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古代建筑大多采用木构架结构,多采用杉、松、柏、楠等,所以其耐火等级很低,容易发生火灾。因此,历代王朝都把火灾的防范和治理工作列为国家公众事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在建筑设计中大量运用防火技术措施,使得大量木结构的古建筑能够完好地保存至今。我们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消防方面同样也有可贵的遗产。

  • 标签: 古代建筑 消防 智慧 事务管理 治理工作 历代王朝
  • 简介:我国近代消防发祥地上海,其消防组织形式非常特别:上海地方政府没有官办的消防机构,却有组织健全、设备精良的民间消防组织——上海城厢内外救火联合会。它与公共租界的工部局火政处、法租界的公董局救火会三支消防力量,各自为政,不相统属。近代上海消防事业的发展呈现出“洋人先行、国人步后、政府疲软”的特征。

  • 标签: 消防机构 上海滩 民间 消防组织 地方政府 公共租界
  • 简介:本文主要考察了民国时期广州消防机构的构成、内部关系、运作规范、功能表现等方面,认为民国时期广州的消防体制是一种混合型体制,在民国时期,广州的消防事业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远远不能适应广州城市近代化的需要。

  • 标签: 民国 广州 消防
  • 简介:1980年1月30日,赵朴初致茅盾函——沈老:承拨冗为鉴真和上像'探亲'撰诗,至为感佩。谨打缮一份送阅,其中为韵律及佛教关系,略作一些更易,是否有当,敬乞指正。朴初卧病医院,未能奉谒,特嘱魏承彦同志代为趋前请教,希赐见为幸。顺祝健康赵朴初一月三日1980年2月10日,茅盾致赵朴初函——朴初同志:尊恙已见痊否?念念。拙作承斧削,

  • 标签: 茅盾赵朴初 赵朴初通信 通信谈起
  • 简介:1955年5月,在神州大地从上而下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揭发、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政治运动并正式立案审查。这场运动因其波及之广泛和影响之久远,被列入建国后的重大政治运动之一。据1980年7月公安部给中共中央的《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的复查报告》中统计,这场由毛泽东亲自发动并领导的斗争共触及了2100余人,逮捕92人,正式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分

  • 标签: 胡风 反革命集团 国民党 私人通信 毛泽东 政治运动
  • 简介:他是让朱德和毛泽东首次尝到无线通讯技术甜头的人;他从建立红军的无线电台开始,一步步为我军的通讯建设付出了整个人生;毛泽东赞誉他和他的团队是工农红军里的"千里眼、顺风耳",说"他是我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

  • 标签: 毛泽东 周恩来 通信 中央红军 无线电通讯 红一方面军
  • 简介:本文针对古建筑特有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和消防安全特性,立足古建筑整体人文价值和科学管理理念,从诸多视角加以分析和探索,结合现代消防安全的科技手段,探讨新形势下古建筑防火的措施和对策。

  • 标签: 古建筑 消防安全特性 防火对策
  • 简介:一、胡乔木致邓颖超信颖超同志:七一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四首诗,承您过奖,很不敢当。因您说到诗中有不易看懂之处,更以未能做到明白晓畅为愧。现趁休息之便,谨将各首作意稍加说明,敬供参考。

  • 标签: 胡乔木 通信 邓颖超 七律 人民日报 钱钟书
  • 简介:徐朔方先生驾鹤已十载,一直未有片言只字形诸笔墨以资纪念。之所以未着笔,一是先生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脑海,总感觉到他并未离我们而去。二是不愿去触动那份对先生独有的记忆,生怕一旦定格成文字后,那份记忆就会从心底游走。然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也从一个初为人父的学生变成了年届半百的大学老师,来日日少一日,倘因不测而使先生一些不为人知的事迹淹没不彰,则又是我之罪过。

  • 标签: 师门忆 徐朔方先生 忆记
  • 简介:30年代徐要办《天地人》杂志,给朱光潜先后写了两封约稿信。朱光潜便于1936年1月7日夜里给徐写了一封长信,约4000字。因信中谈论了不少问题而颇有价值。朱光潜说:“我常觉得文章只有3种,最上乘的是自言自语,其次是向一个人说话,再次是向许多人说话。第一种包含诗和大部分纯文学,它自然也有听众,但是作者的用意第一是要发泄自己心中所不能不发泄的,这就是劳伦斯所说的‘为我自己而艺术’。这一类的文章永远是真诚朴素的。第二种包含书信和对话,这是向知心朋友说的……这一类文章的好处是家常而亲切。第三种包含一切公文讲义宣言以至于《治安策》《贾谊论》之类,作者的用意第一是劝

