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明代黄册制度正式建立于洪武十四年(1381),其功能是多方面的。黄册制度既是明代的赋役之法.也是明代的户籍制度。但就其首要的最基本的功能来说,还是在赋役征调这一方面。所以明代黄册又称赋役黄册。明代的黄册详载人口和土地,即中国历代所谓版籍者也,民以此定其籍贯,官按此以为科差。其表现形式,

  • 标签: 明代 赋役 户籍制度 洪武
  • 简介:在清王朝统治中国的近三百年历史中,所谓“康乾盛世”已为世人所认同。在康熙和乾隆两位功业卓著的帝王之间.雍正王朝的时间仅有13年,不及前、后两朝的九分之一,但是雍正一系列行之久远的政策,为乾隆朝兴旺发达和清朝的长远统治创造了条件。“时势造英雄”,考察雍正的历史功过,必然要取决于他个人的因素和他所生活的时代。

  • 标签: 雍正皇帝 统治 康乾盛世 整顿吏治 乾隆朝 清王朝
  • 简介:自戴建国先生於1999年发表《天一合藏明钞本(官品令)考》一文,向学界宣布久已佚失的、囊括行用之宋令与不行之唐令的北宋天圣七年(1029)“奏上”的《天圣令》残本十卷现藏於浙江宁波天一阁以来,学界对於唐令的关注热情持续上升。

  • 标签: 赋役 《天圣令》 天一阁 北宋
  • 简介:宋明时期是左右江区域社会整合至帝国权力体系的重要历史阶段。在这一阶段,该地区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在事件的过程中,帝国与地方社会不同的政治势力围绕着具体的利益展开了博弈。博弈的过程不断改变着当地的社会结构,导致左右江地区土民所承担的赋役逐步从土司手中转移到王朝手中。这一历史过程为清代左右江地区的改土归流奠定了历史基础。

  • 标签: 宋明时期 广西左右江地区 赋役关系 社会变迁
  • 简介:两汉三国吴时期,以“算”为单位向15岁至免老年龄的成年男女徵发赋税和徭役。“算”不仅意味着有交纳赋税而且有服徭役的义务。“算赋”意为“以算课徵赋税”,而非单一税目。算赋不仅包括每年120钱的人头税,还包括吏俸、转输、缮兵等各种杂税。赋役场合的“事”为动词,意为“服事”。长沙吴简“口。事。”的“口”指户内家庭人口总数,“事”指有赋役义务的口数,包括7—14岁交纳口钱的口数和有“算”义务的口数,相当於後代的“课口”数;“算。事。”的“算”指有“算”义务的口数,“事”和天长汉简的“事算”一样,指实际服“算”的口数。“算”、“事”簿籍按月统计、制作。

  • 标签: 长沙简 天长汉简 算赋 赋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