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8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春秋》名称问题是春秋学史上的一大公案,久讼未决。当今有代表性的学者周予同之《群经概论》、蒋伯潜之《十三经概论》、杨伯峻之《春秋左传注》皆采晋杜预“错举四时”说,在学术界影响很大,几成定论。实则杜说不确。本文从天文学与民族学视角出发,并利用古代文献资料与历代学者研究成果,证明古代先有春秋二季,后出现春夏秋冬四时。年含春秋二季,春秋即代表一年。此是史书称《春秋》之源,与“错举四时”说无关。

  • 标签: 春秋左传注 春秋名称 春夏秋冬 辨正
  • 简介:朱熹认为《春秋》是史,是因为反对经学家一字褒贬的解经法,直把《春秋》看作史;朱熹不从一字褒贬中解经,而从具体史实中体会《春秋》义理。同时,他将义理贯穿于《春秋》史事之中,并将义理作为史书写作的指导原则。然而《春秋》义理本身却是不融通的,所以视《春秋》为史,出于朱熹对《春秋》义理不能融通之后无奈的选择。

  • 标签: 春秋 朱熹 义理
  • 简介: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18岁自卫赴鲁,拜孔子为师,成为孔子的得意门生,是春秋时期杰出的社会外交家、商业贸易家、尊师重教的典范,被誉为春秋贤哲。子贡在圣门中以言语见长,他能言善辩,与宰我同被列为“言语”一科,是春秋末期最出...

  • 标签: 子贡 尊师重教 孔子 《史记·货殖列传》 贤哲 商业贸易
  • 简介:《吕氏春秋》是秦王政时丞相吕不韦组织门下之士集体撰著的一部书,它对先秦众家的学说综合兼采,具有杂家的性质。吕不韦是战国末年濮阳(今属河南)人,一直在阳翟(今河南禹县)经商。后来遇见了在赵国邯郸(今邯郸西南)当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以为

  • 标签: 《吕氏春秋》 公子异人 阳翟 子楚 秦王政 文信侯
  • 简介:这几句顺口溜,是笔者对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的纪实性综合月刊《炎黄春秋》的办刊宗旨发的一点感慨。其征订广告中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求实存真,秉笔直书古今大事,爱国团结,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该刊面向现实,纵观历史,着眼国内,兼及海外,翔实记录古今中外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较好地体现了这个宗旨,在期刊丛林中独树一帜,“秉笔直书”的鲜明风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标签: 《炎黄春秋》 历史人物 史学家 办刊宗旨 纪实性综合月刊
  • 简介:前不久的一天,我来到江苏常州探访春秋古城淹城遗址。淹城位于常州武进区湖塘镇西南隅,东南滨太湖,西南与涌湖为邻。从常州市中心往南,不到半个钟头的车程就到了。远看古城址就像一片绿洲,镶嵌在市区纵横交错的路网间。走近看,林木葱茏,绿草如茵。如今能看到的古迹只有低矮的土墙、空旷的城池绿地、护城河和若干突兀的土墩以及一些出土文物。

  • 标签: 常州 春秋 遗址 城池 出土文物 古城址
  • 简介:我早就想给《炎黄春秋》杂志(以下简称《春秋》)写点读后感之类的文字,然而迟迟没有动笔。这是为什么呢?一是手头确实在忙,二是自感积累不足,担心词不达意。但是,当看了第七期《春秋》,特别是其中的《知识分子能感动中国吗?》以后,就抑不住激情进发,信口流出了一首拙诗:

  • 标签: 《炎黄春秋》 诗文 良知 《春秋》 知识分子 读后感
  • 简介:中共德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德阳市委宣传部和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主办的资料性刊物《德阳春秋》期刊于2010年10月正式创刊发行。

  • 标签: 德阳市 春秋 创刊 2010年 宣传部 资料性
  • 简介:本文从现代气象学的角度,论证《春秋》的“雨木冰”,记载的是古代的一次冻雨现象,此次冻雨形成的雨凇封冻住了树木。

  • 标签: 《春秋》 木冰 雾凇 雨凇 冻雨
  • 简介:一前言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孔子施教于弟子,是以礼为主课的。司马迁云:“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孔子世家》)孔子曰:“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明微。以傧鬼神。考制度。别仁义。所以治政安君也。”(《礼运》...

