

  • 标签: 音乐批评 古典美学 生态和美观 当代意义
  • 简介:《诗经》采用了赋、比、兴的方式将周人的喜怒哀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常常借助于对景物的陈述、比拟、因物取情、托物言志达到生态美学所追求的和谐与共生的古典生态审美的极致。

  • 标签: 《诗经》 生态审美 赋比兴
  • 简介:青藏铁路从建设施工到运营管理所采取的一系列环保措施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有益尝试。以生态文化引领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制度创新保障可持续发展之路;以科技创新主导可持续发展之路;以"特色旅游"推动可持续发展之路都是全面实施绿色天路工程,建设世界一流高原生态环保铁路的有效途径。

  • 标签: 青藏铁路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客家文化是一个涵盖中华民族传统哲学、民俗、建筑、宗教、艺术等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以其民风民俗的古朴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活化石”,因而客家研究也得到了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文学、语言学、美学、建筑学、地理学等诸多学科的青睐。本书著者房学嘉先生,一直从事客家历史文化研究,或考察乡土生态环境,或拜访耆老记录民间掌故,旨在探讨客家传统社会结构与原动力。考察视野以粤东客家地区为主,研究方法则是坚持历史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此前出版的房先生的每一部著作都是他田野经验的缩影,本著也不例外。他的研究旨趣由客家源流一类大问题,转到经济、生态、宗族、宗教、民间信仰、妇女生活、建筑文化等具体问题,本著是其长期研究轨迹的展示,也是其长期研究成果的结晶。历史人类学的方法在本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以下就本书各个部分展开讨论。

  • 标签: 历史人类学 粤东客家 生态环境 民俗研究 历史文化研究 民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