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的家庭功能和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已不再是一个“家庭本位”的社会。但是,家庭在社会结构中的功能却仍然相当重要,家庭和谐仍然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而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建设和谐家庭,要在批判地吸收我国传统文化家庭和谐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内心修养,把家庭责任感内化为人们的情感追求。同时,既要提倡家庭成员基本的伦理关系,又要尊重与理解家庭成员自主的价值追求,提倡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

  • 标签: 家庭和谐 社会和谐 家庭本位
  • 简介:书信文化是宋代文人文化一个重要的部分,其中包括通信活动、信件的寄送、书信材料的保存和流传,还有书法艺术等内容。本文将与通信活动相关的文化现象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尤其关注书信文化中文人书札和书法艺术的关系,凸显中国书法在文化上的独特性。论文以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作品为例,对米芾书风及其书信的关系、其诗作和书札的关系,还有南宋法帖对米芾作品的重视等问题进行讨论,借此推进对宋人书札的书法及历史文化面向之了解。

  • 标签: 为主考察 书信文化 书札管窥
  • 简介:1986年,胡乔木同志曾说:“如果是一部完整的市志,它就不得不把所辖的各县都列在里面;同时,它所属各县如果另修志,那么,这两者之间工作怎样衔接,体例上怎样协调?……希望各地对这个问题能够好好考虑一下,怎样把这两者的关系处理好”。

  • 标签: 兼及属 县特例 尝试市
  • 简介:北魏佛教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一次高峰,昙曜是北魏时期的大德高僧,为北魏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并对北魏及后世的佛教产生深远影响,其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章昙曜生平为线索,运用考古学、历史学方法通过对昙曜生平的梳理、考证以及对北魏佛教发展做出的贡献、产生的影响的研究,分析政治因素影响下北魏平城时期佛教发展的状况,从而探讨北魏平城时期政治与佛教发展之间的关系。

  • 标签: 昙曜 凉州 平城 武州山石窟寺
  • 简介:拙文《关于"第二手材料"》刚刚发表,就有读者向我提出:不少学者都不主张用"第二手材料",因为怕产生"先入为主"的弊端;也就是说,容易被最初见到的"第二手材料"的作者(包括他的观点和统驭材料的方法)牵着鼻子走。希望我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我以为,"先入为主"的毛病不仅在使用"第二手材料"时容易

  • 标签: 材料 思想方法 第二 学术见解 疑古 观点
  • 简介:1949年我进北京城不久,就打听自石老人的情况,知道他还健在,我就想看望这位老画家。我约了沙可夫和江丰两个同志,由李可染同志陪同去看他,他住在西城跨车胡同十三号。进门的小房间住了一个小老头子,没有胡子,后来听说是清皇室的一名小太监,给他看门的。

  • 标签: 老人 白石 1949年 北京城 沙可夫 李可染
  • 简介:去年夏,吴青教授来合肥,我陪她参观了省博物馆和李府。在李府一块淮系人员展板上意外地见到了她外公谢葆璋、母亲谢婉莹(冰心)的名字,她在展板前拍了几张照片。

  • 标签: 冰心 外公 名字 母亲 教授 老人
  • 简介:<正>世居青海的穆斯林民族,主要指回族和撒拉族,其次是人数不多的东乡族和保安族等。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所提供的数字,青海省回族638847人、撒拉族77003人、东乡族1557人,加上保安族,共计717407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5.8%强。1990年7月至9月,我们对世居青海高原的穆斯林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调查。调查问卷式为主,调查地区有西宁东关、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调查了穆斯林男女老人300名,其中男212名,女88名,农民148名,市民86名,工人18名,阿訇10名,机关干部24名,教师,个体户14名。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91岁,平均年龄为71.3岁。调查内容涉及老人的年龄、性别、民族、籍贯、婚姻。家庭、子女、相处关系、家庭地位、受尊敬与否、子女赡养、日常生活料理、参加各种劳动、嗜好、爱好兴趣、主要所干、生活中的困难、经济来源、健康状况、主要疾病、精神状

