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正>城址问题是吴、越文化的内涵之一,向为治越史者所关注。本文拟就浙江境内的吴、越城址,择其要者,试为考辨,敬请方家指正。越国都城史载越王勾践自吴获释以后,为雪国耻,采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图霸业。其中迁都于会稽山北,就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元前490~前489年,范蠡受越王勾践之命,经过实地考察,选择了“四达之地”的“平易之都”-今日的绍兴市区,发动民众,建造了一座小城和大城。小城就是勾

  • 标签: 印纹陶 城址 越王勾践 城墙 原始青瓷 越国
  • 简介:据文献记载,西周初年,周公曾在洛阳营建洛邑,并以此作为西周王朝统治东方和南方的中心。但是对这一城址的名称和所在位置长期以来却存在不同的看法。这里就这两点进行一些探索。

  • 标签: 城址 西周王朝 周初 统治 洛阳 文献记载
  • 简介:唐崖土司城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承载了湖北文物人对荆楚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热切期盼,而且担负着遗产所在地民众让家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荣誉担当。随着申遗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在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的促使下,申遗的参与者、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当地民众,自然地将唐崖土司城址亲切地称为'唐崖',将自己称为'唐崖人',殷切地期望申遗成功。世界的唐崖是我们的家园,便成了一种众志成城的追求.

  • 标签: 唐崖土司城址 土司遗址
  • 简介:临清“因水而名”,“因河而城”,后又“因漕而兴”。由于水患、兵燹、政治、经济等因素,临清县名几度变更,城治数易其位,城址也多次变迁。临清城的历史发展脉络可以从早期历史、建置时代和漕运盛时三个宏观时段来考察。临清城址始终在河水两边转换,其命运系于“水”。临清成为运河商业都市之后,对城池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与扩建,突破了治所城市的局限,并最终定型为砖、土二城相连的“宝瓶城”。

  • 标签: 运河城 市临清古城 城址变迁
  • 简介:本文旨在破解中国历史上两大疑案。其一,何为中国?其二,尧都何在?关于尧都的地点历来众说纷纭,唯有考古侦探与相关文献记载系统对比,方能得出可靠结论。根据陶寺都城遗址的考古证据及考古指证的证据链,可知现有考古资料多角度指证陶寺乃"尧都平阳"。陶寺中期王墓出土圭尺,其地中刻度,从物证的角度说明最初"中国"的含义是地中之都,中土之国。陶寺是最初的"中国"。"尧舜禹传说时代"不是传说,是真实存在的信史;中国最早的国家社会不是夏朝,而是"帝尧邦国",甚至更早。

  • 标签: 尧都 陶寺 中国
  • 简介:四、城垣门址依据探查情况,能确认该城址有3处门址,大致分布在城中的南北向中轴线上。1、城址北墙中部偏西处门址:高程1892-1895米。由长方形夯土台基和长方形门道组成。时因田地已有青苗等农作物,其中的夯土台基南侧状况尚未探明。

  • 标签: 考古勘探 城址 纪要 固原 长方形 中轴线
  • 简介:三十里铺古城址坐落在固原市原州区三十里铺村(三队)东南一俗称“城子梁”的峁坡上.北距固原市区约15公里,南至原开城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西靠银(川)一平(凉)公路及清水河,东临瓦窑河和宝(鸡)一中(卫)铁路,清水河和瓦窑河两股溪水在城北相汇。城址西南角台地理坐标东经106°16’080”、北纬35°52’495”,城址所居地势高程1892~1973米。

  • 标签: 固原市 考古勘探 清水河 原州区 乡政府 西南
  • 简介:狮雄山城址中出土的部分陶制器皿、建筑材料上锲刻、戳印有各种类型的文字或符号,这批资料数量不多,却是研究岭南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区划、族群关系、职官和手工业等方面的重要材料,本文拟对狮雄山城址出土的部分有争议的秦汉陶文及其相关问题做一梳理和探讨,或有裨于学者作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狮雄山城址 陶文 百越 定楬 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