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朱自清不领救济1948年夏季的一天,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找到现代散文家、诗人朱自清,兴冲冲地说"我找你签名来了"。朱自清先生当时害了严重胃病,却无钱治疗,因为那时在国统区物价飞涨,他那点微薄的薪金,只仅够买三袋面粉,全家十二口人吃都不够,那有钱去治病呢...

  • 标签: 吴晗 现代散文 朱自清先生 美援 侮辱性 闻斯
  • 简介:北渡长江,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1940年取得郭村保卫战的胜利后,继续挥师东进,先攻克黄桥,后拿下姜堰。姜堰是扼守通南与下河、泰州与海安的咽喉要道,又是驰名大江南北的粮食集散地。失去这个军事、经济重镇,国民党顽固派、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岂肯善罢甘休?他下令:“守住里下河粮仓,把他们统统饿死。封锁各条通道,不让一粒粮食运往姜堰。”对此,有人编了一首歌谣:“饿了老百姓,肥了韩德勤,难了新四军,帮了鬼子兵。”

  • 标签: 苏北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 姜堰 咽喉要道 国民党 保卫战
  • 简介:<正>明初,中原方定。北遁的元朝后裔屡谋复兴,烽火狼烟,常年不休,对于襁褓之中的明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防范和抗击塞外蒙古骑兵掠夺与滋扰,明政府极其重视加强北部边防的建设。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由南京迁至北京,使全国的统治中心北移,以便进而控制北疆及东北地区。明政府并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延袤数千里的北边,沿途筑塞,列镇

  • 标签: 明政府 边粮 《明史》 东北地区 永乐年间 辽东
  • 简介:<正>就在"大跃进"风暴席卷全国之后,社会主义中国陷于了三年极端困难时期。时逢南涝北旱,粮食减产,百姓口粮减半;中苏关系恶化,苏修竭力地逼抵债;加之公社食堂化,放开肚皮吃,粮食浪费惊人。天灾加人祸,导致全国粮食奇缺。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人民吃不饱,劳动强度大,各种疾病漫延,工农业生产呈现半停产状态,国家前途危在旦夕。

  • 标签: 粮食减产 半停产状态 中苏关系 粮食部 国家前途 产粮大县
  • 简介:甘肃卓尼的杨土司先祖,系松赞干布时代的吐蕃大臣噶禄东赞,是噶氏家族东迁到甘青一带的后裔.13世纪元朝时,名为些地、傲地的兄弟二人定居卓尼.1418年,些地因功被授予世袭指挥佥事兼武德将军,并出任卓尼大寺(禅定寺前身)寺主,成为集族权、神权、政权于一身的世袭土司和教主.

  • 标签: 土司 红军 松赞干布 13世纪 先祖 吐蕃
  • 简介:液产生于四川省宜宾,其前身名杂粮酒,1929年正式定名为五液.从杂粮酒到五液的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明代初年,至今已有630年的悠久历史.现将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概述于下:"五液"老窖的源流明代初叶,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状态的手工业工场,如纺织、陶瓷、造纸、煤窑等行业.宜宾城的酿酒槽坊,便是其中新兴的手工业工场之一.当时最有名气的是宜宾城北顺河街的"温德丰"和宜宾城东鼓楼街的"长发升"两家槽坊.主要生产"土酒",曲酒产量不多,每年只烤三四次.总计不过十多口窖,都是采取"前店(卖酒门市)后厂(酿酒作坊)"的产销合一的经营方式."温德丰"的老板陈氏亲任烤酒师,经过长期摸索,积累经验,在原酿土酒的基础上,酿出了质量较高的曲酒.

  • 标签: 中国名酒 五粮液史话 名酒五粮液
  • 简介:<正>1.江苏省实业厅致苏州总商会函1918年3月1(到)迳启者:案奉农商部令开,“案准国务院函知,议决加入巴黎粮食股会议办法由本部主任会同外交、内务、陆军、财政、交通各部暨税务处,各派专员组织战时粮食出口筹办处,暂设本部内,业于一月十成立。现议定先从调查入手,仰将该省所有米、麦、牛、羊、茶、糖六项常年产额

  • 标签: 总商会 档案史料 苏州 省议会 产额 县知事
  • 简介:大量民众聚集在市中心的广场上,他们穿着类似老虎颜色的橙色衣服,脸上涂着黑色花纹,在街巷奔走,迎接第18个老虎(TigerDay)。“老虎”是海参崴的重要节日,从2000年开始,于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举行,主要目的是唤起人们保护这一濒危物种的意识。