  • 标签: 穆斯林民族 青海高原 家庭 老人问题 清代回族 教门
  • 简介:<正>一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乘胜进取,占有荆州,夺取益州,为定鼎称尊、建立蜀汉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使天下三分成为定局,这是这位一代枭雄戎马生涯的顶峰。而此后旋踵而至的荆州、丧关羽,则成了他一生中霸业的转折和中衰。荆州之失所造成的后果,对蜀汉的事业来说是极为严重的:第一,刘备集团迅速丧失了在赤壁之战及其后十余年中所取得的军事优势,其兵力和所占土地、人口丧失了几近一半,在战略态势上被迫由采取攻势转而采

  • 标签: 失荆州 孙权 诸葛亮 曹操 赤壁之战 刘备集团
  • 简介:在西藏著名的桑耶寺南面,隔江相望的地方,是山南地区扎囊县朗色林村地界,建于帕竹地方政权时期的朗色林庄园就在这里。朗色林庄园是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一个缩影,它有着几百年的延续性及巨大的规模,是研究西藏封建庄园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历史见证。西藏民主改革之后,朗色林庄园已然荒芜了半个多世纪。

  • 标签: 桑耶寺 故事 西藏民主改革 封建庄园 老人 封建农奴制
  • 简介:  孙越崎是我国著名爱国人士和社会活动家,现代能源工业的创办人和奠基人.1994年春节前夕,我有幸与河北省委统战部的同志代表河北省政协、省委统战部赴京慰问孙越老.翌年12月9日,孙越老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回想起14年前的事情,孙越老的音容笑貌,他对祖国的伟大贡献、对河北的殷殷期望,仍历历在目,感念至深.……

  • 标签: 回忆慰问 孙越崎老人 慰问孙越崎
  • 简介:大山初惠,是一位刚刚辞世的九旬日本老人,弥留之际,嘱托儿孙一定要埋骨我国河南鹤壁。这位享年90岁的老人为什么有此遗嘱?大山初惠,1923年11月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县。1940年至1942年,她在鹿儿岛县助产士学校学习。为了学到更多的医学知识,1942年从日本的助产士学校毕业后,便来到中国锦州满铁看护妇学校学习。通过亲眼目睹,她对身处日军铁蹄下的苦难的中国人民深表同情,对日本的侵略罪行深恶痛绝。1945年8月,大山初惠从锦州满铁看护妇学校毕业后,被安排到锦州满铁医院做护理工作。1945年9月,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接收了锦州满铁医院。学习期间,她了解到共产党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是解放受苦大众的,便放弃了被遣返回国的机会,自愿留下来参军,当上了一名医护兵。

  • 标签: 中国人民 日本 老人 共产党领导 1940年 医学知识
  • 简介:张载为北宋五子之一,是宋代道学的重要人物,其思想对后世道学有深远的影响。近人对张载的研究,多集中于其最后一部著作《正蒙》,探讨气论为主,且多以哲学方式研究,极少触及文献问题,因而研究成果具有相当的局限性。

  • 标签: 《横渠易说》 《正蒙》 张载 北宋 易学研究 道学研究
  • 简介:考古资料及地方志所载内容表明:明清时期出于巨额商税的刺激,国家对古道全线难以通行的路段整修栈碥、架桥造船及后期维护,并在古道沿线设铺,便于商旅往来,使商於古道通行条件大为改善。

  • 标签: 商於古道 商税
  • 简介:宋祁校语、三刘校语为代表的《汉书》宋人校语,自清代始,即有学者怀疑其真伪。事实上,庆元本等《汉书》刻本所附宋人校语,已经编辑整理,与原貌有别,故引後人真伪之辩。本文以其中占据主体部分之宋祁校语、三刘校语为考察对象,除庆元本之外,参考蔡琪本、汪文盛本以及“景佑本”批校,对照分析其中宋人校语之差异,探讨宋祁、三刘校语之原貌及其附入版刻《汉书》时发生之转变,推论宋人校语层累形成的过程,提出对宋人校语演变情况比较合理的解释。

  • 标签: 汉书 宋人校语 宋祁 三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