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2001年10月间,参加龙岩市第一期续志业务培训班归来之后,又阅读了《福建史志》第5期《龙岩地区首届新编志书整体质量评析》一文,心里美滋滋的,漾起淡淡幽香。

  • 标签: 中国 福建 地方志 编纂工作 业务培训
  • 简介:什么是人生感悟?这是一个可能有很多种答案的问题。我想,它应该是对人生历程的一种深刻理解,它应该是对未来人生的一种有益启迪。在思想的夜空里,感悟是一颗倏然滑过天际的火流星,动人心魄,而又让人长

  • 标签: 人生感悟 分享人生
  • 简介:相信很多文博工作者最常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去到每一个地方都要逛逛当地的博物馆。在看了许多不同类型、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博物馆之后,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思考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博物馆才是观众最喜欢的博物馆?是热闹的、安静的、神秘的还是开放的?是以看实物为主的还是以互动游戏为主的?也许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 标签: 博物馆 感悟 互动游戏 工作者 观众
  • 简介:当前,人与自然的矛盾、发展与环境的对立,城市与乡村的反差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漳州市将城市发展规划定位在“田园都市,生态之城”。这个规划因其创新性与挑战性而备受关注,因其独特性和个性化而独树一帜,因其初见成效而令人寄予更大的期望。

  • 标签: 都市 田园 生态 城市发展规划 感悟 人与自然
  • 简介:自主感悟是指自己对某一语言材料的模糊的整体性感触、领悟,是用心去思考内涵,用情感咀嚼韵味,用智慧感悟其中的表达方法、技巧、规律。这种感悟是一个情理交融的过程,是感悟体验与理性顿悟的整合,是具体与抽象相互作用的深层积淀。感和悟血肉相通,水乳交融。我们教师应把握学生的自得自悟,不必要求一步到位,不必步调一致,不必结论一致,而是重在引导学生感悟的指向——隐藏于语文材料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 标签: 感悟教学 小学语文 引导学生 语言材料 表达方法 情理交融
  • 简介:自治区税务部门历来重视编史修志工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新编地方志工作刚刚起步之时,自治区税务局就组织编纂了120万字的《宁夏工商税收史长编》,并于1994年正式出版发行。2002年初,100万字的续修《宁夏工商税收史长编》又出版问世。这两部著述出版以后,自治区

  • 标签: 《宁夏税务志》 地方志 篇目设置 文献资料
  • 简介:“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这是高君宇逝世后,石评梅在其墓碑上留下的一句话,言语间充满了真情,充满了无奈。

  • 标签: 石评梅 高君宇 生平 人格精神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因潜心阅读书本和社会而写成《资本论》,徐霞客因熟读名山大川而留下名著《徐霞客游记》,司马迁因熟读历史而成就千古绝唱《史记》,蒲松龄因熟读人间冷暖,而留下传世佳作《聊斋志异》,巴尔扎克因熟读世间沧桑而写下鸿篇巨制《人间喜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的一生就是阅读的一生。让我们去认真阅读,悉心感悟,成就佳作,辉煌人生吧。

  • 标签: 出乎其外 鲜活灵动 书本 善待他人 导航标 大阅读
  • 简介:对中国传统诗学中感悟这一文化资源的发掘、清理,是我近期在有关中国诗学的研究中思考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除先后多次在一些学术场合谈过我的看法外,还于2002年发表过《中国诗学的文化特质和基本形态》一文,对其意义作过一些初步的说明。近期撰写的《感悟通论》,原是我所撰著的《中国现代学术通论》中的一章,完成后未及发表,就在一些年轻的学者中传阅,他们中的几位并从各自的角度写成论文,尝试对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由于各人不同的知识背景,对问题的认识也各有其独到之处。这里将它们集中刊出,目的在于能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借以促进中国传统诗学的现代转化事业。

