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美丽而古老的拉萨城坐落在群山环抱的一个小盆地中,这些山不仅造型奇特,而且历史古老,有着无数神奇的故事和传说。我在拉萨的时候,很喜欢圣城周围的山。

  • 标签: 拉萨 灵山 传说 美丽 造型 盆地
  • 简介:1949年,祖光受周总理召唤从国外回到北京建设祖国,第一件事就是交给他的好朋友邓季惺、陈铭德夫妇一笔钱买家具,先寄放在他们家中,后买房。邓季惺大姐和丈夫陈铭德是新民晚报的老板。刚刚解放,他们夫妇住在西城石碑胡同一个院里,这房子好漂亮啊!前廊,后厦,走廊,游廊,满院子花草。我觉得北京的院是最舒服的房子。当时很多作家买房。艾青买的是在东城豆腐

  • 标签: 四合院 赵树理 落实政策 婆婆 文化大革命 房管局
  • 简介:青海境内的河湟地区,盛夏,山野里绿的是扬花吐穗的麦穗儿,蓝的是一片片盛开的胡麻花,黄的是蜂蝶缭绕的油菜花,一片片翡翠,一片片宝石,一片片金。远近的田地,既像彩色的五线谱,编织着梦的乐谱;又像天上彩虹落人间,光彩照人。

  • 标签: 四合院 农家 河湟地区 油菜花 五线谱
  • 简介:十五世纪初,郑和率庞大舟师七下西洋。每次奉使将士达二、三万之多,其中不乏闽籍人氏。《重纂福建通志》有载:“太监郑和自福建航海通西南夷,造巨舰于长乐……师返,闽中从征将士升赏有差”,可见当年随郑和下西洋的闽籍将士升赏者甚众。然而,迄今“可考的闽籍将士不过五十二人”而后偶有发现。

  • 标签: 《重纂福建通志》 郑和下西洋 将军 十五世纪 西南夷
  • 简介:通过对浦汉墓方岭Ⅰ号墓的几个白色墓砖的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后发现这些白色墓砖的主要成分以石英为主,还含有少量的长石、高岭土等;这些样品的微观结构比较致密,有着类似于陶的结构。而且通过对浦汉墓中的白色墓砖和周围砖窑中的残砖的组成分析后,判断这些墓砖有可能来自周围的砖窑。但是浦汉墓方岭一号墓中白色墓砖存量少的原因值得探讨,它有可能是修建者在烧制墓室砖时采用了偶然发现的石英矿,也有可能是墓主人对于白色砖的特殊偏好或者是其他特殊使用目的。

  • 标签: 合浦汉墓 白色墓砖 X-射线衍射分析 扫描电镜分析
  • 简介: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西汉武帝在平定割据的南越国后。把浦重新纳入大汉王朝版图.设置浦郡.并开启浦郡的徐闻和合浦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洋港口。

  • 标签: 合浦 汉代 海上丝绸之路 南越国 汉武帝 割据
  • 简介:南京郊县六的现代建筑群中,有座修葺一新、三层飞檐、六角攒顶式的魁星亭。它坐落在孔庙大成殿的东南方,亭顶为天蓝瓷质。孔庙古建筑群是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 标签: 孔庙 文庙 东南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群 南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43年5月下旬至6月初,正是延安万物吐绿、阳光暖人的季节。整个延安以马克思主义普遍教育为目的的整风运动,以及旨在彻底粉碎日寇、国民党残酷封锁的大生产运动,均如火如荼地展开。此时,日本侵华部队亦倾其主力,对我各抗日根据地继续实行“三光政策”,进行所谓的“大扫荡”。大后方延安一派祥和,而前线则弥漫着战争的烟云。正是这个季节,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原共产国际执委野坂三,化装后从平津入陕,来到了延安。他在此时公开了自己

  • 标签: 日共领袖 野坂参三延安 领袖野坂参三
  • 简介:明代吏员充制度,主要有佥充、罚充和求充三种。所谓充制度,主要指吏员选拔制度。明朝初期,朱元璋吸取元亡教训,积极整顿吏治,严格吏员选拔,实行佥充制度,规定:“凡佥充吏役,例于农民身家无过、

  • 标签: 吏员 明代 选拔制度 明朝初期 整顿吏治 朱元璋
  • 简介:诸经注疏刻兴起於南宋前期,《尔雅》《孝经》注疏本刊於元代,《仪礼》较为特殊,注疏刻迟至明代始由陈凤梧完成。明正德年间陈凤梧编校《仪礼》经注本十七卷,经注、释文文本来源於朱子《仪礼经传通解》,参酌杨复《仪礼图》、敖继公《仪礼集说》校订文字.嘉靖初陈凤梧以自己编校的《仪礼》经注本为基础,附入贾公彦疏文,编成《仪礼注疏》十七卷,刻於山东,是《仪礼》经注疏的首次刻。陈凤梧注疏本是闽本、北监本、毛本《仪礼注疏》的共同祖本,对明清经书版本、校勘、经学史诸方面产生很大影响。长泽规矩也先生提出正德刻《仪礼》注疏的假说,本文将对此加以考辨,并论证汪文盛本覆刻自陈凤梧本。