  • 标签: 老虎 濒危物种 市中心 海参崴
  • 简介:粮食作为一种商品,由于它与国计民生具有密切联系,同时也由于它的使用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而成为一种特殊的重要商品。因此历届政府都把控制调节粮食生产与流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是广西财经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颁布实施具有深刻复杂的经济社会背景。

  • 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 广西 粮食政策 生产能力 流通体制 中国
  • 简介:易中天的眼睛很亮,鼻子高俊,还特别通透,这样的人聪慧!聪慧与聪明还不一样,聪慧比聪明更胜一筹。

  • 标签: 易中天 聪慧 聪明
  • 简介:学界一向认为明代北运白赋役征收区域只有苏、松、常、嘉、湖江南五府,但却很少注意到杭州也承担了此项重役。在明代中后期,杭州作为北运白的征收地屡次被史书提及,这种现象甚至延续到了清代。究其原因,政府对白的重视与江南地区灾害频发,使得明廷不得已将杭州作为北运白征收的备选地。但是杭州北运白的征收并未制度化,造成杭州在此问题上其名不显、其绩不扬。

  • 标签: 杭州 白粮 赋税 明代
  • 简介:<正>清代东北与内地的海运贸易问题是目前史学界正待开发的一块处女地。笔者检索《清实录》、《清朝文献通考》及地方志书,发现大量东北与内地各省间米海运贸易的资料。透视这些资料笔者感到:有清一代东北与内地的海运贸易,尤其是米贸易相当频繁。就其米贸易的流向前后期有明显的变化,清前期米由内地流向东北,清中叶以后转为东北流往内地。这种变化与汉族民人大量流入东北,开垦土地,促使东北农业生产力提高,米贮藏增多有密切关系。笔者不揣寡陋,试就清代与东北地区米海运贸易及其有关问题,加以考察,求教史界。

  • 标签: 东北地区 十三年 直隶总督 清实录 史学界 天津
  • 简介:民国27年(1938年)后,闽海战事日益趋紧。国民党福建省政府经行政院批准,从4月29起.省府及所属104个单位先后由福州开始全面搬迁永安.沿海上百家工商业户也随省政府内迁。

  • 标签: 抗战时期 永安 粮食 省政府 行政院 国民党
  • 简介:刘家和先生的序文原为《知文集》而作。他以弟子的视角讲述与林志纯先生交游、从学、合作中的见闻。其中可见林先生治学追求真知、不惮自我否定,又能兼收并蓄,不存偏见。为纪念林志纯先生、弘扬先生的治学精神以自勉、勉人,本刊特将刘先生的序文重刊。

  • 标签: 序文 文集 治学精神 自我否定 兼收并蓄 纪念林
  • 简介:酒店就像安检后、起飞前的机场隔离区,这使得朝鲜六有了一种“不在这里也不在那里”的暧昧感觉,似乎日复一在等一架无法起飞的飞机。

  • 标签: 朝鲜 风景名胜 旅游 文化传统
  • 简介:“国中之国”的租界形成于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是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产物.是外国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掠夺和殖民统治的大本营。日本在中国的租界虽然开辟较迟.位置偏僻。但是随着租界区域的扩张。汉口租界成为日本侵入中国内地的重要基地。

  • 标签: 汉口日租界 中国 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后 殖民统治
  • 简介:著名的翻译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毕修勺先生,辛劳一生,多灾多难,竟然活到九十高龄。打听毕老长寿的秘决到底是什么?克鲁兄告诉我:豁达乐观,淡泊名利;只知耕耘,不问收获:

  • 标签: 毕修勺 文史研究馆 淡泊名利 翻译家 上海市
  • 简介:7月11,2008年中国航海主要庆祝活动在太仓成功举行。这是中国航海事业继往开来的一次盛会,也是太仓承办的最大一次全国性活动。航海活动期间,举办了大型的庆祝大会,召开了郑和与航海国际论坛,以及海峡两岸港口合作与发展研讨会和科技兴港论坛。与会嘉宾参观了新落成的郑和公园,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委的领导、江苏省市的领导培植了郑和林,还为“郑和研究会”揭了牌,颁发了“航海终身贡献奖”。

  • 标签: 航海事业 太仓 中国 主会场 郑和研究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