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梅县客方言量词“只”和普通话量词“个”都是使用范围颇广、出现频率很高的量词,在口语交际中起着突出的作用。通过讨论梅县客方言量词“只”和普通话量词“个”的使用情况,对比“只”和“个”用法的异同,进而探讨两者泛化的背景和成因及其泛化现象,明确区分它们的使用条件。

  • 标签: 量词 泛化 比较
  • 简介:壮语是分类词强势型语言的代表,壮语分类词也因而备受关注,几十年来在汉语量词理论的观照下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多年来的研究没有什么大的突破,研究成果也很难被语言类型学家所引用,这和壮语作为分类词强势型语言代表的身份极不相称。有鉴于此,壮语分类词研究亟需吸收当代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成果,把壮语分类词放在整个人类语言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参照类型学的描写框架,借助分类词类型学的研究成果,把相关参项的表现形式与其它分类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壮语分类词的共性与殊相。

  • 标签: 壮语 量词研究 分类词 类型学
  • 简介:纵观汉语发展的历史,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极具研究价值。缘此,自三十年代以来,许多学者都对它倾注过不少心力。迄今,一些过去不甚了了的问题日见明朗,汉语史的研究和教学也有了比较丰富的可资借鉴的文献材料。这是我们值得高兴的事。然而,此间也还存在着一些缺憾,其中较为突出的便是汉语附加式构词的研究至今尚显得苍白。

  • 标签: 古代汉语 词尾研究 单音词 复音词 称谓 界定问题
  • 简介:一九九九年八月一日至四日,我国首届汉语词源学研讨会由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所及中文系举办.在长春顺利召开并圆满结束。在会议临结束时,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汉语词源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今后隔年定期地召开汉语词源学研讨会,并将每次会议的论文汇集出版,以期使这一学科的研究更加蓬勃、健康地开展起来。

  • 标签: 汉语词源 研究出版 词源研究
  • 简介:作为消费者认识或购买商品的向导,商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结合一些汉语商标维吾尔语翻译实例,对一定数量的汉、维语商标名称加以分析,探讨了汉语商标的翻译原则、维译方法及商标译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标签: 汉语商标 维吾尔语 翻译方法 翻译原则
  • 简介:亚瑟·哈图是《玛纳斯》史诗学术史上的关键人物,是第一个将乔坎·瓦利汗诺夫和拉德洛夫搜集记录的《玛纳斯》史诗译介到英语世界的学者,为《玛纳斯》史诗学向西方学术界的延展搭建了一座桥梁。哈图一方面在译文中附有拉丁转写,使英语读者能感受《玛纳斯》史诗的口语特征;另一方面,还完成了大量的注疏性工作,对史诗文本背后的民族文化知识和相关的学术信息进行了梳理汇总,使读者对19世纪柯尔克孜族的史诗传统有全面的认识,也为后来的《玛纳斯》史诗研究者提供了详实的参考材料。

  • 标签: 《玛纳斯》 史诗传统 亚瑟·哈图 翻译 注疏
  • 简介:文章从历史的、地理的、各民族关系的角度对青海汉语方言的形成作了一定的探讨.

  • 标签: 青海 汉语 方言
  • 简介:1987年Г.Ц.齐比科夫在Д.班扎罗夫学术大会上作了题为《布里亚特蒙古人的萨满教》的报告(未出版),报告中作者对萨满教和“Бο”一词的起源阐述了自己的新观点①。作者沿袭了著名汉学家П.卡法罗夫(Кафаров)的思想,认为蒙古布里亚特语“боо”(...

  • 标签: 宗教文化 词源学 萨满教 布里亚特蒙古族 蒙古语 突厥语
  • 简介:史诗《内战纪》(DeBelloCivili)是罗马帝国早期诗人卢卡努斯(MarcusAnnaeusLucanus,39-65年)传世的唯一作品,讲述了由庞培、加图率领的元老院和凯撒斗争的历程,是研究罗马共和国晚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威廉.海涅曼公司(WilliamHeinemann)于1928年出版的《内战纪》洛布古典丛书(LoebClassicalLibrary)英译本(以下简称"洛布本"),是目前最权威、使用最广泛的《内战纪》英译本。

  • 标签: 英译本 丛书本 内战 古典 订误 罗马共和国
  • 简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外来文化对于本国文化的冲击不断加大,弘扬民族文化成为当代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博物馆是大量珍贵文物的集中场所,而这些珍贵的文物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社会文明发展流传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有效推动我国文物行业以及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载体。博物馆的文物是我国优秀文化向世界展示的重要媒介,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就必须做好博物馆文物名称的翻译工作,降低不同文化之间的障碍,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因此,本文就博物馆文物名称英译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和分析。

