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2017年11月13日至15日,在梅州举办“第五届世界客商大会”期间,台湾“钟理和文教基金会”董事、钟理和次子钟铁钧、长女钟铁英以及钟理和同父异母的弟弟、爱国烈士钟浩东在韶关的后人一行来梅寻根问祖,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 标签: 文化交流活动 钟理和 著名作家 台湾地区 基金会
  • 简介:《小日报》是民围时期的一份著名小报,是韩天受1919年4月1日在上海创办的,它的内容以消闲和趣味为主,是反映当时风俗民情、社会文化的通俗报纸,读者对象是当时广大的中下层市民,是人们在茶余饭后阅读的主要报纸。

  • 标签: 日报 民国 风俗民情 社会文化 下层市民 读者对象
  • 简介:1957年10月15日,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桥梁建设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毛主席所作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雄伟诗篇,把大桥的英姿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当年,为了修建这座大桥,苏联专家提供了许多的帮助,康斯担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他作为专家组组长为大桥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作者曾多次接待过西林同志,他用自己的笔记录了与西林交往的点点滴滴,饱含深情。特编发此文,以纪念当年中苏人民的友谊,记住那些为新中国建设作出贡献的外国专家。

  • 标签: 前苏联著名 桥梁专家西林 著名桥梁专家
  • 简介:当获悉上海老作家罗洪先生于2月27日凌晨仙逝时,我正在京城出差,一切兴味索然。罗洪生于宣统二年(1910)十一月十九日,享年107周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迄今最为长寿的女作家。想起与她近20年来的情谊,不觉泪水模糊双眼,往事一一浮现脑海。长寿源于心态平和罗洪生前,我常听她谈养

  • 标签: 女作家洪先生 忆女作家
  • 简介:周建新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满族作家。他立足满乡大地,用独特的视角、灵动的笔墨观照、书写生活,着力在勾勒满乡时代嬗变中开掘民族文化,着力在融汇中外小说优长中讲好中国故事,着力在进行文本叙事实验中创新小说语言,表现了不俗的创作诉求,作出了可喜的贡献。

  • 标签: 满族作家 周建新 小说创作 民族特色
  • 简介:2017年7月26日上午,在平顶山学院图书馆507会议室,由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平顶山学院、平顶山市徐玉诺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平顶山学院文学院、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中国现代作家传记研究》研讨会'如期召开,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复旦大学、河南省文学院、河北大学、扬州

  • 标签: 作家传记 研讨会侧记 传记书写
  • 简介:(一)关于新诗形式问题的通信20多年前,我曾与北京大学林庚教授通过一次信。那是1983年3月,笔者在一次"林庚先生与新格律诗创作"的讲座以后,草成《借鉴文言诗的句式,建立新诗典型诗行》,于5月8日寄林庚先生,并就新诗诗行的"半逗律"问题,向先生请教。林庚先生认为古代律绝中,五七言是其典型诗行,因而主张新诗也必须建立典型诗行,每句可在9—11字之间,一般不超过13个字;顿数大抵整齐,但中间应有短暂停顿,称为"半逗律"。笔者非常赞同先生的主张与创作尝试。

  • 标签: 林庚 诗行 诗创作 律绝 七言 形式问题
  • 简介:我的外祖母叶得意,生于1885年,福建厦门人。外祖母自幼生长在基督教家庭,在鼓浪屿美国教会办的毓德小学和毓德初中受过教育。16岁她嫁给我的外公张雅谷,外公是长桅帆船上的海员,经常来往于南洋,远至檀香山,因为长期海上生活的劳累和患病,不到40岁就逝世了,全家的生活重担落在外祖母身上,她不仅要照顾五个幼小的孩子,还要照顾尚未成年的小姑,以及家境贫穷的小叔全家。外祖母从小家境贫寒,只念到初中,但她以顽强的毅力,

  • 标签: 福建厦门 国教会 基督教信仰 鼓浪屿 上海圣约翰 语言工具
  • 简介:高长虹原名高仰愈,又名高春海,山西盂县人。曾留学日本,后又赴欧洲,在德、法等国漂泊,前后8年。长虹是他的笔名,本名反而鲜为人知。他是曾被鲁迅关注和支持、在中国文坛上有一定影响的文学家。一1898年农历二月二十二日,

  • 标签: 高长虹 文学家 国外 留学日本 中国文坛
  • 简介:“1960年代初期,我念英国文学时,所有学生必读的一本重要评论作品是《多义七式》(SevenTypesofAmbiguity,该书改变了整个现代诗的历史,也开创了“细读”批评范例)。惊人的是,威廉·燕卜荪(WilliamEmpson)写作这本博学的作品时年仅23岁。同样惊人的是,他正苦心孤诣撰写这本书之际,却被剑桥大学开除了,原因是在他房里发现避孕用品。”

  • 标签: 终身成就奖 女作家 女人 评论作品 60年代 剑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