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翻开人类语言史,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是:文化。文化,这个无网之网是世界与人生的巨大包容体。然而,对于文化是什么,是否存在一个文化之网,以及文化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形态等,一直是人类探讨的重大课题之一。面对汗牛充栋的文化研究资料,再来苦思出一个文化的精确定义,或许有其价值,但未必是文化深入研究的最佳通道。与此相通的是,我们难道不可以问一句:什么不是文化呢?是的,文化概念的界定往往表现为一种文化观念,而观念的价值形态的不确定性则往往是文化研究歧义所在的根本。难道文化研究已无路可走?比较文化的兴起似乎给文化研究打了一针强心剂——在中国,在西方世界,以异域文化为参照的思想系统正在显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但是,“文化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作为一种前提,加之文化范围的无所不包,使此类比较文化产生了更多的歧义,墨子的“一人一义,十人十义”可作为对这种纷乱状态的最好诠释。面对文化研究如此的“多义性”,我们是否能找到牵系文化乃至比较文化的至关重要的“神经”呢?

  • 标签: 文化范畴 文化研究 妇女文化 外显形态 比较文化 文化形态
  • 简介:本刊讯2017年7月17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非国有博物馆纳入财政支持的博物馆免费开放经费补助范畴。据了解,非国有博物馆是指由社会力量利用或主要利用非国有文物等资产设立,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非营利组织。此次意见是继2010年《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2015年《博物馆条例》

  • 标签: 国有博物馆 免费开放 范畴 补助 经费 博物馆发展
  • 简介:德国生态哲学家萨克塞说,生态哲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告诉人们用广泛关联的整体观点看问题;美国学者卡罗琳·麦茜特则认为,生态学作为一门自然哲学扎根于有机论.①其实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告诉我们的无非都是同一个信息: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孤立存在的,所有的东西都彼此联系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粗略地说这就是所谓的"生态观".20世纪的下半叶,西方学术史上最具纪念意义的事件之一就是生态学突破了原有的学科界限,成了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全新的世界观.

  • 标签: 生态学 “道” 科学世界观 范畴 能量 整体观点
  • 简介:赫梯学的研究包括哪些内容?这个问题看似简单,答案清楚,实则不然。国内世界古代史学界通常将其局限在一个双重狭义的层面上。纵观赫梯人历史文化发展的客观事实以及国际赫梯学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可以发现这样的认识有待商榷。只有通过交流与讨论,在中国,赫梯学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从而得到真正的重视和科学的发展。

  • 标签: 赫梯学 内容 定位 思考
  • 简介:历史进步观是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一种区别于历史循环论和基督教神学史观的新历史理论.历史进步观念关于世界历史具有统一性,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出模式以及科学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等观点构成我们当代历史思维的基础.后现代主义对这些理论观点进行了挑战.他们也批判历史进步观的所谓'启蒙运动构想'.这使得讨论历史进步观的理论内涵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史学理论 历史进步观 欧洲思想史
  • 简介:宋美龄的一生,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风华绝代,瑕瑜互见,但盖棺论定,还是誉多于毁。现在她已逝世两年了,为了纪念这位风云人物,就我所见写了有关她的生活琐事,也可知其洁身自好、机敏灵活的一面。1947年初,我在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工作。当时国民党上层领导每个星期一有到各直属单位作"总理纪念周"报告的成规。有一蒋介石偕同宋美龄到三青团中央团部作"总理纪念

  • 标签: 宋美龄 蒋介石 三民主义青年团 国民党军队 纪念 上层领导
  • 简介:琦(1807—1882),字子襄,号稚圭,南海九江西方太平约人,是清末著名学者,诗人,世称九江先生。先生幼聪敏好学,七岁能诗。十三岁,随乡长者谒见粤制府阮文达公,公使赋诗,惊赏不已,曰:“老夫当让

  • 标签: 朱次琦 南海 书院 制府 山长 知县
  • 简介:旧时有名人避寿之说,就是在生日的那一天,主人要离家出走,不接受亲朋好友的祝贺。这种风俗不知起于何时,清朝时已很盛行。俞樾在《春在堂随笔》一书中,就载有才子袁枚两避寿事。并写有避寿诗云:“到处探奇逢地主,避人做寿走天涯”。蒋介石也不能免俗,曾多次避寿,最著名的有两,一是1936年去洛阳避寿,一是1949年去台湾阿里山避寿。

  • 标签: 蒋介石 蒋经国 洛阳 空中特技表演 宋美龄 阎锡山
  • 简介:梁漱溟在20世纪中国历史的舞台上几度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在世人的眼里,梁漱溟是思想家、教育家、著名学者、乡村建设派领袖、政治上的中间派代表。50年代,梁漱溟曾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指责。一1918年11月9日,梁漱溟的父亲梁济在一个清新宁静的早晨穿戴整齐、带着对世道的无奈跳进了北京的净业湖(即今积水潭)。父亲的自杀,极大地刺激了决心从佛以求避世的梁漱溟。在悲痛和自责忏悔后,加上曾路过湖南时看到军阀烧杀掳掠、荼毒生灵的悲惨现状,梁漱溟在北京发出了“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的慷慨之叹,并于1921年5月,宣布要献身于儒学,走进世俗的生活里。于是便有了梁漱溟的第一婚姻。不过,梁漱溟认为,对他来说,寻求婚姻之

