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现如今,应用型高等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肩负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使命。电视摄像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进行应用型课程改革已是迫在眉睫。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整个应用型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本文从改革背景、学情分析、具体改革措施等方面,对课堂模式的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 标签: 电视摄像 课堂教学 山西工商学院
  • 简介:章开沅主编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官绅商学》的突出特点,在于摆脱了西方研究理论的束缚,选取活跃于当时历史舞台上的几个重要社会群体,着重分析它们在近代的交错流变以及它们与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以窥视特定历史时期内社会转型的特征.故该书不论是在学术价值、理论建树方面,还是为现实提供借鉴方面,都不失为一部佳作.

  • 标签: 官绅 绅商 章开沅 中国近代史 理论建树 历史时期
  • 简介:20世纪是中国民族工商业萌生、创建、奋斗与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民族工商业者力求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势力的束缚,立志实业救国;新中国诞生后,他们中的绝大部分认清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以富国裕民为理想,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殚精竭虑,不遗余力。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名誉副主席的孙孚凌先生,堪称20世纪中国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一孙孚凌的祖籍在浙江绍兴,那里既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又是美丽富饶的泽国水乡。绍兴曾产生过许多仁人志士,尤其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周恩来、鲁迅、蔡元培、马寅初、竺可桢、朱自清、范文澜、邵力子……都曾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振兴作出了突出

  • 标签: 李凌 全国工商联 北京市 工商界 公私合营 工商业者
  • 简介: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院成立于2006年5月,为全国首家高职院校国学院。国学院成立后,开设了全校公共必修课《国学精粹》,采用了理论精粹与国学体验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开办了'城市国学讲坛'和'企业家国学讲坛',形成了学校的文化品牌;组建了各类国学社团,成为校内外普及国学的主体;建立了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人文素质教育培训基地,提升了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生活品质;主办或承办全国性国学活动或会议,如'中国古琴名家音乐会'等,彰显了学校的国学教育特色。

  • 标签: 职业学院
  • 简介: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院成立于2006年5月,为全国首家高职院校国学院。国学院成立后,开设了全校公共必修课《国学精粹》,采用了理论精粹与国学体验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开办了'城市国学讲坛'和'企业家国学讲坛',形成了学校的文化品牌;组建了各类国学社团,成为校内

  • 标签: 国学院简介 城市职业学院 广州城市
  • 简介:从2008年2月28日起.我和我的工作室就开始了“武汉工商业家族口述历史”的搜集整理。历时4年.于2012年4月出版了88万字的《大武汉记忆·商海传奇》、《大武汉记忆·商海浮沉录》。

  • 标签: 口述历史 工商业 武汉 家族 2008年 搜集整理
  • 简介:2500多年以前,孔夫子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之时曾有过'乘桴浮于海'(乘坐木筏出海)的梦想,只是终其一生,他老人家一辈子也未能走出过如今山东、河南的地界。他一定想不到,在21世纪的今天,以他老人家名字命名的孔子学院,正作为一个推广汉语、推介中华文化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五大洲的许多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一股汉语热、孔子学院热正方兴未艾、扑面而来。在美国,1998年以前全国注册学习汉语的学生只有6000人左右,而眼下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10万,在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学习汉语的学生人数一年就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在英国,从2002年到2005年,大学里选修汉语的学生数量翻了一倍。

  • 标签: 孔子学院 汉语教学 中法关系 法国 国际推广
  • 简介:太平天国农工商政策指1851~1864年由农民领袖所建立起来的天平天国所实行的农工商政策,其中涉及很多方面促进当时农业和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促进了当时江、浙、沪地区出现了短暂的经济繁荣状况,比如减免赋税以及推行漕粮打折政策促进了当时的农业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本文旨在重点研究太平天国时期的农工商政策。

  • 标签: 天平天国 农工商政策 经济发展
  • 简介:当昨夜欢快的藏羌锅庄曲尽人散,我们在七月的高原,仰望如此澄澈的夜空,看到满天的星斗,同学们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这几天在阿坝州学习体验的一幕幕又回到我们的眼前。

  • 标签: 干部学院 断想 长征 学习体验 阿坝州 同学
  • 简介:工商行政管理志研究综述唐德乾工商行政管理志是县志中的一部涉及多专业、多学科的经济综合性管理分志。它主要记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运用行政手段,在商品经济领域中,保护合法权益,实行经济监督,宏观调控,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管理活动。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经...

