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广西自古为多民族边疆省区,地跨云贵高原与两广丘陵两大地貌带,地形复杂。境内山岭众多,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多达数十座,分别与云南、贵州、湖南、广东相隔,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地形区。区内地势自西北、北部,向东南和南部倾斜,河流纵横,形成一个巨大的“树状”水系网。因山岭与河流的自然分隔作用,广西又形成若干个小的地理区域,每一区域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而从人文地理看,广西是百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地带,底层文化为百越文化,表层覆盖着浓厚的汉文化。

  • 标签: 广西 自然地理 地名 中原文化 百越文化 云贵高原
  • 简介:广西大地的鸿篇──《广西通志·自然志》评介谢文昭人们期待已久的、莫大同教授主编的《广西通志·自然志》出版了,值得庆贺*二这是一本内容丰实、品位较高的志书。它不仅是广西志书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广西地学界一件大事。它将为广西经济建设、科学研究...

  • 标签: 广西通志 地理志 综合自然地理 生物地理 自然地理特征 《四库全书总目》
  • 简介:长城的修筑与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具有不可分割性,随着历史的变迁,特别是现代城镇建设的发展,导致长城周边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侵害。本文着重研究长城和长城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历史关联性,同时提出保护长城应同时有效地保护长城的生存环境,体现历史环境特征。希望对不同地段长城的保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长城 自然地理环境 历史环境 保护
  • 简介:本文拟从自然环境,来分析历史上河湟多民族文化形成的原因,从而得出历史上河湟多民族文化的产生、发展都离不开它所处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形成历史上河湟多民族文化的主要成因.

  • 标签: 河湟 民族文化 自然地理环境
  • 简介:在南中国分布着一列著名而且是最大的山系——南岭。南岭不仅是我国亚热带林木和野生动物比较集中分布的地区,地下宝藏也十分丰富,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宝库。

  • 标签: 南岭地区 地理学 中国 广东 人文地理 历史发展
  • 简介:民族历史地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理论建设相对薄弱.本文针对民族历史地理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探讨,认为民族历史地理的研究对象为民族实体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它既包括与民族实体相关的人文现象,也包括与之相关的自然现象;民族历史地理的研究内容包括理论研究、部门研究和综合研究三个方面;民族历史地理应视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方法论方面民族历史地理研究应遵循综合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区域性原则和动态过程性原则,在具体研究方法上则可兼采并用.

  • 标签: 民族历史地理学 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 学科属性 研究方法
  • 简介:1983年4月24日,中国地名委员会受权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中,绝大部分是根据明代张燮《东西洋考》一书记载的岛名。1980年1月30日,国务院颁布《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一文,更是雄辩地引证了该书收集的历史上中国

  • 标签: 旅游诗 明代 闽南 中国地名 南沙群岛 天柱山
  • 简介:布洛陀经诗是壮族古老而宏伟的创世史诗,是壮族地域文化发展的产物和表征。在地理—民族—文化—经诗的研究范式中,我们发现,地理基础之上的生活方式、经济关系促进壮族民族文化、民族心理与审美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确定了布洛陀经诗的文献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呈现方式,突显了民族文学对当下文学创作的给养、借鉴意义。

  • 标签: 壮族 布洛陀经诗 文化地理学
  • 简介:明代地理家王士性对西南少数民族做了详细而又深入的考察,他的地理名著《广志绎》记录了西南地区的交通、经济、文化、风俗、政治,是研究西南少数民族历史的重要资料。王士性目睹了土司制度的弊端,意识到土司制度已经严重地阻碍了社会进步。在这一背景下,他认为'改土归流'是大势所趋。王士性的'夷汉错居'观全面地概括了晚明时期所形成的西南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王士性《广志绎》是民族地理独特而又珍贵的资料。

  • 标签: 王士性 少数民族史 土司制度 民族地理
  • 简介:近来,几部介绍晚清时期西方人在中国文化教育活动的专著,特别是评述与地理有关的西人书籍在中国境内译写、传播与影响的著作陆续问世,如:邹振环著《晚清西方地理在中国》(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4月)、郭双林著《西潮激荡下的晚清地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还有王立新从近代基督新教传教士在华社会和教育活动与中国现代化关系角度出发撰著的《美国传教士与晚

