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杨万娟女士作为韩民族起源与中国楚文化关系研究的代表学者,认为韩国之所以会存在与中国汉江流域及附近区域有众多相似乃至相同之处的文化地理现象,是缘自韩国文化与中国楚文化存在着极为深厚的历史渊源关系。但仔细考察《朝鲜世宗实录·地理志》等韩国相关重要历史地理文献后可知,该文化地理现象其实只应是韩国古代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因慕华而照搬移植中国地名的结果,并不存在与所谓罗、卢等楚国遗民迁徙到朝鲜半岛的推论相关的血缘关系,而其关于中韩相关历史地理的论述多是明显的谬误及误导,只为支撑其推论,虚张声势,应深以为戒。

  • 标签: 《朝鲜世宗实录·地理志》 韩国汉江 相关地名 得名 慕华 照搬移植
  • 简介:设计对于每一个从事艺术专业的人都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设计是一门美学和技术共存的学术,同时我也认为美学和技术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美学的设计不是好设计,同时,没有技术的也一样。数字媒体是一门涉及面非常广泛的设计类专业,对于设计的理解和认识程度直接影响了从事数字媒体行业的人的工作和创作。

  • 标签: 数媒 数字媒体 设计 互动艺术 动画技术 发展趋势
  • 简介:金代末期曾设平水县,归绛州晋安府管辖,但史料中记载极少。通过查阅方志、碑刻等文献资料,推断其当治今山西襄汾县南贾镇中北部地区,存在时间可能在1220年前至1234年前后。平水县之名来源于平水,金元时期版本学上著名的平水本则是因为刻于平阳,而不是因为平水县。

  • 标签: 金代 平水县 平阳 平水 平水本
  • 简介:帝国晚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精英阶层虽然一直在变化,但弹性的社会结构没有改变。19世纪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进程,加速了中国精英的变化,也导致社会结构的改变。商业重要性的日益增长导致“绅商”混合精英的出现,地方军事化导致军事精英的崛起,专业化的发展促进功能性精英影响力的提升,精英地方自治权力的增长推动地方精英活动公共领域的出现,地方场域的差异导致精英阶层的分裂。在精英组织和政治化日益加强的背景下,国家权力和精英权力的竞争性扩张加剧了精英与国家之间的冲突。灵活依赖各种资源、构建人际关系网络、通过文化霸权进行支配等精英行为模式,贯穿帝国晚期和民国精英转型的历史过程。

  • 标签: 近代中国 精英群体 国家权力
  • 简介:2018年,法国总统和总理先后对我国进行任内首次国事访问,法国参议院也发布首份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报告,再加上美国持续“退群”并挑起全球性的贸易战,从双方面推动中法关系步入新纪元.总体而言,中法两国期望构建一种在竞争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并寻求共赢的“合作性博弈”关系.用合作性博弈思维来取代零和博弈思维,用中法“大国梦”的共鸣来取代价值观、社会制度和治理模式孰优孰劣的争议,将会是两国携手共建全球治理新秩序、共筑“大国梦”的一个关键。

  • 标签: 一带一路 中法关系 合作性博弈关系 贸易战
  • 简介: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佉卢文书是研究古代佉卢文使用国家及其周边地区历史、法律社会、经济的重要史料。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有关佉卢文的出土资料及传世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尤其是契约文书的发表、出版逐渐增多,故有必要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可为深入研究佉卢文使用国家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法律社会、经济等提供重要的文献资料。

  • 标签: 丝绸之路 佉卢文 契约文书
  • 简介:关于“苏莫遮”(“飒磨遮”)的来历和性质,学界众说纷纭。其中最有启发性的意见是德国学者认为“飒磨遮”与梵语的对音是samatja(阳性词),原指一种伴有音乐舞蹈的公众集会。本文认为慧琳《一切经音义》所说“飒磨遮”之“戏”的全部要素来源於北印度公元六至七世纪兴起的祭祀湿婆(Siva)神以及杜尔加(Durga)、卡利(Kali)女神的节庆风俗。在龟兹则成为一种“禳厌”的娱乐方式。因其中有洒水和戴面具的歌舞,初唐时经龟兹传到唐朝的“苏莫遮”和“乞寒胡”、“浑脱舞”糅合在一起,以致在唐代文献中混为一谈。