  • 标签: 《春秋》 孔子思想 董仲舒 《左传》 孟子 司马迁
  • 简介:<正>现存《吴越春秋》的所有版本都出自徐天祜(一作祜)于一三○六年所编订的本子。徐氏在书的序言中说:他曾使用过一旧刊本,并对这个旧本“刊正疑讹””,然仍有许多疑难字句,“不敢尽用臆见更定,不得不“姑从其旧”。徐本共十卷。《吴越春秋》原有十二卷,皇甫遵编订的十卷本,出现在七世纪中叶前,因为它著录在七世纪中叶修成的《隋书·经籍志》里。从那时起至少到十二世纪中叶,后二种版本并行于世。大约在十二世纪中期至十四世纪初,十二卷本就失传了。很明显,从一世纪末赵晔《吴越春秋》原本的成书,到一三○六年现存本祖本的编订这一时期内,《吴越春秋》的版本肯定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这些变化又在何计呢?这个书名最早出现在《隋书·经籍志》(成于七世纪中叶)中。《隋书》著录了它的三个版本:一是赵晔撰写的十二卷本,二是皇甫遵编订的十卷本,(这二种版本前已提及),三是杨方编写的名为《吴越春秋削繁》的五卷本(成于四世初。《崇文总目》成书时(公元1038年),此三种版本尚存。《总目》以为:皇甫遵合并了原本和杨方的节本,“考定而注之”,逐成为十卷本,其书名为《吴越春秋传》。然而一直依据署名作者赵晔的十卷本从事研究的徐天祜,却认为皇甫本“今人罕见”。(见徐序)我们应该把早期类

  • 标签: 《吴越春秋》 《太平御览》 版本考 今本 十二卷 引文
  • 简介:儒家思想重视历史文化传统,强调政统、法统、学统的一脉传承。历史文化传统作为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经验总结,具有极高的参考意义。摈弃历史文化传统,一味强调发展论,用科技的进步蔑视历史,这固然不对;但过度重视历史文化传统是否完全正确,也有待商榷。

  • 标签: 绌夏 春秋 孔子 公羊传
  • 简介:《鼎峙春秋》中关羽挂印封金、千里独行的一节曲文,学者一直认为来自明代朱有墩的杂剧《关云长义勇辞金》,其实两者并无关系。而明传奇《古城记》全文29出,其中25出被《鼎峙春秋》承袭,这个问题,前代学者不曾提及。

  • 标签: 鼎峙春秋 古城记 义勇辞金 关羽
  • 简介:孟子说:"《春秋》,天子之事也。"这一说法对探讨先秦中国学术发展意义重大。西周时期的王官之中,史官至关重要,甚至被称为"天子之左右手",史官所记录的"史记旧闻"则是孟子所谓"天子之事"的重要载体。然而,在"礼坏乐崩"的春秋社会,史官的职责及其命运都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王命不行"的背景下,孔子作《春秋》,他是以布衣身份代史官行"天子之事",这标志着由史官到史家的转变。

  • 标签: 孔子 孟子 《春秋》 天子之事 史记旧闻
  • 简介:本文选择章太炎经学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春秋》《左传》研究进行论述。章氏对《春秋》《左传》的研究基本上以论述《春秋》《左传》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以批驳公羊学派的《左传》作伪说为皈依。他从史学角度论证《春秋》为经史一体,《左传》信而可考,论证《春秋》三传的关系,论证《春秋》《左传》笔法、体例、行文的不同之处等,从论据到论点均有精彩、可取之处,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时代意义。

  • 标签: 《春秋》 《左传》 章太炎 史学 公羊学派 经史
  • 简介:南京政府依赖国际联盟的外交政策……………………………………彭敦文(1-4)揭开《汪陈宣言》真相……吴晓(l-21)民国首次祭祀黄帝陵……田夫(1-49)民国初年“大内档案”的落难……………………………………徐有礼(l-52)黄炎培与他的《黄海环游记》………………………………齐卫平任兆银(2-30)重庆复兴关训练…………张德琴(2-34)北伐战争中的苏联军事顾问………………………费迅(2-47)《文汇报》刊发李公朴事件的一段秘闻…………………刘小清(2-50)“张莘夫事件”与1946年初的反苏大游行……………胡清宁(2-62)1947年《中央日报》揭露宋、

  • 标签: 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