  • 标签: 美国传教士 文化教育活动 基督新教 王立新 金楷理 郭双
  • 简介:“宾兴”一词始见于《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小嘶,指的是周代基层人才选拔的制度及礼仪。清代地方性科举“宾兴”基金的命名,则取其“宾兴贤能”之遗意,其宗旨主要是资助当地士子参加乡会两试的旅费及卷资。此类基金,始见于宋代,元明两代承继,但因元明时期,

  • 标签: 历史地理 清代 学分 流变 广西 元明时期
  • 简介:一、引言地名是一定的社会群体为特定的地域所约定的专有名称,各种类别、各种层次的地名形成一定的系统,这些系统与地域的自然环境有关,反映了现实和历史的社会生活的特点。地名是历史、地理、文化、语言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体,由于地名一般不会改变,后世的人一般只会遵循以前的地名,所以地名又被誉为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梅县区与梅江区自南齐设程乡县以来,为程乡县的主要核心地带,是如今客家文化特色最为鲜明的地区。地名文化作为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客家地区的地名,对人们理解客家历史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文化地理学 地名文化 梅江区 梅县 村落 地域文化
  • 简介:在中国近代科学家史册里,刘恩兰绝对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自然女博士,第一位实地考察北美及欧亚大陆社会、地理自然环境的女科学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特别是海洋地理的创始人之一。

  • 标签: 地理学家 海的女儿 海洋 教授 中国历史 近代科学
  • 简介:地处湘、鄂、渝、黔四省边界处的湘西,自秦正式设立行政建制,实行直接统治以来,其发展进程十分缓慢,迄今仍为我国最落后的18个贫困片区之一。本文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就湘西的自然域对行政建制的影响及行政区划建制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研究。认为认真研究少数民族自然经济地域的形成及行政区划的演变,因地制宜的制定各项政策,适时地调整行政区划以形成经济中心,对于加强边区间的经济合作,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和共同繁荣,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标签: 行政区划 经济地域 大湘西 自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史考
  • 简介:由于受到学术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与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清初朱子学在批判王学思想的负面作用的同时,也在吸收、借鉴其中的有益因素,以完善自身的思想体系。李光地作为清初朱子学融摄王学的突出代表,在理学心性论方面对朱、王两家的心性观作了调和,并提出“理即性”的重要命题,试图以性本体改造传统朱子学的理本体,使得作为本体的性与人的情感、意识等经验内容和感性因素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不再被理解为外在、异己的纯客观原则,进而主张“人欲非恶”,以此缓解天理与人欲、道心与人心之间的紧张和冲突。通过对李光地心性思想的具体分析,可以使我们较为清楚地了解清初朱子学融摄王学的原因、思路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

  • 标签: 李光地 清初 朱子学 王学 心性论
  • 简介:客家人作为汉族中的一个族群,历史上从中原南下并迁移到海外,他们的文化认同与族群认同包括着明显的政治地理的意含,福建宁化“客家祖地”的建构也折射出“华夏秩序”的诸种特点。本文以此为切人点,试图对客家文化以及客家人的族群认同等问题进行探讨,以就教于学术界。

  • 标签: 政治地理学 客家文化 祖地 福建 帝国 族群认同
  • 简介:在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中,卢梭是最特殊的一个思想家.在高倡科学精神、推崇理性至上的时代大潮中,他高举"回归自然"的大旗,对当时的文明社会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从而完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启蒙.由于他的思想涵盖哲学、政治、伦理、宗教、教育、文学等诸多方面,因此作为其思想的逻辑起点的"自然"观也具有丰富的内涵.

  • 标签: 卢梭 “回归自然” 法国 启蒙运动 自然状态 自然人性
  • 简介:西藏的自然区域郑度雄伟壮丽的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誉。作为主体的西藏约占整个面积1/2。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候寒冷,有大片区域最暖月平均气温低于10℃,人们常把它视作地球的“第三级”。然而高原所处的中、低纬的地理位置,使它形...

  • 标签: 雄伟壮丽 “世界屋脊” 地域分异 资源蕴藏 开发条件 灌丛草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