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十六国胡人政权的根本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胡人统治者在统治民族本身不够成熟和强大的情况下,普遍实行民族本位、民族压迫和民族防范政策,既埋下了统治力量先天不足的隐患,又加重了民族隔阂,激化了民族矛盾;二是各政权普遍存在内乱不断的现象,导致自相残杀、自取灭亡和外敌乘虚而入的惨重恶果;三是统治者普遍在政治、生活上极度腐败,重用奸臣,沉迷享乐,不恤民力,穷奢极欲,导致民不聊生,民怨沸腾,激化了社会矛盾,动摇了统治基础。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大大削弱了十六国胡人政权自身实力,制约了政权发展壮大,导致了政权的迅速崩溃和灭亡。十六国胡人政权现象具有深刻的历史启示意义。

  • 标签: 十六国 胡人政权 速亡
  • 简介:本文研究唐人亲自执笔为其妻或妾撰写的墓志。妻的提法偶亦见於托人撰写的墓志中,多数情况下则是夫君指称的专利。妾的说法则不见於墓志的正式表达中,是从妻的提法延伸出来的。

  • 标签: 墓志 唐代 撰写 提法 亡妻 亡妾
  • 简介:后,清人首论明“不于崇祯”而“实于神宗”。今人具体论证,一说万历十五年为明之始,一说万历十三年至二十年为明的“关键时期”。本文详论神宗“播乱机”,自万历十一年至二十五年陷入全面危机,但未必亡国。神宗之后,又历(泰昌)天启、崇祯二朝,尚有24年补救机会,以举措失当而成溃烂之势。故明之,天启、崇祯不能辞其咎

  • 标签: 明朝 灭亡 神宗 崇祯
  • 简介:《孟子·离娄下》说:“王者之迹熄而《诗》,《诗》然后《春秋》作。”这话虽是指孔子《春秋》取《诗》的褒贬之义,但后世皆借其说,指春秋之后《诗》之正声衰亡。现代学者一般也藉以说明自三百篇结集至戏国中业楚辞出现的将近三百年间,

  • 标签: 春秋后期 “《诗》亡” 诗歌 历史考证
  • 简介:尔苏人的族属问题至今看法不统一。族群内部分人认为是藏族的一支;部分人认为是普米族的一支。笔者经实地考察后认为:尔苏人应为藏族的一个支系。尔苏人的宗教信仰是“苯教”,其祭师称为“沙巴”,这种祭师使用一种古朴的图形文字,学界称这种文字为“尔苏沙巴文”。这种图形文字流传于四川省的甘洛、木里、石棉、九龙等县尔苏人地区。经考察甘洛县已无人能识读这种文字及其文献,在甘洛尔苏沙巴文的失传已成定局。

  • 标签: 沙巴 图形文字 尔苏人 族属问题 宗教信仰 普米族
  • 简介:记载三国历史的书籍有很多,它们中的大部分今天已经散佚。本文将这些散佚的史书称为“三国佚史”。它们在南北朝流传较广,还被裴松之抄入《三国志注》。到了唐代,随着《三国志》与《三国志注》的流传,三国佚史不再为世人所重。唐中後期的动荡使三国佚史开始散。它们中的绝大部分散於唐宋之际,到宋初仅剩几部残卷。北宋灭亡後,只有《九州春秋》的残帙存世。宋元之际,《九州春秋》散佚,三国佚史至此全部散。三国佚史的内容大多保存在《三国志注》中。三国佚史的散佚,也是它们逐渐被《三国志注》取代的过程。

  • 标签: 三国 史书 散佚 《太平御览》 《三国志注》
  • 简介:在北极圈内,北极熊素有“北极圈之王”之称,几乎没有天敌。在许多人眼里,数百公斤重的北极熊称得上是庞然大物,要将这家伙捕到手实非易事。但这庞然大物也有软肋,那就是嗜血如命。爱斯基摩人利用它贪吃海豹血的习性,制作了暗藏杀机的特殊“冰棍”:将一把锋利的匕首浸在海豹血中冷冻,然后把它放在雪原上。

