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60 个结果
  • 简介:1944年7月1日至22日,包括中国在内的44国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小镇上举行了联合国家货币与金融会议(UnitedNationsMonetaryandFinancialConference),即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会议(BrettonWoodsConference)。是时中国抗战正面战场局势十分严峻,内政和外交也颇多困难,但国民政府仍派代表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为战后国际货币金融秩序的构建作出有益贡献的同时,确立了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中的地位。中国围绕布雷顿森林会议开展的各项外交活动,也有助于缓和当时中关两国间的矛盾冲突,巩固与美国为代表的主要盟国的关系。

  • 标签: 布雷顿森林会议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中国 战时外交
  • 简介:2011年5月中旬以来,一个法国人的名字频频出现在世界各大媒体的醒目位置,此人就是因涉嫌性侵犯而闹得沸沸扬扬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现年六十二岁的卡恩堪称重量级的国际人物,主要原因在

  • 标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法国社会党 性侵犯 女服务员 总裁 法国经济
  • 简介:1943年初,英、美两国先后对战后国际货币经济秩序提出设想,中国成为第一批被邀请参加讨论的国家。国民政府组织专家对英、美方案仔细比较、反复权衡之后,得出英案较为有利的结论。并准备相应的交涉提案,旨在最大限度争取战后利益。当年7月,国民政府派代表团赴美参加专家讨论会,促成了《关于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联合声明》。以此为基础,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顺利召开,44个成员国正式达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为战后国际货币经济秩序作出重要制度安排。

  • 标签: 国民政府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战后国际货币金融秩序
  • 简介: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在古代联系、沟通东西方之间的往来交流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近代海路交通大规模开通之前,东西方几大文明古国之间的所有联系与往来、沟通与交流多是通过新疆地区来实现的。这种交流的结果,使得新疆地区古代的文化明显地具有东西方文化相互融合的特点,这一特点在新疆地区历史上所铸造使用的货币上,体现得尤为具体与形象。本文尝试以货币为切入点,从东西方货币文化交流的角度并结合新疆历史的进程,对两千多年间新疆地区铸造(印制)的货币,做一概述和分析。

  • 标签: 新疆历史 货币 东西方文化 新疆地区 文化交流 欧亚大陆
  • 简介:钱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的兴衰、国力的强弱和人民生活的贫富,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 标签: 研讨会综述 丝绸之路 货币 社会经济生活 学术 西夏
  • 简介: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商品货币经济衰颓,自然经济统治地位加强,谷帛取代了货币成为交换媒介,三国时期尤甚。但是走马楼吴简显示,临湘即便在物物交换的岁月中,货币也没有绝迹。随着社会经济生活走向正常,加之吴国许多徵收钱的赋税名目对货币经济的出现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大体在嘉禾年间,货币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的功能终於恢复,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量激增,估计临湘货币的流通量应该过亿,甚至更多。新的货币——八亿钱也出现了,但它并非临湘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在市场上,货币和米布并用,由货币肩负价值尺度的功能,大概是吴国统治时期临湘货币经济的最佳境况。

  • 标签: 临湘 货币 流通量 八亿钱 交换媒介 价值尺度
  • 简介:孔祥熙在重庆时期,以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又兼代行政院长,掌握着国家的行政和财政大权。他虽然官高权大,却连一般财政方面的常识也没有。记得1940年12月30日,他在范庄召开一次训话会,被召人员是成绩“优异”的荐任以上的职员。

  • 标签: 孔祥熙解决 解决货币 货币问题
  • 简介:自明朝中后期以来,国外银元大量流入中国。早期银元称为“银圆”,以其质为银、其形为圆而名之者也。因为“圆”字笔画多,书写不便,加之自古就用“元宝”来指代货币,故“银圆”又称“银元”,元宝一枚谓之一元。当然,银元一枚又叫“一块”,也是根据其形状命名的,因此在我们现在日常口语中,一元更多地叫“一块”。

  • 标签: 货币单位 中国 “元” 明朝中后期 日常口语 银元
  • 简介:近代香港主要依仔于转口贸易,基本上是一个纯粹的商业社会,故对货币金融有很大的依赖性。香港近代货币制度形成沿革过程,主要有三件大事,即:钱币体制从杂乱走向划一;从金属货币、纸币并用过渡到纸币本位;从银本位走向金本位(英镑汇兑本位)。1935年的币制改革,终于确立了香港的货币体制。

