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吴兴钱氏家族,有官员,有教育家,有新文化运动的斗士,有科学家,有国学大师,也有文化汉奸。吴兴钱氏家族的往事,就是家国沧桑的一个缩影。唯有钱稻孙这一生,令人长叹息。

  • 标签: 新文化运动 钱稻孙 汉奸 国学大师 教育家 科学家
  • 简介:WHOISIT韩国HipHop艺人,因《江南style》而火速红遍全球。相相先生是一位韩国嘻哈歌手与词曲作者,他以幽默有趣的影片与表演著称。7月15日,朴相发布了单曲《江南style》,过去一个月间,此曲以不断重复和非常容易传唱的旋律火速红遍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流行乐市场,MV中令人忍俊不禁的"马步舞"也被竞相模仿,已经出现了几千个模仿这个MV的视频。

  • 标签: 江南风格 韩国人 软实力 歌手 模仿 幽默
  • 简介:爱新觉罗·涛(1887-1970年),字叔源,号野云,满洲正黄旗人。作为其幼子,我在先父膝下生活三十年,耳闻目睹故人旧事至今不敢忘却。为寄托怀念与感恩之情,记述如次。

  • 标签: 爱新觉罗·载涛 满族 历史人物 中国
  • 简介:读唐史、唐诗,到唐玄宗李隆基改元天宝,会碰到一个改“年”日“”的问题。评审地方史志也常常遇到这个问题。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都知道四季十二个月三百六十五日是以“年”计时。惟唐玄宗于天宝二年(743)的翌年(744)正月,改“年”日“”,到天宝十五(756)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尊他为上皇天帝,改元“至德(元年)”,经至德二(757)到至德三(758)二月,改元“乾元”,此后历代历朝再也没用“”计年的。

  • 标签: 唐玄宗 唐史 地方史志 太子 中华民族 四季
  • 简介:<正>中国绘画史上的珍品《韩熙夜宴图》,是五代南唐时大画家顾闳中(907—960)的代表作。关于这幅画的创作,历史上有不少传说,其中一则故事是:五代十国时,北方的后周威胁南唐的安全,南唐后主李煜虽然对后周采取屈辱求和的态度,但对北方南来的官员却异常猜忌,曾用毒药毒死过不少北方籍的大臣。北方有个韩熙,知识广博,诗书文章,名震一时,由于战乱逃到江南,官居中书侍郎。面对南方险恶的政治环境,他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采取一种疏狂自放、装颠卖傻的态度,就象一个醉生梦死的糊涂人。尽管如此,后主李煜对他仍不放心,亲命画院“待诏”顾闳中和周文矩到大臣韩熙家里,暗地窥探他的活动,让他们把韩熙夜里饮宴作乐的情景如实画下来交给他看,好进一步了解真情实况。

  • 标签: 《韩熙载夜宴图》 中国绘画史 政治环境 五代十国 周文矩 顾闳中
  • 简介:张驽《朝野俞》(下称《俞》)“皆纪唐代故事”,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研治唐代文史的重要典籍。此书还保存了不少当时的口语词,对於研究唐代词汇史、特别是唐代前期词汇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唐代前期 校补 史料价值 词汇史 口语词
  • 简介:1948年冬季,平津战役展开。中国人民解放军把傅作义的几十万国民党军逼得龟缩在北平城内.大街小巷所有民居院落全被傅部征用,涛贝勒府内进驻了一个连的国民党军。为了促成和平解放北平,不断地向傅作义施压,解放军不仅完成了对城市的包围,还经常切断石景山发电厂输往城里的电源。夜晚的北平漆黑一片。

  • 标签: 中国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 1948年 平津战役 和平解放 傅作义
  • 简介:距清镇市城区东偏北约十里远的清镇市青龙办事处所辖石关村(原红枫湖东门桥片区石关村),原名“中六堡”,该村寨现有六个村民组,有1600多人,400多户农家,方圆仅一华里(500米),这个位于贵阳至安顺的古驿道旁的村寨,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 标签: 古碑 历史文化 清镇市 村民组 古驿道 村寨
  • 简介:1940年9月贵阳使用自来水以前,贵阳人饮水、用水、城南大体上饮用南阳河水,那时的南明河水没有被污染,河水清凉;城北则多是饮用井水,水井也较多,如龙井、四眼井、薛家井、沙井等等,最著名的是龙井。龙井又名一品泉,位于龙井巷(今太平路)。龙井前临贯城河,泉水从地下岩隙涌出,清澈见底,终年不涸。

  • 标签: 贵阳人 龙井 老照片 自来水 河水 饮用
  • 简介:桑树为落叶乔木或灌木,其树干可制器具,枝条可编箩筐,桑皮可作造纸原料,桑椹可供食用、酿酒,桑叶还可养蚕。由于桑树在农耕时代无与伦比的作用,在远古时期,它便开始在我国大量栽种。据相关记载,中国种桑养蚕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在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桑、蚕、丝、帛等字形。