  • 标签: 飒磨遮 湿婆教 女神祭 节庆风俗 娱乐方式
  • 简介:博物馆作为典藏、陈列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场所,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学习、教育、鉴赏等公共服务。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和教育职能的发挥,都离不开后勤保障工作的支持。特别是近年来数字博物馆的蓬勃发展,直接增加了后勤保障工作的压力,并且对后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后勤管理部门既要认识到新形势下博物馆后勤保障工作的严峻性,又要树立创新理念,提高创新能力,推动后勤保障工作不断向高效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在提高后勤服务水平的基础上,推动博物馆各项工作高效开展。

  • 标签: 博物馆 后勤保障 特点 问题 创新对策
  • 简介:清代大量汉族移民涌入云南,导致云南人口激增,滇盐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为满足食盐消费需求,在滇南等地开辟大批新的盐井,云南盐业生产规模和布局实现历史性转变,汉族移民成为滇盐产业工人中的生力军。清代滇盐运销体制几经变革,其间私盐活动猖獗,存在场私、官私、商私、邻私等类型。清代云南私盐泛滥的原因包括汉族移民涌入形成巨大的刚性消费市场、官盐与私盐之间的质量与价格差、盐务政策存在的弊端以及私盐查缉不力等。清代云南无论是食盐供应紧张、滇盐生产规模扩大、布局优化、技术水平提高抑或是私盐泛滥,汉族移民均是重要参与者或是幕后"推手"。

  • 标签: 清代 云南 汉族移民 盐业发展 私盐泛滥
  • 简介: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文化传承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今,传统文化回归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唤。探讨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拓宽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传播路径,成为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文章先简述了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然后结合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就如何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 标签: 高校 音乐教育 民族音乐文化 传承关系
  • 简介:《魏书》卷九八《岛夷萧衍传》载长篇东魏对梁檄文,未言明作者,《文苑英华》卷六四五录《为东魏檄梁文》,题名杜弼,两者20%以上的文句重复。二文作者及相互关系,历来着录及研究者意见分歧,莫衷一是,本文考订二文作者俱是魏收。二者文句重复,或称前文“润益”後文,或称後文“润色”前文,或谓本只一篇,後文乃是前文之改写;本文考订二文原本各有所用,独立成篇,其所以重复,缘於《萧衍传》之檄文袭取了《英华》所录檄文的部分文句。

  • 标签: 《檄梁文》 东魏 作者 魏收
  • 简介:嘉庆年间,直隶地方社会目趋动荡、民间秘密教会活跃是这一时期直隶总督必须面对的问题.巨鹿孙维俭大乘教案爆发于嘉庆十六年的直鲁交界之地.该案件资料存留相当完整,一波三折的案情使得从普通百姓到州县、省级官员与嘉庆皇帝都牵涉其中.以此案为切面,可以窥见嘉庆朝皇帝与直隶总督之间的复杂关系,两者间的关系对直省吏治状况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嘉庆帝 直隶总督 孙维俭
  • 简介:在谈及民族文化问题时,人们习惯用"守望尊严"来表达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然而,这种"守望"往往并非是全民性的认同:"守望"更多体现在"大"民族上,而人口数量少、文化影响小的民族则多是"守望"其他民族的文化,鲜有"大"民族主动"守望"小民族的自发性行为。"互守尊严"是新时期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有效尝试,对于跳出本民族视角观察理解其他民族,对于更好地联系历史、联系时代来认识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进而做到将美德、正义、自觉等要素引入相关问题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多元一体格局 守望尊严 互守尊严 民族关系
  • 简介:北宋为巩固西北边防,不但因山川形胜在宁夏北部设置了众多州、县,而且出于战略需要在宁夏南部修筑了大量堡寨。州县的弱化与堡寨的政区化对唐代以来所形成的传统州、县政区造成巨大冲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西北边防与政区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西北边防 宁夏南部 北宋时期 政区 战略需要 堡寨
  • 简介:中美关系的发展和演变在一般的历史规律下也有其复杂性和偶然性。在传统的中美关系研究中,以美国对华政策和国共关系为视角的研究已经力透纸背。本文着重在一个丰富和连贯的历史画面中解读中美关系变动的复杂原因和动力,并把“美亚事件”作为认识和理解冷战时期中共、国民党和美国三方对彼此复杂的认知框架的一把钥匙,以党史研究的视角厘清“美亚事件”的过程及影响,为重新思考和理解中美关系的变与不变提供重要信息,补充国共关于国际关系重大决策和视野转变的逻辑链条。并认为“美亚事件”通过中美之间的不对等关系影响了国共对美策略及心态,通过自身从间谍案件到政治工具的性质转变对中美意识形态的行为范式产生潜在影响。