  • 标签: 近代 钱币 货币制度 金属货币 币制改革 确立
  • 简介:唃厮啰政权是北宋时期以青海东部为中心的一个强有力的藏族政权,在公元11世纪至12世纪初雄踞河湟地区,其首府在青唐,即今青海省西宁市,史称其辖地“占河湟间二千余里”,东至秦州西界,南达今果洛地区,北至祁连山,西据青海湖,大致占

  • 标签: 西藏 唃厮啰政权 交换贸易活动 货币形态 经济状况 产业结构
  • 简介:深圳经济特区初创时期,曾经准备发行特区货币。今天知道这件事的人已经很少了。我是深圳经济特区初创时期就调来工作的老同志,曾担任常务副市长,负责市政府的日常工作,并直接分管金融,亲身参与了这件事。

  • 标签: 深圳经济特区 货币 初创时期 日常工作 市政府
  • 简介:在中国现代金融史上,资耀华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先驱者之一。他的才学、经营理念与睿智谏论,成就了他本人“上海滩第一银行家”和国共两党大功臣的辉煌人生。然而,源于读书当立言的传统和功成当身退的本能。在年龄、能力和声望都处于巅峰状态之时,他又偏于一隅潜心研究货币史,留下了一段嘉惠后世学人的“史家绝唱”。

  • 标签: 货币史 银行家 民国 中国现代 传奇色彩 经营理念
  • 简介:战国秦汉时期存在着"固定官价"、"平贾"(正贾)、"实际价格"这3个层次的物价结构。该时期市场实际价格的变动未必是与固定官价及平贾不同的例外或者是非法的现象,而为法律所允许,所以钱的价值并非是由金或布本位制以及与此类似的制度来维持的。国家当时只允许具有同一种钱文的钱流通,试图维持通过累加其枚数来计算商品价值的体系,并且试图进一步减轻钱的重量,直至其低于钱文的"名义重量"或"规定重量"。不过,由于民间倾向于将钱当作是秤量货币,民众没有完全遵行钱文。这样,官府不得不顺从民间意志,转而采用接近"实际重量"的,作为一定的价值物恰好能为民间所接受的钱文。

  • 标签: 战国秦汉时期 物价 平价 钱币 黄金
  • 简介:文学名著中的细节描写,往往能提供真实的时代信息,是故以诗证史、以文证史成为历史研究常用的方法。本文依据这一方法,尝试对《西游记》中货币物价信息作一番梳理,以了解该著作所产生的时代的一些情况,并进而为该著作的产生时代提供一个方面的佐证。

  • 标签: 《西游记》 物价信息 货币 细节描写 文学名著 时代信息
  • 简介:走进位于桂林西山风景区的桂林博物馆三楼,人们就会发现一个在国内不多见的“国际友人礼品馆”。这些展品都是从博物馆珍藏的2600多件国际礼品中精选出来的。我曾多次来到这里参观,欣赏着琳琅满目的展品,品味着其中的文化内涵,联想起有关展品后面蕴藏着的桂林“外交”故事。

  • 标签: 桂林博物馆 国际友人 “外交” 礼品 故事 西山风景区
  • 简介:文章在探讨清前期的货币体系及经济货币化进程的基础上,对1651—1860年间的货币流通量进行了粗略估算。进而依据清前期的货币流通趋势,主要从宏观层面考察了清代前期二百年间的经济增长与波动。认为18世纪是中国传统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白银的货币化和供给量的大量增加,以及由此推动的长途贩运和地域大商帮的兴盛,工农业生产的提高共同反映了这一时期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货币化进程的加快,货币供给量和政府的财政行为对于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由于经济中货币供给量的不足,分别在清代初期、嘉庆和道光时期出现了三次比较大的经济萧条,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该文的研究表明,学术界关于清代经济发展中的“停滞论”和“增长论”或许仅仅是基于不同时段和不同侧面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协调。

  • 标签: 清代前期 货币体系 货币流通量 经济增长 经济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