  • 标签: 仪礼 仪礼注疏 朱子《仪礼经传通解》 陈凤梧 注疏合刻
  • 简介:《续资治通监长编》卷五00元符元年七月辛亥条(页11901)云:御史台言:“元丰官制朝班序,有日、六、望、朔,已着为令。元佑五年改朔官兼赴六,有失先朝分别等差之意,请止依元丰仪令。”从之。

  • 标签: 资治 御史台 历史 古籍
  • 简介:1939年9月1日,德国闪电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原在苏联帮助下坐稳“新疆王”、亲苏、亲共的盛世才,面对苏联节节败退、亡国之虞,反复无常的盛世才又一次选择了投靠蒋介石。

  • 标签: 新疆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 内幕 参审 1939年
  • 简介:公元291—311年,八大宗王互相火并,相继擅权,前后约占西晋一朝五分之二的时间,集中体现了那个朝代政治体制的主要特色。本文从见载僚佐的人数、籍贯、门望、辟除等客观指标入手,寻索幕府主宾关系的旧传统和新变化,比较八王所凭赖的资源条件优劣,从而对隐伏其中的历史演化机理做出若干富有启发性的论析。

  • 标签: 宗王 东海王越 府佐 惠帝 幕职 王所
  • 简介:西域诗建构了一条唐诗西域之路。诗中大量西域地理语汇是现存唐诗中仅见的。岑诗歌详尽记述从长安到安西乃至中亚诸地的行程,完成了唐诗西域之路的地理学建构,客观上成为以诗证史和补史的典范。这些西域诗又充满了真淳深婉的性情和昂扬壮烈的猛志,岑赋予了遣条道路浓厚的人文色彩,完成了唐诗西域之路的文学建构。

  • 标签: 岑参 西域 唐诗之路
  • 简介:在中共历史上,有两个比较特殊的人物,他们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最终又都被开除出党。这就是陈独秀和张国焘。恩1916年,当陈独秀已是蜚声中国学坛的著名人物时,张国焘只是一个刚刚迈入北京大学校门的学子。当时陈独秀尚在上海,张国焘只是通过《新青年》才认识了陈独秀。张国焘无疑是崇拜陈独秀的。他不仅崇拜陈独秀的学识,更崇拜陈独秀的风骨。那是在五四运动中,当北大被捕学生越来越多的时候,陈独秀再也不愿沉默。为了营救被捕学生,他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并于6月12日亲自走上街头散发。不幸被暗探跟踪,被捕入狱。正在上海参加全国学联会议的张国焘得知陈独秀和北京学生联合会11位主要负责人先后

  • 标签: 陈独秀 张国泰 国民党左派 蒋介石 张国焘 共产国际
  • 简介:题记:叶康是永安抗战进步文化活动的骨干人物之一,也是"永安大狱"被捕者之一。他自1948年失去党的组织关系后,直至1988年逝世,时时以党员标准自勉,为追求民主与科学,主动履行党员职责,继续为党的事业呕心沥血,在文化战线上作出斐然业绩。

  • 标签: 国民党 文化战线 民主与科学 文化活动 中国共产党 抗战胜利
  • 简介:是中晚唐之交的重要诗人。我曾撰《姚年谱》,刊载在2008年《文史》第2辑上。近年,继姚妹姚晶墓志、子姚潜墓志、媳马琬墓志出土之後,姚及其妻卢绮两方墓志也已在洛阳出土,为姚研究提供了最新的、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所以,有必要对姚生平事迹重新作一番审视。

  • 标签: 姚合 札记 2008年 《文史》 生平事迹 墓志
  • 简介:信(BenjaminHobson,1816~1873)英国人,早年毕业于伦敦大学医科。其后成为英国伦敦传道会的传教医生。1839年(道光十九年)来华。先后在澳门及香港伦敦传道会当医生。1848年6月到广州。在金利埠(今六二三路)开设惠爱医馆。当时著名的基督教传道人及粗通医学的周励堂等人亦在惠爱医馆工作。信在广州行医的口碑甚好。据晚清著名学者王韬回忆,惠爱医馆“几乎其门如市,户限为穿,于是信氏之名,遂遍粤东人士之口”。信“为人谦逊和蔼,谨默肫笃,有古君子之风”。1850年信在广州编译出版《全体新论》,声名益振。1856年(咸丰七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事起,信结束广州的医务,避战锋

  • 标签: 传教医生 博济医院 康有为 第二次鸦片战争 西方医学 广州