  • 标签: 风雨 种桑养蚕 落叶乔木 造纸原料 远古时期 桑树
  • 简介:今天,分布在南海境内的大小防洪堤围总长达四百多公里。这些堤围就像一道道屏障,抵御着江水的冲击,捍卫着全市65万亩耕地和80多万人民的生命安全。

  • 标签: 中国 南海地区 堤围 水利工程 广东 历史发展
  • 简介:<正>清初,由前广西桂林、太平两府通判汪森编辑的《粤西丛》,广征博取,众采群书,将各类资料摭拾成编,为广西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其中卷二十六《明朝驭蛮》,取材于前朝各部省志及《学海类编》。此部分将明代官军征剿瑶、僮人民起义的史料按年代系列,条目清晰,查阅甚便。卷中的部分记载,为《明史·广西土司传》等书所阙,不失为研究明朝广西少数民族及土司制度的重要文献之一。然而,文中年代、官名、人名多有讹误。笔者不自量力,将管见所及,条述于下,借为刍荛之献。

  • 标签: 广西少数民族 明实录 明朝 粤西 广西桂林 洪武
  • 简介:本文通过对意大利亚非研究院藏《世间总》手抄本文献的缜密分析和研究,认为这部手抄本系吐蕃王朝时期的文献,其年代至少在公元8世纪之前。该文献内容对"苯教"名称的来源、对辛绕弥沃的历史地位、对苯教的发源地、藏族先民与大自然的关系以及对吐蕃苯教的面貌等方面的了解和探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 标签: 《世间总堆》 辛绕弥沃 苯教
  • 简介:中国人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以及渴望科举功名带来的名利,因此敬重文字的观念深厚。明清以来各地广设敬字亭(亦名惜字亭、圣迹亭、敬圣亭、文笔亭、字纸亭),以供焚化字纸;人们对书有文字的纸张,不敢随意丢弃,一定加以捡拾整理,汇集于敬字亭焚化;焚化后的灰烬,则会选定日期,送至海边或溪边放流。敬字风俗体现民众对知识的敬重,对于民风教化、建立善良风俗、鼓励学子努力向学。都发挥很大的功用。

  • 标签: 文化研究 客家 台湾省 传统思想 善良风俗 中国人
  • 简介:《通鉴》十六国部分独家保存的文字,数量之多、比重之大令人叹为观止。这部分文字又涉及大量重史实,多为《晋书》等正史所不。在司马光等人所依据的原始文本散失殆尽之后,《通鉴》中此类与诸史不同、具体的史实陈述,就显得弥足珍贵。在有新证据表明《通鉴》上述文字改写致误之前,无论其出处或来源的性质是否能够确定,都可以作为史料使用。只有这样谨慎的处理,才能在史料稀缺的十六国史研究中,避免与温公等人精心筛选、录的珍贵史料失之交臂,避免错过彻底挖掘《通鉴》史料的机会。

  • 标签: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十六国史料
  • 简介:在城区中山西路今贵州省教育厅及原市委后院,曾经有一座贵阳最早的公园,相传为明代贵阳诗人吴滋大的别墅,清代改建臬台衙门。民国1年(1912年)9月,创为梦草公园。园中除旧有荷花池、紫泉等景物外,又新建“光复楼”、“蔡唐纪功碑”等建筑,为方便游人,园内还设有餐馆及名日“霁月轩”的照相馆。因公园地处贵阳中心区,故游人甚多,与东山、照壁山、仙人洞等风景区齐名,是当时贵阳颇具规模的一座园林风景区。民国18年(1929年)改名为中山公园。

  • 标签: 贵阳 公园 老照片 省教育厅 风景区 荷花池
  • 简介:“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的确,古蜀人来自何方?如何进入成都平原?何时建都立国?它的政治面貌、经济规模、宗教文化的情况怎样?与包括中原殷人在内的四邻关系如何?……这一连串的历史文化之谜,在旧时人们眼里,同直上天际、云遮雾障的古蜀道一样,是神异诡谲,不可捉摸的。

  • 标签: 三星堆遗址 历史文化 铜贝 青铜雕像
  • 简介:广汉三星出土文物,从宗教研究的角度看,似乎代表了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制社会繁荣鼎盛的那么一段历史时期的巫文化形式。因为三星出土文物当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青铜铸造的神人像,连底座算起有2.62米高。青铜神人像的两只手拳曲,握成空洞的状态。对此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有的说,它的手里面没有握什么东西,就握成这么一种拳曲的形式。有的认为,它这手里面一定握有东西,我比较偏重于这

  • 标签: 三星堆文化 夏文化 巫文化 宗教研究 奴隶制社会 原始社会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