  • 标签: 朱光潜 《人间世》 30年代 小品文 徐訏 通信
  • 简介: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读大学时就从收音机里、报刊上知道了钱学森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回国,报效祖国的事迹。后来,他参与主持领导了国防重要科研项目的制定和研制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 标签: 钱学森 言传身教 交往 通信 50年代 20世纪
  • 简介:从15世纪到19世纪,惟一与日本有正式外交关系的朝鲜,曾有六十多次派遣使团赴日,这些使团中的文人留下了约四十种类似出使日记的有关文献,以及相当数量的笔谈、唱酬和绘画。这一庞大的文献资料是研究朝鲜与日本近世政治、文化、经济关系的重要史料,在日、韩学界很受关注。可是,这些文献资料至今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这些看上去只是记录日、朝之间往来的资料,对中国学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本文指出,这些文献资料的意义是双重的,它既呈现了这几个世纪日本与朝鲜的政治关系与文化比赛,也让我们看到在近世东亚的政治与文化上中国的存在,日朝交往中,无论在政治领域的名分、礼仪、文书上,还是在文化领域的衣冠、风俗、学问、艺术上,现实上的“明清”虽然缺席,但历史上的“中国”却始终在发生影响。因此,在朝鲜通信使文献中,尽管看到的主要是日本与朝鲜之间的复杂关系,但也可以看到中国在通信使文献中,仿佛是一个不在场的在场者。

  • 标签: 朝鲜通信使 明清中国 日本 朝鲜 文化间的比赛 在场者
  • 简介:近日,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了《胡适许怡荪通信集》,这是根据早年胡适与好友许怡荪通信编定的。细读这些信,可以发现许多有关胡适的“新”史料。所谓新,就是之前胡适年谱、传记和有关回忆中不曾记载、说明和明确的。

  • 标签: “新” 胡适 通信 史料 上海人民出版社 细读
  • 简介:此文译自俄罗斯《近现代史》1995年第4期。该文献是俄罗斯著名汉学家齐赫文斯基发现并整理的。文献首次报露了1937—1939年蒋介石同斯大林、伏罗希洛夫之间的五封信函,这些珍贵的原始资料对于研究中苏关系史、抗日战争史、中华民国史具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齐赫文斯基文中所列苏联对华援助的数据,亦对上述研究有参考价值。

  • 标签: 蒋介石 斯大林 苏联对外政策 莫斯科 洛夫 贷款协定
  • 简介:近代上海电报网络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租界电报线的架设、海线的铺设和海陆线的连接三个过程,清政府的消极防御反造成电信主权不断丧失。在设立津沪电报总局自主开展电报建设后,电报局领导者利用外洋电报公司的矛盾收回淞沪陆线,从而使上海陆地电报通信权得以维护。电报通信权的交涉过程促使清政府的观念逐步转变,反映出中国近代企业在推动近代化方面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 标签: 电报通信权 上海 近代化
  • 简介:我国研制的第一种以液氢和液氧为推进剂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代号为YF-73,该发动机用于“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第三级。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飞行试验圆满成功,将我国的“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准确地送人了预定轨道。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 标签: 通信卫星 研发过程 地球 液体火箭发动机 运载火箭 长征三号
  • 简介:屋宇密集的城市,火灾牵动着诸多的社会关系,连带了一系列社会事务,因而城市消防事业的运作情形,反映了城市中社会关系的组织和构造.有清一代,杭州地方政府组织了专门的救火兵丁,实施了"官水桶"等防火措施,但限于人力与财力,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消防需求.为此,政府将平时的防火工作下放到基层,并号召民间力量参与其中.而由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居民关系复杂化,则推动了"义民"、"救火集"等民间救火组织的产生.官方与民间两类救火力量,各有不足,互相补充,共同承担起杭城火灾的救灭任务.灾后的赈济亦由官府和民间双方共同参与,但在官员自愿捐资的背后,却是他们保全宦途的策略性考虑.

  • 标签: 清代 杭州 消防事业 社会公共事业 民间力量
  • 简介:宣统三年(1911)四月,吉林省城吉林市发生了一起特大火灾。引起这场火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城市建筑风格不利防火,二是消防力量相对不足,三是官府扑救不力。火灾结束以后,吉林市进行了以消防为中心的城市重建。在政府统一规划下,拓宽街道,制订临街房屋样式,限制各种易于引火的木制品的使用,还制定了其他一系列加强消防的办法。社会各界也开始创办各类民间救火组织。

  • 标签: 吉林市 火灾 清政府
  • 简介:为了保护馆藏文物和古建筑,从馆藏文物搬运、防老化、防盗和古建筑防火四个方面对国内外的保护措施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了古建筑火灾危险性和古建筑阻燃处理、防火分隔、火灾报警、灭火系统的古建筑消防保护措施,并对灭火系统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总结。旨在为馆藏文物和古建筑保护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预测馆藏文物和古建筑保护的发展趋势。

  • 标签: 搬运 防老化 防盗 防火 阻燃 分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