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7 个结果
  • 简介:天目是江南名山,古称浮玉山,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与天目有关的名词有浮玉山、天目脉、天目区、天目中山、天目名山、东天目西天、南天目、北天目等等。天目作为客观实体与人发生关系,并不断地被人利用,被人认识,其名称和内涵也随时间而变化,弄清楚它的历史面目非常困难,但了解掌握天目的历史,对促进天目区的环境保护、经济开发和旅游发展是有益的。

  • 标签: 名山 中山 江南 名称 山脉 经济开发
  • 简介:说起上海现代科教的早期奠基者,胡敦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人物,他既是中国最早的三批庚款留学生的考选者,又创办了大同学院,公推为院长,还发起组织了中国数学学会,被选为第一任会长,可他又是怎样在20世纪初从科教界脱颖而出的呢?这就不能不提一位传奇式人物,清末的江苏巡抚端方。

  • 标签: 义务教育 留日学生 学士学位 世纪初 出国留学 西天
  • 简介:公元1435年(明宣德十年)初夏的一天清晨,北京阜成门外三里许一所俗名三塔寺的古刹附近.一时车马辐辏,人声喧阗,王公、内侍、官员、僧尼、士庶人等,争先恐后地赶到这里,为的是瞻仰名僧大国师智光的蔡毗盛典。这不仅因为新登基的皇帝(这年

  • 标签: 明朝 佛教 智光 传记材料 考证 生平事迹
  • 简介:七佛造像在我国早期石窟中多见,在建筑石刻中,全国仅北京北海西天梵境七佛塔为一例。清代乾隆皇帝在大慈真如宝殿后为供奉七世佛像修建藏式塔亭一座,将七佛的种族、姓名、神足、执事弟子、佛子以及父母姓名等分别刻在7块石碑上,并御制《七佛塔碑记》以记之。七佛塔的塔亭设计、线刻佛像、所刻碑文等对研究清代的石刻艺术和民族关系史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标签: 西天梵境 七佛塔碑 七佛偈 藏传佛教 北海
  • 简介:印度大班智达、大菩提寺寺主室利沙于永乐十二年(1414)抵达北京,后曾游五台,受封大善大国师。此前他途经加德满都河谷与西藏的拉堆绛、江孜等地,文章辑录了藏文文献关于他在上述地方开展宗教活动的记载。文章通过对照汉藏文材料,对室利沙的入华因缘、佛教修为及其对汉藏佛教艺术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印度班智达 室利沙(实哩沙哩卜得啰) 大菩提寺 斯瓦扬布大塔 金刚鬘坛场
  • 简介:屋是挂在山坡上的。门窗开处便都是。不叫它别墅,因为不是旁宅支院颐养避暑的地方;唤作什么楼也不妥,因为一底一顶,顶上就正对着天空。无以名之,就姑且直呼为屋吧,那是很有点老实相的。

  • 标签: 高中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山屋》
  • 简介:神秘的“汗血宝马”究竟是一种什么马?它真的能挥汗如血。日行千里?作为世界名马。我国古代《史记》中曾有记载。金庸在代表作《射雕英雄传》中也曾有过描述。可它后来为什么突然消失了呢?土库曼斯坦前年送给我国领导人的一匹“汗血宝马”。今年6月17日被空运到天津.后转运至北京郊区育马中心……

  • 标签: 中国 土库曼斯坦 中国 空运 北京郊区 世界
  • 简介:惨烈羊集羊集位于山东省东乡县西北,是个有居民千余户的大镇。这个古老的镇严依而居,此山名日羊。它东西走向,五华里长,东头有一个圆圆的山包,似仰着的头;

  • 标签: 东乡县 山东省
  • 简介:增城市的招贤,位于今荔城镇外17公里,主峰海拔78米,周围有五座120米-180米的为主的屏幛,形成若干个山洞,名叫招贤山洞。招贤的前身叫石子窿,是一座从平坦的土地上隆起的石头。据清代《增城县志》卷二“篇”云:“招贤,邑治北四十里,在崇贤都上多块石,昔日有贤人隐此,或云:即孙蒉、王佐,与邑人张度元季时遁迹处,故与都,皆以贤名。邑人张渐逵著《招贤》诗云:

  • 标签: 增城市 招贤山 人文景观 诗歌
  • 简介:福州的长安并不是一座著名的小山,却是我心中永远的!山上一座木构的无名小亭,是我心中最美好的亭子。我四年寒窗的福建师院中文系大学生活就在长安山中。课余饭后,同学们经常登山入亭,眺望远地阔,叙谈海阔天空。最近翻阅了当年的几本日记,往事一幕幕浮现脑际……

  • 标签: 中文系 长安 福建省 师院 日记 郭沫若
  • 简介:一般明版残书,即使是白绵纸嘉靖本,直到'文革'前都还算不上什么.普遍把明版残书当善本来卖,只不过是近几年间才有的事情.但凡事都有个例外,个别稀见的明刻残本过去也一向为人珍重.我得到的这部《定先生集》残本,带有'文革'前中国书店的标价签,写明时价是'1本8元'.这当然非同寻常.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如此高价出售残书,自然会有他的道理.

  • 标签: 残本 “文革” 自然 个别 普遍 一般
  • 简介:成都西部,距大邑县城15公里,乃道教发源地鹤鸣。其得名传日山形似鹤,藏石鹤,栖仙鹤。明左翘《鹤鸣观记》:“之妙高、留仙、天柱诸峰.品列如飞鹤之形:妙高、留仙左右对峙。如鹤舒展之两翼.矗立于中央之天柱峰乃鹤顶,其东西两涧合流处为鹤啄,至啄尽处.冲流屹立一巨石为鹤衔丹书。天柱峰后与大坪山麓衔接之低凹地带,乃鹤顶,大坪乃鹤背,其绝顶之冠于中锋乃鹤尾。”清《四川通志》:“鹤鸣山形如覆翁,有石类鹤,故名。”清乾隆《大邑县志》引李膺《益州记》:“鹤鸣有麒麟、白鹤游,故名。”

  • 标签: 天柱峰 发源地 大邑 益州 县志
  • 简介:清末民初由个人撰写的日记传世不少,陈光前的《迪日记》是其中之一。《迪日记》始记于1906年,终于1932年,版本保存完整,内容涉及西昌的民风民俗、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内容;日记中有大量的对联、游记、诗词、报刊文摘;作者本人喜好赵孟頫书法,日记均用毛笔楷书书写,俊秀飘逸,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民俗文化价值和书法鉴赏价值。

  • 标签: 日记 历史文化价值 民风民俗 清末民初 社会政治 文化教育
  • 简介:郑仁(1894—1984)原名淳生,字止安,号江郎山人,浙江江山人。1925年考入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曾为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教员,上海关术会篆刻教师,丽水省立联合中学、联合师范教员,英士大学艺术专修科讲师。

  • 标签: 作品 美术教育 第一中学 专科学校 浙江省
  • 简介:梵净山金顶上面,有两座佛殿,一曰释迦殿,一曰弥勒殿.我上次写的游记中,引用了两佛相争,劈分金顶的传说.这次重来,听到关于这两座佛殿的另一种说法,更为可信.照此说,劈破金顶设两殿,是两佛并立同管世界的象征,不是两佛相争的结果.因为佛是不会为地盘而相争的.

  • 标签: 金顶 梵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