  • 标签: 北极熊 爱斯基摩人 北极圈 海豹
  • 简介:<正>""字甲骨文中已见,关于其词性,各家一致肯定的是用为否定动词。如管燮初谓"叙述征伐、田猎及日常生活的动词大部分是外动词,如正、伐、敦、逐、获、擒、令、乎、又(有)、";[1]陈梦家谓"‘’义为‘无’或‘没有’,乃是动词";[2]张玉金在《甲骨文语法学》中将""与"出、在、有、丧、死"等一起列入了"存现消失动词"下;[3]沈培说"现在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卜辞中有的‘’已通用为副词‘毋’。这样,像‘多祖害我’的句子结构就应当是……动宾结构‘害我’作动词‘’的宾语"。[4]。

  • 标签: 周金文 陈梦家 张玉金 否定副词 动宾结构 指代词
  • 简介:<正>首先说"文隐言"的"言。"对照简文,"言"字下部似缺,而且比简文其它释"言"之字多一小横,故李学勤释作"意";~①朱渊清、廖名春释作"音。"~②但我认为字仍当从马承源释作"言。"~③简文下部虽残,但对照其它释"言"之字,长度已够。至于多一小横的问题,对照郭店简,知"言"有两种写法,或有横,或无横,且一篇简文也有两种写法,如《成之闻之》。而且就先秦文献来看,没有将"文"和"意"、"音"联系起来的,倒有许多将"文"和"言"联系起来的例证,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孔子语:"《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晋为伯,

  • 标签: 隐言 简文 《诗论》 小横 言以足志 文以足言
  • 简介:本文以唐玄宗贞顺皇后敬陵陪葬宫人柳氏墓志为中心,首先界定了唐代宫人的概念;其次释读了柳氏墓志的内容,就柳氏的品阶、出身、享年和陪葬时间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再次,借助存世的唐代令文,对宫人的丧葬管理与陪葬制度进行了梳理与探讨。

  • 标签: 品阶 人柳 发微 宫官 《唐六典》 鸿胪寺
  • 简介:本文通过对《辽录》与《辽史·地理志》节镇(度)州不同记载的比较研究,指出造成记载差异的原因有二:一是两书史源不同;二是两书记录的是辽代不同时期节镇(度)州的设置状况。《辽录》由原辽朝进士史愿所作,反映了乾统中至天庆五年(1115)前节镇州的设置状况。《辽史·地理志》源于耶律俨《实录》和陈大任《辽史》,前者著录的是重熙中的节镇州,后者记载的是清宁七年(1061)以后的节镇州。

  • 标签: 地理志 辽志 《辽史》 耶律俨 乾统 辽代
  • 简介:本文对敦煌马圈湾出土编号分别为敦85、敦86和敦127的三枚汉简进行了新的考证。初步认为简文所反映的史事很可能与始建国二年车师贵族狐兰支降匈奴和戊己校尉史陈良反叛等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有关,而不是天凤三年王莽征伐西域战争中的一些细枝末节。

  • 标签: 敦煌汉简 西域史 民族史
  • 简介:今年中秋节,是著名因明学家、诗人、书法家虞愚先生诞生100周年纪念日。10月13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厦门市文联联合在厦门隆重集会纪念,同时举行《虞愚

  • 标签:
  • 简介:对《元典章》中“纳”一词,学界均认为即“圣行”,无异议,但对“做纳”的理解则产生分歧,有认为是按教规行事,有认为是“圣行拜”。实际上都不正确。据考证,“做纳”的本义是婉指“割礼”。

