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战略思想史是一门年轻的现代学科。战略探究是自古至今所有国家的国务家和战略家的永恒使命,也是政治学家和战略学家的经久主业,但人们对于战略理论的梳理,或战略思想史及其演进的系统考察,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相对于战略研究具有的当下的社会性、丰富性和多样性,战略思想史这个"行业"却既不时髦也不繁荣,"从业"人员只能依照其个人兴趣和一定意义上的学术自觉或使命感而勉力前行。

  • 标签: 学术界 战争与和平 中译本 军事思想史 出版社
  • 简介:西方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活动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涉及近代中国教育、近代中国印刷出版和近代中国西医学发展等多个方面。文章选择西方传教士在近代中国从事西学科技翻译活动的一个方面,重点考察英、美来华传教士进行的西学科技书籍翻译,分析西方传教士在华进行的西学科技翻译,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翻译和翻译人才的培养,对中国近代科学体系建立和发展,中国近代化探索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传教士 近代中国 科技翻译 翻译教育
  • 简介:信息这一概念进入中古史研究的渠道,应该是近些年的事,虽然名称较新,但实际涉及诸多基础性的研究,为研究者广泛关注。唐代的信息研究比较有基础,开始也较早,总结起来,有两方面的特色最值得注意。第一个方面就是信息研究围绕对文书体式形态的认识进行。文书是信息传递的载体、介质,在这方面,结合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认识文书的体式是第一步的。

  • 标签: 信息传递 信息研究 敦煌吐鲁番文书 介质 唐代 展望
  • 简介:方志学学科建设是地方志事业繁荣和发展的基石。加强方志学学科建设是方志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在历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上都加以强调,并将其列入发展规划中。方志界同仁和专家学者在方志学学科建设理论探索方面成绩突出,但作为专门学问成为独立的方志学学科仍处于理论研究层面,关键是研究成果和研究人才匮乏制约着进一步发展。

  • 标签: 方志学 学科建设 顶层设计
  • 简介:城市人文遗产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但是,在当代城市的营建实践中如何保护城市人文遗产并发挥其作用,依然存在着诸多难题。现有实践业已表明,这项工作并非一个学科所能完成,而需历史、建筑和规划等多个学科的对话交流。这项工作也并非一个部门所能完成,而需政府、学界和企业等多个部门的沟通合作。同时,这项工作也是当前世界各国城市建设中共同面临的课题,存在着跨国对话的需要和可能。

  • 标签: 城市发展 人文遗产 学科背景 研讨会综述 国际学术 保护
  • 简介:近一二十年来,随着国内外藏学界交往的不断扩大,中国学界对西方藏学的有关机构、学人、著述、学术传统及其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关系,也有越来越多的反思与探索。目前已有的学术动态分析,对近年来国外藏学发展中的区域化和多学科发展趋势关注度尚显不足。文章就海外藏学的多元化发展,尤其是对"藏边研究"呈现出的新动态、新取向进行了梳理分析。

  • 标签: 西方藏学 区域化 多学科化 动态
  • 简介:随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民族学与人类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特别是2016年5月习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民族学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从体现继承性与民族性、原创性与时代性以及系统性与专业性等三个方面指出了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应具备的特色和发展方向。本文就民族学与人类学自身的学科特色,从这三个方面对新时代下我国的民族学与人类学学科建设作几点思考。

  • 标签: 新时代 民族学与人类学 学科建设
  • 简介:李亦园先生作为国际知名人类学家,其学术生命史脉络具有典型意义。李亦园先生的学术生命史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作为全观人类学"他者"到"我者"的研究;作为大众人类学"深入"到"浅出"的研究;作为情怀人类学的"学术研究"到"社会关照";作为理论人类学的"专业"到"交叉"。李亦园先生个人的学术成长路径,亦是人类学学科的初衷和学科继续发展的基底。

  • 标签: 李亦园 人类学 学术生命史
  • 简介:2018年7月18日,应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的邀请,吴维海执行院长参加了在怀柔科学城组织的规划评估。据悉,吴维海曾对中关村进行过“中关村建设十年战略评估”,参加过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评估、深圳市长安汽车85亿元重大投资评估等重大政府和园区建设项目。

  • 标签: 科学城 全生命周期 怀柔 城市规划 开放共享 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