  • 标签: 博物馆 文物名称 英译 问题与对策
  • 简介:杨刚悄然住进邵洵美密友项美丽的寓所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扬言要在几个月内灭亡中国。上海军民奋起抗战。此时,《大公报》女记者、中共地下党员杨刚经友人介绍,悄悄地住进了法租界霞飞路1826号一幢花园洋房,即今淮海中路宛平路口,与上海乐团相邻的那个弄堂。杨刚,原名杨缤,毕业于燕京大学英文系,英文极好。她来上海负有党组织交付的特殊使命。那时她30来岁。霞飞路1826号是美国女作家项美丽的寓所。项美丽的英文原名EmilyHahn,她年轻漂亮,生活经历极为丰富,具有爱

  • 标签: 公正评论 论持久战 毛泽东 杨刚 译稿 父亲
  • 简介:汉语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汉语典籍译介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拟就汉语典籍译介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既注重理论方面的阐释,也注重实例方面的分析。

  • 标签: 汉语国际传播 译介 典籍
  • 简介:<正>如果说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出现了“汉语热”的话,那么法国可谓是其中熊熊燃烧的一个“大火炉”!汉语教学在法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它不但触及面极广而且形式丰富多样,学习汉语的人数量多。在最近几年,中国文学翻译的中心也转移到了法国。我们首先要分析一下“汉语热”的“热”字:我们认为这一词不是说明性的,而是描述性的。事实上“汉语热”或“时髦”是一种持久的“热”或经久不衰的“时髦”。我们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而必须对它们的内涵进行深刻的分析。

  • 标签: 现代汉语教学 法国 汉语教师 汉语热 巴黎 中文教学
  • 简介:通过处理具体语料获取相关数据的方法,分析法汉语篇中名词性共指词语的使用情况。统计结果表明,使用零代词是两种语言中的共同现象,但是使用频率相差很大;代词是法语语篇偏好的共指表达手段;名词则具有相同的使用倾向。

  • 标签: 法汉语篇 共指词语 对比
  • 简介:本文以许渊冲的“三关论”为理论基础,以李清照词《声声慢》的16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旨在以小见大,探讨宋词英译的策略。文章首先概述了李清照词英译及其研究情况,然后将译本分为三类,通过问卷调查,主要考察“形美”和“意美”两方面的问题,同时还从译本的词数和韵律角度分析“音美”问题。最后,将“三美论”与宋词英译相结合,归纳出翻译宋词应采取的主要策略。

  • 标签: 李清照《声声慢》 三美论 宋词英译
  • 简介:理学的西传得益于对“理”概念的译介。20世纪英语世界对中国哲学术语的译释日益重视。卜道成、德克·卜德、陈荣捷、吴怡、成中英、葛瑞汉等著名学者的著作中都或多或少涉及到“理”的翻译与诠释,观点有分岐与争辩,也有相互借鉴,从中可以管见“理”概念英译的实践形式、基本面相以及西方理解与接受中国哲学核心概念的思想进路。

  • 标签: 关键词 英译 德克·卜德
  • 简介: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中兴起的浑沌学理论,作为一种理念和方法,同样适用于观察和研究一些社会和人文现象.本文即是一次用浑沌学理论观照汉语的尝试.文章指出以下事实可说明汉语的浑沌性:1、语言整体不等于各语言部分简单相加;2、词类实际上是一种浑沌状态;3、量词系统具有一定的浑沌性;4、词、短语和句子在构成上存在"套箱"现象;5、结构助词de的具体写法存在浑沌性.文章对后两个事实进行了具体分析后得出结论:语言,包括汉语,是这样一个统一体,有序和无序的统一,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稳定与不稳定的统一.

  • 标签: 汉语 浑沌学 词类 量词 结构助词
  • 简介:在当今中国,作为整体的中华民族与亚国家层面的"各民族"都被称呼为民族,这就造成语义的模糊、混用和学界的困扰争鸣;在英文翻译上也难以精准表述,目前的两种译法nationality和ethnicgroup都引起一些异议。民族概念必须以尊重历史、符合现实、符合我国的族际政治和民族关系为原则。本文试提出当今中国亚国家层次的各民族,包括汉族和各少数民族都应平等地称之为"族元"——即共同形塑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贡献的族类单元,英文翻译取用Nationalethnicunit。文章对"族元"这一概念的意涵进行了阐释,从历史史实、宪法精神、学理层面和国际视野展开了论证。对Nationalethnicunit进行了英文词语分析,将其与nationality,ethnicgroup等作了比较论述。

  • 标签: 民族 中华民族 亚国家层次民族 民族概念英译 族元(National ETH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