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闺意献张水部》为唐代诗人朱庆馀的名篇,诗云:“洞房昨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人时无?”对首句中的“”字,各说不一。有释为“放置”者,如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云:“,停放。”又有释为“停留”或“留”者,意在强调红烛之通宵不灭,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诗选》云:“‘’,留,即不吹灭。通夜长明之意。”

  • 标签: 唐代诗人 红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婚俗 《唐诗选》 诗三百
  • 简介:兑风潮之缘起袁世凯统治时期,由于连年内战,军费开支浩繁,外债还本付息,需款很大,他又为恢复帝制动用公款,国库早已空虚。帝制失败,各省处于独立半独立状态,与北京政府势力日益衰落相呼应,财政也陷入了极度困顿之中。1916年度中央预算中,总计岁入31517万元,岁出30017万元,收支相抵尚余1500万元。但实际上,岁入中约有8000余万元是很难兑现的虚数,而岁出中还有未核入的新增支出之款,因此,估计1916年亏数当在8000万元以上。当年各省解款预算原为4231万元,由于各省纷纷借故要求减免,结果改为2574万元。4月,鉴于滇、黔、桂、粤脱离中央关系,蜀、浙、闽三省亦有独立之势,外省款项不复解

  • 标签: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停兑风潮 北京政府 交通银行 宋汉章 银行钞票
  • 简介:1916年5月11日,北洋政府突然发出“中国、交通两银行,自奉令之日起,所有该两行之纸币及应付款项,暂时一律不准兑现付现”的通令,顿时引发了民国史上首次全国规模的挤兑狂潮,而诱发此次挤兑狂潮的诱因则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梦想的覆灭。袁世凯自1915年12月13日登基称帝,仅仅83天,便在全国上下一片讨伐声中惶然下台。随着袁世凯垮台,北洋政府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对政府失去信任的商民们纷纷涌入与北洋政府关

  • 标签: 令发布 停兑 兑令
  • 简介:桑树为落叶乔木或灌木,其树干可制器具,枝条可编箩筐,桑皮可作造纸原料,桑椹可供食用、酿酒,桑叶还可养蚕。由于桑树在农耕时代无与伦比的作用,在远古时期,它便开始在我国大量栽种。据相关记载,中国种桑养蚕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在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桑、蚕、丝、帛等字形。

  • 标签: 风雨 种桑养蚕 落叶乔木 造纸原料 远古时期 桑树
  • 简介:本文通过对意大利亚非研究院藏《世间总》手抄本文献的缜密分析和研究,认为这部手抄本系吐蕃王朝时期的文献,其年代至少在公元8世纪之前。该文献内容对"苯教"名称的来源、对辛绕弥沃的历史地位、对苯教的发源地、藏族先民与大自然的关系以及对吐蕃苯教的面貌等方面的了解和探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 标签: 《世间总堆》 辛绕弥沃 苯教
  • 简介:中国人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以及渴望科举功名带来的名利,因此敬重文字的观念深厚。明清以来各地广设敬字亭(亦名惜字亭、圣迹亭、敬圣亭、文笔亭、字纸亭),以供焚化字纸;人们对书有文字的纸张,不敢随意丢弃,一定加以捡拾整理,汇集于敬字亭焚化;焚化后的灰烬,则会选定日期,送至海边或溪边放流。敬字风俗体现民众对知识的敬重,对于民风教化、建立善良风俗、鼓励学子努力向学。都发挥很大的功用。

  • 标签: 文化研究 客家 台湾省 传统思想 善良风俗 中国人
  • 简介:“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的确,古蜀人来自何方?如何进入成都平原?何时建都立国?它的政治面貌、经济规模、宗教文化的情况怎样?与包括中原殷人在内的四邻关系如何?……这一连串的历史文化之谜,在旧时人们眼里,同直上天际、云遮雾障的古蜀道一样,是神异诡谲,不可捉摸的。

  • 标签: 三星堆遗址 历史文化 铜贝 青铜雕像
  • 简介:广汉三星出土文物,从宗教研究的角度看,似乎代表了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制社会繁荣鼎盛的那么一段历史时期的巫文化形式。因为三星出土文物当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青铜铸造的神人像,连底座算起有2.62米高。青铜神人像的两只手拳曲,握成空洞的状态。对此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有的说,它的手里面没有握什么东西,就握成这么一种拳曲的形式。有的认为,它这手里面一定握有东西,我比较偏重于这

  • 标签: 三星堆文化 夏文化 巫文化 宗教研究 奴隶制社会 原始社会末期
  • 简介:秦朝末年,以张楚政权为核心的项羽等反秦义军与章邯、王离所率秦军在钜鹿(今河北平乡附近)展开的一场大战,近人习称“钜鹿之战”。这场战役,事实上成为决定双方命运的战略总决战,意义重大,可以说相当於现代史上的淮海战役,结果是王离所部全军覆灭,章邯率余众俯首降服,秦王朝由此大势已去,亡国覆社,只能束手待之了。

