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为了写好《世界文明史》,当务之急是要确立一个科学的'文明'概念,因为我们准备编写的是《世界文明史》,而不仅仅是通常见到的西方文明史,而目前国际学术界流行的'文明'概念,主要反映的是西欧文明的内容。目前流行的'文明'概念,在英文中写作'civilization',它有两点值得我们特别注意:(1)是它产生的时代背景。据宾维尼斯特考证,

  • 标签: 世界文明史 西方文明史 维尼斯 布罗代尔 CIVILIZATION 米拉波
  • 简介:<正>公元十七世纪中叶,中国大地上展开了一场异常激烈复杂的阶级、民族斗争。斗争的结果,新起的清王朝消灭其他敌对势力,实现了国家统一。这次统一重新开始了社会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经济生产逐渐有了恢复和发展;加强了多民族国家内部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加强了

  • 标签: 多民族国家 社会比较 十七世纪 民族斗争 文化联系 经济生产
  • 简介:方志期刊作为期刊方阵的一种类型,具有明显的二重性,即优越性与局限。方志期刊现公开出版发行的有10家。按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以定位在学术理论、工作指导、综合文化为一体的这一类型为主。清晰办刊理念,理性认识方志期刊的二重性,放大方志期刊的综合功效,对于推进中国方志事业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方志期刊 学术理论 地方文化 理性 社会效益
  • 简介:回顾与反思百年客家文化研究史,有助于推进客家文化研究。在研究范式、成果影响、精神传承、产业创新等方面,客家文化研究表现出一些局限。坚持"寻找差异、发现特色、避免雷同、培育个性"原则,秉承"平台为王、内容为本、科技为霸"理念,围绕"文化流域论、文化特质论、文化差异论"等观点,以宽广视野和宽容心态、务实学风和科学方法,推动客家文化传播和产业创新,方能巩固和提升梅州、河源、赣州等地在客家学研究中的地位与影响。

  • 标签: 客家文化 局限性 文化传播 产业创新
  • 简介:<正>有关古希腊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议论颇多。笔者试图从妇女社会地位的角度揭示这一民主的局限。古代雅典“妇女占居全邦人口的半数”,了解她们的政治地位、社会处境,可使我们更深刻认识这种民主政治的局限,认识到这种民主从根本上无广泛性可言。伯利克里时代为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然而,恰在此时,妇女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低落到了极点。城邦公民充分享受的诸多政治权利——参加公民大会、担任公职等,均与妇女绝缘,不论出身如何,没有资格享有与男人等同的民主权利。民主政治成为极少数男性公民独占的特权,男性公民可为所欲为是这种民主的重要特征之一。人口中的“半边天”——为数众多的女性倍受歧视,发达一时的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建立在父权制和大男子主义的基础之上的。

  • 标签: 雅典民主政治 妇女社会地位 妇女地位 局限性 古代雅典 政治地位
  • 简介:本文试图通过对欧盟和北约的创始国成员之一的意大利民主制度演进的历史性分析,来反思欧洲自由民主制度的转变和结构变化。论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第一共和国"(1946-1994),这是一个由美国控制的基督教民主党的政权,是由冷战体制强加给意大利的"被控制的民主",这一政权实际上构成对意大利民主的结构性限制。第二部分分析"第二共和国"(1994-2009),即贝卢斯科尼政权。这是一种"反自由的平庸政治",是冷战中兴起的弱民主制度向民粹主义的退化。作者认为,"被控制的民主"的逻辑在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冲突,而贝卢斯科尼的"不自由的平庸政治"的逻辑在于资本主义和政治之间的新关系,这种新关系在20世纪的最后25年开始浮现,并且在21世纪初完全展露出来。

  • 标签: 贝卢斯科尼 基督教民主党 政治生活 共济会 新法西斯主义 创始国
  • 简介:唐宋时代的商人群体是富民阶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人群体不断增强的财富力量和社会影响推动着中国传统社会从豪民社会向富民社会转变,这从商人群体自身财富力量的发展和因商人而改变的诸多规制可充分体现。唐宋商人群体是在国家管制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这种官商模式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有利于商人财富迅速扩大,但也隐藏了严重的社会后患,那就是日益强大的商人群体逐渐演变成为旧体制的忠实维护者而不是革命者。这也规定了中国古代的富民阶层不是向市民阶层转化,而是向士绅阶层转化,富民社会没有走向市民社会,而是走向了没落。

  • 标签: 商人群体 财富力量 官商模式 体制维护
  • 简介:宋代是诉讼制度大发展的时代,其突出表现是越诉和直诉制度的完备.这些制度无疑为民间诉讼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但由于官僚政治内在的弱点以及贱讼思想的一贯存在,越诉和直诉制度在执行中尚存在种种弊端.另一方面,由于宋代家法的复苏并呈现出新的聚居特点,家法对诉讼的消弭作用也在不断增强.尽管宋代民间诉讼虽出现了以江西为核心的南方地区多讼和讼学不断发展的现象,但在国法和家法的双重压力下,其发展受到重重限制.

  • 标签: 越诉 直诉 家法 弭讼 讼学
  • 简介:本文对二十多年来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立项课题,以及学术期刊发表的《格萨尔》研究论文的主题进行了检索及关键词分析,发现我国《格萨尔》研究的总体脉络相对固化,主题相对单一,话语体系及方法论、研究路径陈陈相因,国内国际联通交流缺乏,特别是缺乏明确的问题意识和革故鼎新的进取精神。作者认为,《格萨尔》研究需要探索其本体的、社会文化的和文本的研究路径,借鉴口头诗学、演述理论等理论和方法论,推动《格萨尔》研究的范式转换和学理性思考的超越。

  • 标签: 《格萨尔》 问题意识 口头诗学 多元文本 数据分析
  • 简介:罗香林先生的《客家研究导论》是具有现代学术意义的客家研究奠基之作。它第一次把客家的形成与中国历史上的移民运动相联系,并把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系的概念,认为客家族群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而是汉民族内部的一个系统分明、具有独特个性的支系即“民系”。从而彻底驳斥了某些人对客家人的恶意中伤,澄清了不少人对于客家人是否为独立民族的模糊认识。在研究方法上,罗香林先生开创了把历史文献与方志和族谱等民间文献相结合,把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种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察的研究方法。

  • 标签: 客家研究 罗香林 汉民族 奠基之作 学术意义 移民运动
  • 简介:<正>《释名》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集中反映了它的作者刘熙在词源学上的成就,当然也有局限.本文将从《释名》入手,对刘熙在词源学上的成就作些探索.一、刘熙关于词的起源和词汇发展的学说词,刘熙叫做“名”或“名号”,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是词的起源问题,也是词源研究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刘熙在《释名》自序开篇就说:

  • 标签: 刘熙 《释名》 义类 同源词 词源学 事类
  • 简介:翻译首先是一种文化的移植,而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然受到输入国和输出国所特有的文化环境或者文化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同样,马克思主义术语在传入中国并被中国人所接受的过程中,同样也受到这两种文化模式的影响,即中国传统文化模式和日本文化模式。马克思主义术语是经过日本传统文化的过滤后来到中国的,即'被来源地的马克思主义者解释过了的马克思主义,这必然会打上来源地的语境烙印,从而使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一定的差异(意义扩大、意义减小甚至误读等)'1。当前马克思主义术语中很多核心术语,由于字典的编纂而失去了历史文化语境,只有将术语的形成置于其生成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充分考察其时代性,才能深层次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术语的内涵。

  • 标签: 翻译 留日学生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