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立人"是中国现代思想启蒙者的共同话题.林语堂的"立人"思想经历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途径,从早年的"重塑国民性"出发,经过"个人主义",再到发现"完美人性",他自始至终关注着人性的自由发展,塑造着人文主义者心目中的"新人"形象.林语堂的"立人"思想,与鲁迅等人的人学理念一起构成了"五四"启蒙话语的丰富性与整体性.

  • 标签: 立人 林语堂 鲁迅 国民性 独特 启蒙
  • 简介: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的讲题是《儒学与人格养成》.荀子认为“学不可以已”,但他说“学至乎没而后止也”,这两句话放在一起进行理解,就是说在人的一生中,学习永远不可以停止下来,什么时候可以停止下来呢?只有当自己的生命结束的时候才可以停止下来,所以只要活着,我们就需要学习.我们一生不可以停止下来的学问是什么样的学问呢?我的理解是生命之学.

  • 标签: 人格养成 儒学 学习 生命 学问 荀子
  • 简介:建功立业,功成名就,是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目标。千百年来,人们在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不断地攀登、不懈地追求,时势造就了英雄,英雄也推动了历史。

  • 标签: 立人 建功立业 英雄 追求 淡泊 人生价值
  • 简介:<正>柳宗元不仅是位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而且是个有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和丰富感情的普通人。沿着他的诗文去探索其人格和性格,或许可以从另一角度增加对他的了解。所谓人格是指个体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总和,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气质、性格、能力等因素。一个人人格的形成既受时代、民族文化、阶级等社会因素影响,又取决于自己独特的心理素质和生活经历。因此,就生活在同一民族文化氛围的人讲,其人格总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柳宗元也是如此,在他身上,既有儒家知识分子的共同特点又有独特之处。

  • 标签: 柳宗元 人格 性格特征 个性倾向性 刘禹锡 心理特征
  • 简介:《周易》从"贞"为"正"的意义上提炼、概括了人之价值和意义,使"贞"成为这部经典所理解的人格结构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它使人能自觉、理性地把握自己,从而使自己标举于一切生灵之上,成为高贵的从容驾驭自己、从容驾驭环境的一类,使人类自身具有无限丰富的内涵和从容美好的生命过程;而"贞"的实践意义又具有着使个体的人规避险难,不断获益,不断走向成功的合理指向。

  • 标签: 自觉 理性 规避 获益 成功
  • 简介:中国同盟会在东京的机关报《民报》,在孙中山先生的国际主义精神指导下,对当时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深为关心和同情,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本文根据搜集到的珍贵史料,论述了《民报》对韩国独立运动的大力支持。《民报》处在日本当局监视下,还能明确表达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韩国的反对,表明它采取的斗争策略灵活巧妙,本文对此也作了分析。

  • 标签: 《民报》 精神指导 灵活巧妙 日本侵略 伊藤博文 民报
  • 简介:本文从笔者的实际工作出发,论述了独立院校图书馆在采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改善采访工作的一些建议,认为要站在读者的立场思考问题、改进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搞好采访工作。

  • 标签: 独立院校 图书馆 采访工作
  • 简介:辛亥那一年,我在上海,正由商务印书馆所设的商业中学毕业后在该馆当练习生。我幼年深受我表兄敖嘉熊烈士的影响.痛恨清朝的反动统治,这时又读了许多革命的报纸和刊物,因此反清排满的思想日益高涨。及广州起义失败,七十二烈士殉难,当时的热血青年莫不抚髀长叹,我因自己非同盟会会员,没人介绍,得不到参加的机会,但是心里早已怦然而动,跃跃欲试了。到了那年农历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全国震动。我就和秦乐钧、徐祖正两个同学秘密集议,

  • 标签: 商务印书馆 广州起义 武昌起义 同盟会 烈士 排满
  • 简介:20世纪30年代初,由胡适和他的几个朋友共同创办的同人刊物,在当时享誉全国,于知识界影响甚大.一般略微熟悉中国近代史者无人不知.但当年具体管理这份发行量很大的杂志的全部庶务工作(包括校对、付印、收发等事宜)的人,却几乎无人记得.此人即是黎昔非先生.黎先生原是中国公学的学生.他尊师爱友,热忱敬业,对公益事业具有高尚的献身精神.这是非常可贵的,对于这样一位值得敬佩的前贤,我们不应让他的名字被埋没.胡适先生当年对黎昔非的工作非常满意,不止一次地在的中对他表示感谢之忱.2002年是创刊70周年,又是黎昔非先生诞辰100周年,特写此文,以为纪念.

  • 标签: 黎昔非 胡适 独立评论
  • 简介:人格是立身的根本,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人格也是人的思想、道德、情感的统一体,是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人格,不同的社会职业,集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质也各不相同,人格带有明显的职业烙印。

  • 标签: 人格魅力 教育家 社会职业 人际交往 人文素养 科学素养
  • 简介:他的祖父是晚清维新派政治家陈宝箴,官至湖南巡抚,被光绪帝称为“新政重臣”,是地方督抚中唯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父亲是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古典诗人,是著名的因北平沦陷绝食而死的散原老人。母亲是湖南名门望族俞家之女俞明诗。

  • 标签: 政治家 湖南 晚清
  • 简介:本文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视角,解读了屈原的爱国思想和人格精神,又以历史的眼光探讨了屈原悲剧结局的原因。

  • 标签: 屈原 爱国思想 人格精神 悲剧
  • 简介:船山明亡後隱於深山四十餘年,以漢衣冠終其身,並世殆無第二人。其所以能如此,在深信人能以“養性”爲功於天地。船山以爲,通天下一氣,一陰一陽,絪緼相繼而不息。最清者》太虛“天氣”,純粹而靈;降而爲“地氣”或“五行之氣”,則稍濁而有礙;地氣凝結,則爲形質。人之所以有靈,在於有心,心中函有太虛天氣,是爲“神”,爲“性”。此神爲地氣所包,地氣則限於形質。心中之神雖得自太虛,然既生之後,則與地氣交通往來,人能自取自用。神之爲清爲濁,於是端賴於己。且人一生所爲所思,皆不滅而融入其神,死後同歸太虛。故君子“存事没寧”,不遺造化以疵纇。如此信仰,直可名爲儒家士君子之宗教也。

  • 标签: 王船山 太虛 宗教性
  • 简介:1919年"三一"运动的爆发改变了包括北京大学师生在内的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对殖民地朝鲜和韩国独立运动的认识,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傅斯年等人都对"三一"运动给予很高的评价,在鼓励国人奋起的同时,并希望中国能援助韩国独立运动。当时在北京活动的韩国无政府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与李石曾、吴稚晖、李大钊等人也多有交往,在思想上互相影响,申采浩转向无政府主义即与李石曾有关。当时在北京大学留学的韩国留学生也积极组织团体,发行刊物,从事独立运动。北京大学为韩国独立运动培养了人才,提供了活动空间。北京大学与韩国独立运动的密切关系,正是中国与韩国独立运动关系的一个缩影。

  • 标签: 申采浩 朝鲜人 李石曾 吴稚晖 大学师生 柳子明
  • 简介:美国大学学术独立的8项原则:1.学术自由,并以职业安全保障学术自由。2.不允许商人学者或学者商人存在。3.官员不能读在职博士。4.不允许政府官员任兼职教授。5.不允许称导师为领导。6.不允许给人提包和开车门。

  • 标签: 美国大学 学术独立 学术自由 不允许 安全保障 政府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