  • 标签: 项羽 安阳 补证 秦朝末年 淮海战役 现代史
  • 简介:晚清以来,随着督抚权力的扩大,原有的部选与外补并存的州县官选官结构受到冲击。新政开始后,清廷不得不停止部选,将州县官的选任权交给督抚。但由于部选涉及吏部与督抚的权力,带来二者的利益冲突,从而使这一改革表现出新制与旧制纠葛的面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仕途壅滞的问题。“部选”实际只是一个从“部选与外补并存”向“全归外补”过渡的过程,并没有完成。

  • 标签: 清末 州县官 停部选 选任制度 改革
  • 简介:这件时代在商代中晚期之际(约公元前1200年)的青铜人头像,通高45.8厘米,重4.5千克,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市三星遗址二号器物坑,现藏于三星博物馆。

  • 标签: 三星堆遗址 青铜 公元前 广汉市 博物馆 商代
  • 简介: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辑的大型文物图志《三星图志》近日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该图志为正度8开本,320页,带封套、盒套,是目前出版三星书籍规模最大的一本,也是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拓展方志文化思路所编辑的第一本大型文物图志。

  • 标签: 出版集团 三星堆 文物 四川人民出版社 编纂委员会 四川省
  • 简介:三苗是上古时期活跃在长江中下游的一支实力强大的族群,属于九黎族团,史称九黎三苗。他们与黄淮以东的许多部落族群一道组成了声势浩大的东夷联盟体,其中包括生活在山东一带的商的先民。据史书所载,上古至少有两大事件与三苗有关:一为《史记·五帝本纪》所记"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二为《史记·历书》所载"九黎乱德,三苗服九黎之德"。这两件事件肇始于东夷地域,但其影响却波及到两三千里以外的古蜀,

  • 标签: 三苗 三星堆文化 东夷 九黎 古蜀文明 五帝本纪
  • 简介:弥浓位于南部台湾高屏溪(昔称下淡水河)流域的中上游冲积扇扇顶,现在的行政区域属“高雄县美浓镇”,弥浓为美浓的旧地名,同时也指称美浓镇北方平原的传统聚落,以与20世纪初才因开垦南隆农场移入的北部客家人或少数的闽方言群而区别。弥浓在清朝六时期纳入右范围,并迅速成为右的统御中心。至今仍是美浓镇公所所在地。

  • 标签: 客家人 台湾地区 族群性 行政区域 传统聚落 20世纪
  • 简介:笔者曾对协囊玛歌舞的曲体结构方面做了分析比较,并写有关于其结构上的关系一文,进而提出二者属'兄妹艺术'.经过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而发现:这两大艺术品种的曲体结构大致趋于相似,而它们各自的表现色彩却截然不同.其中,协歌舞具有阳刚特征,囊玛歌舞具有阴柔特征.由此可见,把它们称为'兄妹'艺术的说法是恰如其分的,一点也不过份.另外,不仅在传统习俗上,而且在当代,往往把这两大艺术品种划为一种类别而相提并论,并已约定俗成,视之为拉萨地区特有而别具一格的艺术品种(在此所指的协是指拉萨协,它与协的区别在于高雅、细腻.而协的特点是粗犷、朴实).因此,我们把这两大艺术品种作为一种类别而给予规范是很自然而且很有意义的.

  • 标签: 藏族 民间歌舞 堆协 阳刚特征 囊玛歌舞 阴柔特征
  • 简介:一、序论客家先民筚路蓝缕人居台湾始于荷郑时期,经康熙中叶,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再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各朝代,不断人垦,至民国前几于停顿。康熙年代,虽在台南、高雄、嘉庆有点状存在,但以高屏溪(下淡水溪)东岸地下水丰富的近山平原为其根据地,另一批到了雍正年间渐移至彰北、云林、台中一带。至乾隆时期再北移至台北、桃园、新竹、苗粟等丘陵地区。迟至道光年间始垦新竹东南地区,算是把台湾西部开发完成。

  • 标签: 西部开发 台湾 客家族群 雍正年间 道光年间 客家先民
  • 简介:客家人向以重视教育自豪,客家人重视教育的理由除中原衣冠贵族的集体潜意识外,应有其实际上求生存的理由。清朝统治时期六客家人在举业上的表现,明显高于台湾南部时属凤山县且人数众多的闽南人。本文即在探讨清统治时期,台湾南部六客家人重视教育的主客观环境因素,初步探讨清时期六客家人重视教育的可能原因。

  • 标签: 客家人 台湾地区 集体潜意识 环境因素 教育 凤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