  • 标签: 梁漱溟 婚姻 黄姑娘 文化层次 乡村建设 桂林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先念无论是在湖北省党政军领导的位子上,还是进京后忙于国事,总是难以忘怀他一往情深的红土地上的父老乡亲。一1953年春,已是湖北省党政军一把手的李先念由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张体学陪同,在建国后第一踏上故土。他们乘坐在吉普车在满是坑洼的公路上慢速前行,李先念对张体学说“全国解放4年了,我一也没回去过。有人说我把家乡忘了,那是对我有看法,我这是回家还愿啰!”张体学接着说:“红安也是我的故乡,我和你一起还愿!”张体学是河南新县八里贩人,与红安的檀树相毗邻,战争年代在红安生活战斗多年,故以红安人自居。车经永佳河、桃花抵达县城。当天下午,县委书记马友才、第二书记郭欣

  • 标签: 李先念 黄麻起义 红安县 水利建设 张体学 鄂豫皖苏区
  • 简介:冯玉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自滦州起义起,中经反对帝制,讨伐张勋,推翻贿选,首都革命,五原誓师,参加北伐,直至张垣抗战,坚持御侮”,为团结抗战而奔走,为人民民主而献身。他用自己一生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坚强的民主斗士和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除此之外,他的言语,尤其是他曾立过的四遗嘱,也有力地证明了冯玉祥先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冯玉祥一生曾立过四遗嘱。1932年1月18日起,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接连在上海寻衅,制造事端,28日,驻上海的十九路军不顾国民党政府的阻挠,坚决抗击日军的入侵,打响了闻名中外的淞沪抗战,冯玉祥欣喜若狂,称赞十九路军的

  • 标签: 冯玉祥 遗嘱 蒋介石 抗日救国 十九路军 国民党政府
  • 简介:1949年12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省酉阳军分区遵照上级命令,由司令员伍国仲同志率领一个加强营,一举解放了黔东北边陲的沿河县(即今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部队到达沿河后,立即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攻势,广泛深入宣传“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的政策,争取匪众投诚自新。1950年1月22日,受中共铜仁地委派遣的以房建平同志为团政委、田白玉同志为团长的军政工作团到达沿河,进行接管。元月接管完毕,并在条件基本成熟的情况下,于2月6日正式宣告成立了沿河县人民政府。

  • 标签: 上级命令 政治攻势 立功受奖 团政委 黔东北 酉阳
  • 简介:从首山到尾山,经过距离长达六千七百四十四里,是中距离最长的.经中包含了不周、钟山、昆仑、积石、三危、天山等名山,表明上古时期先民所具有的我国西部地理知识.但是按照现今所称释的这些山的位置,按该经所述各山的次序连线(如不周山为西倾山,钟山为阴山,昆仑山在青海省中部,积石山在青海省东部,玉山在和田,三危山在敦煌,天山在新疆中部),则连成的线时东时西,时南时北,网成一团,与经中所述各山的方位及距离大不相同.这种情况,在的其他各经中是没有的.这就使人想到:是不是人们今天所称谓和释解的各山,与中所述的各山,不在一个位置.

  • 标签: 《山海经·西次三经》 祁连山 历史地理 玉山 白龙堆
  • 简介:上个世纪初,在中国同盟会中,孙中山和宋教仁被誉为两大智囊。宋教仁有才,理论功底深,组织能力强,中华民国成立初,他一夜草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过,少为人知的是,这位赫赫有名的才子,民国初,曾在公开场合两被扇耳光。

  • 标签: 宋教仁当众 当众挨打
  • 简介:编辑同志:你们好!许多年前,我在老家南阳上高中时,就十分喜欢读《名人传记》这本杂志,里面一些名人的成长故事激励着我勤奋学习。每期的杂志一到学校书店,我就会迫不及待地买下,细心品读每一篇文章,还把其中一些精彩的段落摘抄下来,当做作文素材诵读,这

  • 标签: 成长故事 勤奋学习 传记 第二次 品读 编辑部
  • 简介:1959年9月,为检阅新中国成立10年来全国戏剧界在党的文艺“双百”方针指引下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文化部决定于国庆期间举办庆祝国庆10周年献礼演出。演出分三轮进行,我们江西省采茶剧团排在第三轮。为了以优异成绩向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人民汇报,我团精心组织...

  • 标签: 革命历史剧 周总理 郭沫若 炯炯有神的眼睛 沈雁冰 戏剧界
  • 简介:1960年11月10日至12月1日,81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会议(简称“81国党的会议”),中国共产党应邀派团出席。在研究组团时,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兼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李井泉出现在代表团的名单上。李井泉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四川工作,很少涉外的他为何此时随中共代表团出访?

  • 标签: 出访 中共四川省委 中国共产党 中共代表团 新中国成立 中共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