  • 标签: 文化特质 中国传统诗学 存在论基础 中国文化发展 中国现代学术 现代性转型
  • 简介:2016年1月15日,由梅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梅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联合主办的"感悟历史传承文化一一郭横远谢映明李锦让文房藏品作品展"在中国客家博物馆展出,市县区文广新局的领导和各单位代表以及文博学会的会员共100多人出席了展览开幕式。本次展览共展出文房清供和书画作品一百多件,包括梅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副会长郭横远先生、谢映明先生收藏的文房雅玩,以及文博学会常务理事李锦让先生创作的书画作品,旨在让观者直观地了解、认知文房艺术品,并从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展览时间持续至2月28日。

  • 标签: 博物馆学会 展览时间 传承文化 历史 感悟 客家
  • 简介:对中国传统诗学中感悟这一文化资源的发掘、清理,是我近期在有关中国诗学的研究中思考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除先后多次在一些学术场合谈过我的看法外,还于2002年发表过《中国诗学的文化特质和基本形态》一文,对其意义作过一些初步的说明。近期撰写的《感悟通论》,原是我所撰著的《中国现代学术通论》中的一章,完成后未及发表,就在一些年轻的学者中传阅,他们中的几位并从各自的角度写成论文,尝试对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由于各人不同的知识背景,对问题的认识也各有其独到之处。这里将它们集中刊出,目的在于能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借以促进中国传统诗学的现代转化事业。

  • 标签: 中国传统诗学 一个问题 中国现代学术 文本形态 九锡 文化特质
  • 简介:你是否喜欢这样的场景:闲坐水边,耳边是轻轻流过的溪水的声音,是小鸟在枝头清脆婉转的鸣叫,静下心来,还可以听到微风拂过树梢的话语、落叶着地时微微的叹息……走进自然,让一片树叶、一块石头、一滴露珠、一片云彩,投入你的心田,带给你和谐的美感,让最动人的风景幻化成最美丽的心情,升华成最纯净的心灵。亲近自然,心底那些真实的东西缓缓流出,世俗的欲望在自然的轻快明亮中渐渐隐匿,情感慢慢浸染上沉静与平和。感悟自然,倾听天籁,陶醉山水,我们触摸到一个真实而有灵性的世界,由此可能开启理性的思考,悟出人生的真谛,发现生命的本质。自然给我们智慧,这智慧让我们的笔下流淌着诗意的哲理。

  • 标签: 感悟自然 梨花 景物 百合 理趣 水廓
  • 简介:由于对封曙光为人处世的欣赏,对他绘画艺术的钟情,总想为其写点什么。但对绘画这门艺术,我是个地道的门外汉、局外人。虽说书画同源,但毕竟隔行如隔山,对画家说长道短,未免太牵强了些,有点班门弄斧。但局外人,说局外话,站在局外人的视角看问题,会少许多文字游戏、条条框框,看起来就直接多了,于是就有了“寄情山水、感悟人生”这篇短文。我认为,要读懂封曙光的画,首先应该读懂封曙光这个人。封曙光1957年10月生于河北平山,1960年随家人迁居河南,1988年由部队转业入郑州画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郑州画院副院长,河南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副主任,郑州升达艺

  • 标签: 寄情山水 山水画家 中国山水画 曙光 绘画艺术 河南省
  • 简介:在书画界,我一直敬仰马万里先生,不仅因为马老在中国书画界的卓著成就及显赫声望,更在于其不随俗流的人格特征与思想境界。2012年9月,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美丽广西书画集》,我荣幸与马老的作品一同入选。同年10月,我受聘于广西文史研究馆,据说马老生前亦是该馆前辈。可见,我虽未与马先生谋面,想来却也是有缘的。马万里先生的艺术人生令人仰止。其出生儒医名门,自幼聪慧,痴心笔墨,情结书画篆刻,早年便师从江南大儒、前清翰林院编修钱名山。十七岁时考入南京美术专科学校,1924年以“一马当先”的优异成绩留校任教,次年春即在南京举办个人画展。后移居上海,与钱瘦铁、柳子谷等创办蜜蜂画社。

  • 标签: 书画作品 艺术人生 万里 笔墨 广西文史研究馆 美术出版社
  • 简介:一、心语2010年是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劫掠焚毁圆明园150周年,是中国近代史开端170周年(即英国侵略者以罪恶的鸦片挑起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也是林则徐诞辰225周年。

  • 标签: 中国近代史 林则徐 诞辰 爱国情 出版 图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