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1 个结果
  • 简介:两千多年前,上座部佛教由印度向南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家,并大约在公元10世纪到11世纪期间,分别从泰国、缅甸传入我国的傣族地区,与傣族的原始宗教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傣族特色的文化。

  • 标签: 贝叶经 西双版纳州 南传上座部佛教 傣族 贝叶文化 大学出版社
  • 简介:2011年6月15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梵文写本研究论坛"。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地区以及德国莱比锡大学等的近3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郑堆副总干事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与会的12位学者作了发言,其中9位专家围绕着如何开展梵文写本研究提出了看法和意见。

  • 标签: 贝叶经 论坛 写本 梵文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正>IntroductionThepresentreportoverviewsfurtherfindingsfromthesetofmiscellaneoustextsinSaradapalm-leavesfromZhaluriphug.Thepalm-leafsetwasfirstreportedbyKanoKazuo(2008),whoutilizedninefoliosintwophotographicimages(SferraCat.MT42Ⅱ/Ⅰ&2)preservedattheIstitutoItalianoperI’AfricaeI’Oriente(IsIAO)inRomewiththehelpofFrancescoSferra.Wehaveknownonthebasisofcataloguedescriptionsthatthere

  • 标签: 贝叶经 民族图书馆 西藏 梵文 散叶 中国藏学
  • 简介:在西藏现有梵文写本中,保存有大量因明学方面的珍贵资料,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既有早期因明的经典原著,也有为数众多的中后期各种重要注疏,内容涵盖了因明学方方面面的各个领域。这些珍贵的因明资料有一部分流传到海外,极大地丰富了国际因明学研究的内容,为因明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在国内还保留着大量的重要因明写本,我国因明学界应该充分利用我们丰富的文献资料优势,加强对因明梵文写本的整理研究,为因明学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 标签: 因明 梵文写本 西藏贝叶经
  • 简介:虽然文学史著没有将橹先生列入'归来诗人',但是我觉得他可以作为'归来诗人'而存在。橹虽然不是以创作活跃于诗坛,但是他的诗歌研究与评论足以让他立足于诗坛。所谓'归来诗人',是指1980年前后中国诗坛上活跃着的一批老诗人,他们都曾驰名诗坛,后来在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被迫中断诗歌创作,直到新时期到来,才重返文坛,焕发出新的创作生命。这些诗人以艾青、邵燕祥、牛汉等人为代表。

  • 标签: 诗评家 诗歌创作 郭小川 诗歌研究 忆明珠 劳动改造
  • 简介:温台地相邻,尤其温岭与温州山相连,水相通,历史上曾有多次同辖。秦时同为闽中郡,汉时同归永宁县,晋时同属永嘉郡,解放以后两次归属温州地区。由于地理和行政归属的关系,温台两地经济往来密切,人事交结频繁。宋代永嘉学派脸物常往来于温台之间,台州名士对永嘉学派有较高的评价,有的还是这个学派继承者和传播者。

  • 标签: 叶适 台州市 中国 浙江 教育事业 文学遗产
  • 简介:恭绰是民国名人,学问好,官做得也大。先后在南京国民政府做过交通部长、铁道部长。恭绰官做得大,其中一个原因是他的社会活动能力特别强,用眼下时髦的话说是会公关。试举一例,即他到处认同乡。他祖籍广东番禹,生在北京。于是他碰到广东人认同乡,碰到北京人也认同乡。少年时代,其父在江西做官,他侍父左右,于是遇到江西人,他也认同乡,说自己自小在江西长大。所以受到萍乡人、与梁启超一起组织强学会的文廷式的赏识。碰到苏州人,他也能认同乡,套近乎。他说他的先祖就是宋代词人苏州石林,所以他与苏州人当然是同乡了。同浙江人,他也能认同乡。为什么?他在《先君仲鸾公家传》一开头写道:“先君讳佩,字云坡,号仲鸾,广东番禺人

  • 标签: 叶恭绰 认同 南京国民政府 社会活动能力 苏州人 宋代词人
  • 简介:舟同志(1916—1995)于“文革”前从西村铸管厂调来广州市化工局任副局长,那时我在局技术处工作。大家都知道他是“三八”式的老革命干部,在反地方主义运动中挨过整,从西区区委书记降级安排到此。由于他不分管技术。业务上很少接触,在会上或其它场合,见他和别的局领导不一样。他不摆领导架子,谨言慎行,遵纪守法,平易近人,从未见他对任何人或事发脾气。有一次,局派他带我去北京参观全国科技成果展览会。住在民族饭店,谈到延安的整风运动。因为他是从香港去延安参加工作的,被作为特嫌审查、批斗。我联想到在50年代的反地方主义运动中。他本是典型的南下干部,只因为原籍是广东而挨整,

  • 标签: 整风运动 地方主义 “文革” 区委书记 科技成果
  • 简介:历史是复杂的,朋党之争是残酷的,反映在泰宁北宋“飞龙状元”祖洽身上,更是衍变得扑朔迷离。评价历史人物应以其主流为要,或善或恶,或忠或奸,不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标签: 状元 历史人物 朋党之争 北宋
  • 简介:昌炽为晚清至民国间著名学者,其诗文集向来没有整理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点校本《昌炽诗集》,为诗的首次整理出版。但该整理本讹误、脱漏、增衍等错误均较多,几乎每页都有错误,至原文无法卒读。笔者从文字校勘、标点使用等方面指出整理本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更正,以期研究者能更好地利用诗。

  • 标签: 叶昌炽诗集 整理本 勘误
  • 简介:在北宋末南宋初,朝野公认最有才气者有二人,一个是汪藻,另一个就是梦得。汪、二人年龄相仿,汪小叶两岁;才华相当,汪藻以诗著称,他的七律《春日》家喻户晓,梦得以词名世,《全宋词》收录其词达百阕;经历相似,都担任过皇帝的大秘,翰林学士,笔杆子。不过,汪藻在北宋徽宗朝长期遭到压制,直到南宋高宗朝才升迁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不久又被同僚弹劾罢官,一直投闲置散。

  • 标签: 叶梦得 汪藻 投闲置散 南宋高宗 《全宋词》 北宋末
  • 简介:本文在前人考证《山海·东山》地理方位的基础上,修正了其中误考的部分,补释了部分山水。修正后的《东山》地域和战国时齐国盛期的疆域吻合。本文认为,如同《山海·山》其他各部分一样,《东山》和战国政治形势有关,其原始作者可能是齐国政府,《东山》4篇的地域划分与选择也和齐国的政治地理有关。

  • 标签: 山海经 东山经 齐国
  • 简介: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重新考证《山海.西山》部分内容的地理位置,还进一步解释了《山》作者的信息来源以及《山》作者选择这些地理实体记载的原因。《西次二》分为东西不相连两段,这两段和《西次四》、《西山》首篇刚好连为一个围绕关中平原的山环,正好是秦国的边疆天险。依据《西次三》能详细、准确地描写出一直到帕米尔高原的西域地理,因为秦人很早就征服了西北诸民族,所以熟悉西域地理。

  • 标签: 《山海经》 《西山经》 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