  • 标签: 工商行政管理志 分志 个体经济管理 商业志 社会经济秩序 打击投机倒把
  • 简介:先秦到秦汉时期,华夏工商文化经历了发轫、兴盛到衰退的复杂历史变化。早期华夏社会分工导致工商文化发轫,春秋、战国到西汉前期,因井田制崩溃、诸侯争霸和战乱后经济恢复等原因,工商文化进入兴盛期;同时围绕着"重农抑商"观念及其制度变革发生了激烈纷争。汉武帝在位期间,在盐、铁等重要经济领域实行"抑商"制度,导致工商文化衰退,其影响长达二千余年。

  • 标签: 工商文化 重商 抑商观念 盐铁官营 禁榷制度
  • 简介:在广州近代医学发展史上,夏葛医学院(HackeetMedicaiCollegeforWomen)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其前身是由基督教北美长老会女医生富玛利(MaryFulton)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创办的广东女子医学校。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专门女子医学校。光绪二十七年(1901)美国人夏葛(E.A.K.Hackeet)捐款建造多所学校校舍,光绪三十一年(1905)学校改名“夏葛”医学校。

  • 标签: 女子医学院 夏葛医学院 中国 广州市 历史发展
  • 简介:学院派引入中国的必然性艺术史研究告诉我们,一个艺术系统如果陷入封闭状态,就会因内部机制的老化而衰败,并且仅靠自身的力量难以摆脱.只有引入异文化,才能破除封闭,打破僵化,为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异文化艺术的入侵及其巨大影响对传统艺术构成严重威胁.这种刺激及刺激反应使衰老的传统艺术焕发了青春,同时,反刺激也影响着外来文化,使外来文化艺术发生变异.总之,一旦引入一个新的系统,在基因变异和基因重组--而不是基因复制--的作用下,新老系统都将不断地发展和繁荣起来.这就是西方学院派艺术引入后,中国艺术的演变历程.

  • 标签: 中国艺术 学院派 内部机制 古典主义 历史发展
  • 简介:进入21世纪,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为了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为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供保证。在这种历史要求和时代背景下,党中央作出了在延安、井冈山、浦东建设三个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重大举措。

  • 标签: 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 简介:中南民族学院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一所多学科性、综合性少数民族高等院校,主要承担着为我国中南、华东兼顾西南、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高等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它创建于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四十多年来,走过了风雨坎坷的历程,并迎来了凯歌行进的新时期,回首往昔,我们难以忘记那二度创业的峰峰岁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些少数民族在承受阶级压迫的同时还承受着极大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造成各民族间,特别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长期处于不团结状态,互相戒备、互相猜疑和仇视的心理很深。少数民族人民大多居住在深山荒野或偏僻边境,其政治、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

  • 标签: 中南民族学院 少数民族地区 白瑞西 中央民族学院 民院 军政委员会
  • 简介:1993年12月11日,外甥何崇统(大龙)第二度从贵阳来台湾,和他的七个弟妹团聚,并探望舅舅、舅母。翌日,他偕同在台北市居住的弟妹夫妇及其小甥女等,浩浩荡荡十余人来到外双溪我们家,老老少少四代同堂,真是开心极了。

  • 标签: 国立贵阳医学院 李彤 抗日斗争 洪廉 李贵真 生活经历
  • 简介:学院整顿是1975年整顿中的一个亮点,由胡耀邦主持的这场整顿可谓雷厉风行,全面渗透,整个地改变了科学院的工作思路,给久受动乱之苦的人们带来一线希望。这场整顿虽不容于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但它的意义和价值都是永存的。

  • 标签: 胡耀邦中国科学院
  • 简介: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执行这个政策的主要业务部门是商业部门,主要措施是对多数工业品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这个过渡政策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使许多原来不能开工的工厂得以开工和获利。随着1956年私营工商业改造的全面完成,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营商业对私营工业经济领导关系随之消失,原有的加工订货形式已不相适应。因此,中央在1956年提出了关于工商关系问题的各项办法,解决新形势下工商之间的矛盾。上海作为全国的工商业中心,针对不同商品门类的特殊性试点推行工商关系调整办法,提出了实践操作中的意见和建议。这次工商关系调整,对经济结构的完善具有全局性意义。

  • 标签: 上海 工商关系 工业品采购供应站
  • 简介:陈礼江(1893—1984),江西九江人。美国普渡大学教育学士、芝加哥大学心理硕士。早年任江西教育厅长3年。他在教育厅设智力测量所,并创办省立乡村师范5所。他于1930年至广州,任中山大学教授兼教育系主任,想开拓教育新途,探索社会教育。1931年,陈礼江得知江苏教育学院设有民众教育系和农事教育系,认为民众教育就是自己社会教育思想的萌芽。他即至江苏教院任教务长。1934年北大与北师大聘他为教授,时因其醉心于无锡社教实验而未往北京接聘。"江教"学生有一年在乡村实习,礼江老师常留宿农村,指导夜校等工作。同时发表许多论文。江苏教院出版《陈礼江民众教育论文集》,并著有《成人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等,译有《成长的学习》(桑戴克著)、《普通教学法》(斯特尔著)等。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 标签: 民众教育 社会教育学 系主任 社教 电化教育 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