  • 标签: 速纳 木速蛮 蒙古习俗 伊斯兰教规
  • 简介:古人立庙,有似今天的修纪念堂。武侯初,所在即各求为立庙,巷祭野祀者,遍于各地。后主刘禅是信任武侯的,武侯在日,他深居宫中,过他的安乐生活,一事不管。武侯逝世,他似乎不再“阿斗”了,似乎认为请求立庙者,都是忠于武侯,不忠于他的。任何地方请立庙,都不准,在成都立庙更是不准。闹了将近30年,最后才准在武侯墓地所在的沔阳立庙。事见《襄阳记》:“亮初,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盲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于成都者,后主不从.步兵校

  • 标签: 武侯 惠陵 刘禅 诸葛武侯祠 应变将略 晋惠帝
  • 简介:燕只吉部是弘吉刺部的分支之一,元代汉文文献中又写作燕只吉台、燕只斤、燕只吉或晏只吉,在波斯语文献中拉施特写作额勒只斤,均是此部落的不同译名。帖家族的地位与声望虽远不及四杰家族,但在蒙元时代也具备一定的影响力。本文通过对波斯语文献《史集》与汉文文献的解读,考察燕只吉部帖家族在伊朗与汉地不同的政治命运与文化面貌。

  • 标签: 汉文文献 蒙元时期 史集 燕只吉台 合赞汗 波斯语
  • 简介:清末围绕立宪法、开国会而展开的“预备立宪”,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一场从帝制向宪政过渡的社会革命。同所有改革一样,它需要全社会付出时间和努力加以培育,方可使其逐渐臻于完善。但不管是各省的国会请愿运动还是作为预备国会资政院的开国会议案讨论,都在先进国家成功的示范和本国危亡的压力下获得空前的社会认同,将上自清廷权贵下至各省士民卷入其中,并使带有激进色彩的“开”论思潮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回顾资政院开国会案讨论过程乃至整个国会请愿运动,除了让人振奋于中国民众空前的权利诉求之外,也不难发现运动中激进思潮的愈演愈烈,进而表现出人们对国会制度的多重误读,并由此产生诸多负面的效果。

  • 标签: 激进思潮 资政院 速开国会运动 速开国会案
  • 简介:膝子京,名宗谅,子京为其字,河南洛阳人。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春,膝子京遭人诬告贬职岳州(巴陵郡)知军州事,翌年(1045年)重修岳阳楼,从此与范仲淹的传世名作《岳阳楼记》结下不解之缘.

  • 标签: 《岳阳楼记》 滕子京 中国 宋朝 生平事迹
  • 简介:旧历年年底,这是每个人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良好时机。但是,当我们泡好一杯香茶、备好纸笔,准备认真翻一翻陈年老账的时候,一种惶惑之感不禁油然而生———是的,我们可能已经忘记了自己在1999年到底干了些什么!这种遗忘,是我们的生活过于平庸的明证,也是时尚化的世界越来越感性、越来越缺乏内涵的必然结果。记得90年代初,王朔有一本小说叫《过罢瘾就死》。由此推想,“过罢瘾就忘”大概正是人们对文化快餐的普遍态度。大象噜嗡:生态文化勃兴的缩影1999年初,河南人遭遇的第一场温情和郑州动物园里的大象有关。一只名叫噜嗡的大象在和风湿病抗争了一个月之后告别尘世,终年25岁。河南媒体对噜嗡异乎寻常的关注及市民对这只巨型动物的关心,至今让人难以忘怀。这种关注和关心其实是生态文化在我国勃兴的一个最生动的缩影。由此我们不难联想到,青海藏羚羊的命运为什么在1999年引起人们广泛的忧虑,索南达杰、扎巴多杰这两位为羚羊而死的藏族干部,为什么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在北京这个中国文化的中心地带,今天有自然之友、绿家园、地球村等形形色色的民间环保组织。对于动物,他们共同的主张就是要求人放弃人类自我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将动物看作朋友,看作与人平等的生命...

  • 标签: 文化时尚 《快乐大本营》 《实话实说》 娱乐频道 《还珠格格》 生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