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台湾史研究室编辑的《台湾历史研究》问世了。这是一份专门发表台湾史研究成果的学术集刊。我们希望借写发刊的机会,说明几点期待。海峡两岸的台湾史研究开始吸引学者的注目,大约始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台湾,台湾史研究已经从"险学"变成了"显学",研究者遍及各大学和研究机构,至今仍有长足发展之势。

  • 标签: 发刊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世纪80年代初 台湾史 历史研究 研究成果
  • 简介:"王粲登楼"这一经典审美意象,在其后世的诗词作品中反复出现,多被用以寄托作者的羁旅思乡之情。明人刘基的中,"王粲登楼"这一意象也不断重复,通过对王粲《登楼赋》分析,结合刘基的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似可从中管窥到刘基在仕隐之间的矛盾心态。

  • 标签: 刘基 王粲登楼 意象 矛盾心态
  • 简介:本文主要是根据宋人别集、笔记、方志等文献资料中关于柳永的记载,以及柳永的作品,重新考索柳永的生平仕履和作路径。关于柳永在晓峰盐务任职的时间,通过考察晓峰盐场的建场始末和它所在地的沿革,认为:柳永是在年轻时,在明州鄞县富都正监所属晓峰务工作过的管勾类人员;并推论他在中进士以前的很长时间,可能在两浙路转运司任管勾、干办类的职务。柳永的父亲柳宜是以南唐“伪官”身份入宋任职。柳永有很好的家庭教育。他在两浙路担任的职务,使他有条件与地方官妓接触。他疏狂的性格、出众的才华,使他写新词、翻新调,成为宋词的开拓者。

  • 标签: 柳永 伪官 晓峰盐场 孙何 疏狂新词
  • 简介:竹枝是由古代巴蜀民歌演变而来的一种独特诗体.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从此竹枝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作品众多,影响深广,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文化遗产 竹枝词 四时 漳州 文学形式 雅俗共赏
  • 简介:重叠是现代汉语一个重要的语法现象及语法手段,长期以来得到了极其细致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方言中的这类用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突破传统的研究方法,运用功能语法学家马丁的评价理论,尝试性地分析了西宁方言中形容重叠式的评价意义,认为西宁方言中的形容重叠用法是说话者表达评价的丰富资源。

  • 标签: 青海方言形容词重叠式 评价理论 评价意义
  • 简介:义素分析法是语言学中的一种研究方法。本文从义素的角度对杨伯峻《论语译注》中的"君子"一进行详尽分析,以此来说明义素分析方法。

  • 标签: 义素 义素分析法 《论语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