  • 标签: “美亚事件” 中美关系 抗战后期 麦卡锡主义
  • 简介:郭玹的袭爵为皇权介入武定侯家族的袭爵之争埋下了隐患。明英宗曾试图通过搁置袭爵来剥夺武定侯家族的袭爵权,但在复位后出于巩固统治需要转而支持郭昌袭爵。成化年间至弘治初年,朝廷主张剥夺武定侯家族的袭爵权,郭昌之子郭良通过多种方式为袭爵营造有利氛围来影响皇权,最终成功袭爵。武定侯家族的袭爵之争体现出明代勋臣家族族权与皇权之间的微妙关系

  • 标签: 武定侯家族 袭爵之争 勋臣家族 族权 皇权
  • 简介:“在钟楼上-鲁迅与广东”是广州鲁迅纪念馆的基本陈列,展览立足广东,采用“主题-并置”的叙事结构,讲述身处“广东关系”中的鲁迅生活上的经历、思想上的转变,以及鲁迅与广东人之间发生的故事,并通过“浸入”历史的方式,让观众在互动关系中感悟、寻求真实的鲁迅.

  • 标签: 鲁迅 广东 关系 真实
  • 简介:有关历史时期的数据大都有着复杂的生成过程,根据不同史料来源、计量标准、统计方法、估算依据所得出的结果千差万别。因此,进行量化历史研究时,有必要对基础数据本身进行一番细致的考察。已有的灾荒史研究中,由于对灾荒规律、文献特征、荒政制度等方面欠缺考虑,以及统计和估算方法上的粗糙与失误,相关的灾情、灾赈数据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量化数据的获取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学术研究的现实需要,实现方法的科学化,更要注意把握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和文献记录的内在逻辑,实现方法的史学化。在数据的运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数据之间的匹配关系及其适用范围。

  • 标签: 灾情数据 灾赈数据 《清实录》 量化研究
  • 简介:龙天庙源于纪念西晋末年为抗击匈奴而英勇就义的介休令贾浑。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先贤祠庙转化为遍布汾州的地方神庙,且出现了龙天可汗、龙天土地、龙天圣母等多种神明并置的状况。这样的神明系统的出现,一方面是承继了晋朝以来的"正统"观念,展现了区域社会中国家与地方的互动;另一方面,龙天信仰的多元性也体现了边界地带族群间交流与融合的复杂性。

  • 标签: 龙天庙 贾浑 族群关系 汾州地区
  • 简介: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和敏感的时期,因清代乃是满人人关后以异族身份建立的新朝,其政权易手发生的鼎革含义与前朝以汉人为主体的更新换代大有不同。故从晚清到民国初年,对这段历史的诠释主要受制于立宪派和革命党激辩后留下的思想遗产。革命党认为,明清易代出现的大量遗民舆论正可为清末的反满行动提供抗争资源.

  • 标签: 明末清初 思想文化研究 范式 中国历史 民国初年 思想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